卷二因果劝(下)
劝求功名者(以下言求福不宜杀生)
【原文】[发明]海内操觚〖操觚(gu),撰写文章】之士,夙而兴,夜而寐,继晷焚膏者,曰为求功名也。父诏子,师勉弟,惟日不足者,曰为求功名也。然而少年之士,每有早掇巍科〖巍科,古代称科举考试名次在前者〗。博古之儒,往往怀才不售〖不售,科举考试未中〗。非荣枯得失,操之者天耶。既操之天,则合天而天佑之,违天而天弃之,必然之理也。戒杀一端,文人每视为缓图,以为此特佛氏之教耳。噫。岂佛氏好生,吾儒独好杀乎。昔程明道,主上元县簿,见乡多胶竿以取鸟者,命尽折其竿,然后下令禁止(出宋史)。而吕原明,得程氏正传,然累世奉佛,戒杀放生。为郡守时,署中多蓄笋干,鳆鱼干,以代水陆生命(见圣学宗传)。彼诚见好生恶死,天心所在,不可违耳。人能以天地之心为心,则福禄随之矣。
【译白】[发明]世间勤奋读书之人,黎明而起,深更方睡,夜以继日,只为求取功名。父亲告诫儿子,老师勉励学生,终日埋头苦读而犹恐不足,只为求取功名。然而每有少年之士,早登高科的。而博古通今之老儒,往往怀才不遇。岂不是荣枯得失全由上天主宰吗?既由上天主宰,那么只要存心行事合乎天心,上天必然护佑他。若是违逆天心,上天必然厌弃他。这是必然之理。对于戒杀,文人每将此当做无关紧要之事,认为这不过是佛家所提倡的罢了。唉!难道佛家好生,儒家就独好杀吗?当年程明道先生(即北宋儒者程颢)任上元县簿时,见乡民多用胶竿取鸟,命令全部折断肢竿,然后下令禁止打鸟。而吕原明(即北宋吕希哲)深得程氏正传,其家世代奉佛,戒杀放生。吕原明任郡守时,官署中常贮存许多笋干、鳆鱼干,以代替水陆生命。像这样的儒者,才真正认识到好生恶死便是天心所在,不可违逆。人若能以天地之心为心,则福禄自然就随之而来了。
摘自《安士全书》万善先资:劝求功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