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气
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指西北为立冬,太阳黄经为225°,于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不仅是冬季的第一个季节,古时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也被当做重要的节日来庆祝。
立冬时节大自然及人体的阳气都开始逐渐地蛰伏与藏匿起来。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冬季之风为北风,其性寒。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即所谓要补肾藏精,养精蓄锐。因此冬季养生也是很重要的。
那么如何进行冬季的养生呢?中医认为冬季是饮食进补的最好季节,民间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中国民间也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冬季应该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这样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滋补原则
冬季在饮食养生方面,中医学认为应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祖国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
食补选择
食补应注意营养的全面搭配和平衡吸收,应选用“补而不燥”“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
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患者,可以食具有健补脾胃的莲子、山药、扁豆等。阴气不足者,则宜食鸭肉、鹅肉。
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多吃主食,适当吃羊肉、鹌鹑和海参: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产热量多,御寒效果最好。
多吃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菠菜、大白菜、玉米等,能加速体内很多组织细胞的氧化,使基础代谢率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加快,能抗冷御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动物肝脏、胡萝卜可增加抗寒能力。
如若平时忙碌,无暇饮食,建议可以冲一杯今天素食全餐,它是一款由182种天然食材搭配而成的方便营养粥,以五行相生为原则,甄选籽种、谷豆、果蔬、菌藻、花朵、坚果等182种天然植物食材,按营养学标准针对适用人群精准计算食材比例配置,其中65多种是药食同源食材,如枸杞,红枣,酸枣仁,山核桃仁,薏米等,还有很多冬日食补的食物如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山药、扁豆、海带、紫菜、菠菜、玉米等等,完美诠释了“食材多样化”概念的素食营养代餐食品。所含营养丰富,能均衡营养,防缺补漏。
中医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
除此之外,还要因人而异,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