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和菩萨行是大乘菩萨修行的两大要领。其中,菩提心是菩萨行的前提,而菩萨行则是菩提心的具体实践,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没有菩提心,哪怕在客观上起到利他的效果,也算不上是真正的菩萨行,不能成为无上菩提之因。可见,发心才是决定行为属性的根本因素。
比如放生,本是挽救物命的利他行,是给众生以无畏施,但很多人只是为了个人消灾免难、保佑平安而放。因为目的在于放,多半就是简单地一放了事,并没有设身处地为所放物命着想。反之,如果本着菩提心放生,考虑的重点就不仅仅在于放,还在于怎样使它们更好地生存,是从所放物命的角度,甚至整个生态环境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因为他的心中没有自己,唯有众生,所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所以说,同样是放生,只有带着菩提心去做,才是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否则,不过是人天善法而已。
在修习菩萨行的过程中,还要以空性见使之得到提升,保持无所得的心。如果没有智慧指引,在帮助众生的过程中,就不能善巧处理各种对境,甚至会被境界所转。虽然对众生很有悲心,也很愿意利他,但因为缺乏智慧,往往修出各种执著,甚至修得患得患失、痛苦不堪,最后就成了常苦恼菩萨。
那样的话,很可能会退失道心,这也是初发心者常有的现象。所以,在利他过程中还要时时以智慧抉择,做完随时放下,就像雁过长空一样,不留痕迹。这也就是《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