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知言解义之人面前诚心还戒,则舍别解脱戒。舍戒的第一种情况是自己舍戒。自己不愿意继续受持了,抑或有大的违缘、对境了可以舍戒。找一个知言解义且精神正常的人,对他说:“我不愿意受持比丘戒,把戒体还给你。”这样一说,对方知道了这个意思,就会失去比丘戒的戒体。其他的戒也是如此。
或者,虽然没有说“把戒体还给你”,但是说“我要舍弃三宝,或舍弃阿阇黎……”其实说这些话的意思是想舍戒。三宝也是受戒的所依,得戒是从阿阇黎那里获得戒体,嘴里说“我要舍弃这些”,实际上也就失去了戒体。 如果自己想都舍弃,比如说“请你摄受我成为一个普通的居士”,这样比丘戒和沙弥戒都会舍掉,成为一个普通的在家人,甚至居士戒也会失去。找一个知言解义的人,说类似前面的那些话,但是主要看发心和动机,如果没有舍戒的想法、动机,就不会舍戒。
按小乘的教理,比丘、比丘尼受斋戒,会舍掉具足戒。但是按大乘的教理,这主要是看发心、动机。如果有舍弃这些戒的想法,会失去原有的戒体;如果没有这些发心和动机,就不会失去这些戒体。这是第一种舍戒的方法。
第二种,死亡时也已舍别解脱戒,原因是它的所依已不存在。因为无论受戒者是在家还是出家,别解脱戒的时间都是有生之年,如果受戒者死亡,则时间已经圆满了。
再者,顿时出现两性(男根女根)也会舍别解脱戒,因为已失去所依之故。变性的情况不是同时出现,但是变性了三次,比如从男性变成女性,又从女性变成男性,再次从男性变成女性……如此三次,别解脱戒的戒体自然会失去,因为性别总是变,心态也不会稳定。这里讲也是因为失去所依,但主要是因为心态不稳定。
还有,断了善根也会舍别解脱戒,由于断绝了戒之根本的缘故。如果一个人的相续中生起了诸如没有善恶因果这种邪见,就会彻底断除相续中的善根,别解脱戒的戒体自然就会失去。
上述是断除别解脱戒,尤其是居士戒、比丘戒的情况。
在这些基础上,过一夜则舍斋戒,因为承诺受戒的时间已圆满。受斋戒,承诺受戒时间为二十四小时,即一天一夜,时间到了,戒体自然会消失。
——摘自《俱舍论》讲记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