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修心七要》广释(中)一一天莫沦为魔(二)

太桥旦曾堪布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二、“天沦为魔”在修行中的各种体现

“天莫沦为魔”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个人方面和整体方面。

(一)个人方面

例如,有些人在没有学佛之前,对于物质生活条件并没有太多的贪求,但是学佛之后,贪求反而增加了,佛堂必须要精美豪华,法器必须要昂贵,供品必须要丰富,表面上是在供佛,实则是在积累自己的财产。学佛越久,贪欲反而越增长,这样学佛是进步还是退步呢?当然是退步了,这是“天沦为魔”的表现之一。

还有些佛弟子正好相反,学佛之后,对生活条件的需求变得过于简化,显得很古怪、很不近人情,比如说,穿衣服不修边幅、邋邋遢遢,吃东西过于简单、过于清苦,从不参加亲人朋友的聚会,从不看电视,从不旅游,自以为这样才是真正的修行,所以看到别人出国旅游、穿名牌、吃大餐,立刻就心生反感,这也是一种“天沦为魔”。

还有些学佛人以佛法的名义招揽生意,实际目的是自己能发财致富,这些人打着佛法的名号欺骗信徒、聚敛钱财,这当然更是“天沦为魔”的行动。

还有一种修行人,自己学佛之后,家人并没有学佛,于是跟家人的关系就相处不融洽了,轻者会觉得跟家人无法沟通,重者就会鄙视家人,觉得只有自己做的事才是有意义的,只有自己的观念才是正确的。经常会对家人说:“不要跟我说话好不好?我在持咒!”有时还会说:“你抽烟了,这是我的佛堂,不要进来!”或者在饭桌上责备家人:“今天是殊胜日啊,你们怎么能吃荤呢?”然后就把脸拉得长长的,整个吃饭的过程,一句话都不说。家人会觉得:“以前全家人一起吃饭都能高高兴兴的,她学佛以后怎么变成这样了?”这类修行人跟家人的关系一天比一天糟糕、一年比一年恶化,这也是“天沦为魔”的现象。

学佛一定要与生活结合起来,不能因为持咒、打坐、磕头等功课而给家人带来烦恼,这毕竟是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家。如果家人戒不掉烟酒和荤腥,也都是习气,一定要理解家人、体谅家人。佛菩萨闻到烟味酒味,会发脾气吗?“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果过于执着烟酒荤腥这些色相,那就还不是一个真正的佛弟子。不要认为我们信佛了就很伟大,家人不信佛就很鄙俗,如果这样想,包容心在哪里?慈悲心在哪里?清净观又在哪里?

学佛不能用于教训家人,而应成为家人的榜样,这叫以身弘法。有时候我们自己做不到成为榜样,反而会严厉地教训家人,这时候我们越教训,家人会越反感。如果我们先能以身作则,也许几句话的引导就能打动家人。佛陀是三界的导师,他的每一句话都能令我们感动,为什么?因为他做到了百分之百,而跟我们说百分之十;可是我们只做到了百分之零点五,对家人的要求却是百分之百,这样的做法就是“天沦为魔”。

有些人学佛以后,我慢反而会严重增长,这是“天沦为魔”的主要表现。

如果自己每天很早起来做功课,还能做到长期吃素,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于是就瞧不起睡懒觉的人,看不惯吃荤的人,对抽烟喝酒打麻将的人也很反感,自己虽然跳出了懈怠的圈子,却又陷入我慢的圈子,这是最典型的“天沦为魔”。

虽然自己能做到的别人没有做到,但是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未必能做到,所以不要用别人的缺点与自己的优点相比较。自己起得早,也要接纳别人赖床;自己长期吃素,也要接纳别人吃荤。

学佛越久,越容易落入我慢的陷阱。例如我们修学了金刚乘,于是看到显教、小乘的弟子马上就产生分别念,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看到显教的弟子在敲木鱼,立刻会想:“不如我们金刚乘的铃杵……”看到泰国、缅甸的小乘佛法,立刻会想:“他们可能很久以后才能成佛……”金刚乘的确是最完整、最殊胜的佛法,但如果我们没有做到金刚乘的要求,金刚乘再殊胜、再完整,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修学金刚乘,要对显教、小乘乃至其他任何宗教、任何传统文化,都平等地尊重和恭敬。

佛法是包容的,如果我们自己的心没做到包容,学佛有什么用呢?佛法是慈悲的、智慧的,如果我们的心既不慈悲也没智慧,又有什么用呢?

再例如,如果我们正在修持大手印,然后问别人:“你在修什么呀?”别人回答:“我在修四加行。”“才修四加行啊?”我们心里立刻生起了我慢,这就是“天沦为魔”。

如果我们修学《修心七要》以后,遇到一位正在思维四共加行的金刚师兄,立刻觉得他不如自己,自己才是最厉害、最有福报的,这也是“天沦为魔”。

每个人的潜能千差万别,每个人的学佛因缘也各自不同,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还有一些修行人对法器非常贪执,买了很多佛珠,功课却并没有做多少。如果做功课的数量远远不能与所拥有佛珠的数量相匹配的话,就是“天沦为魔”;如果减轻烦恼的效果远远不及功课的数量,也是“天沦为魔”。这就像一些商品的广告,宣传得天花乱坠,包装得富丽堂皇,而产品的真实质量却非常低劣。

我们要向格西班大师学习,随时关注自心,随时关注烦恼是否减轻。格西班大师因为要接待一位很富有的施主,于是布置了庄严的佛堂,制作了精美的食子,做完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动机竟然是想获得更多的供养,是不如法的,于是抓起一把灰土,撒在庄严的佛堂和食子上。

我们也要这样,磕大头之前要观察一下自心:是为了消业吗?是为了积累福德资粮吗?是想要为利益众生而成佛吗?如果是,就是如法的修行。如果发现目的是想减肥,那就马上站起身来,离开佛堂,这就避免了“天沦为魔”。

我曾听说,有些不法商人会在珊瑚里偷偷藏进一颗铁螺丝,然后把珊瑚按重量卖给买主以骗取钱财。如果我们修学《修心七要》时怀着自私之心、我慢之心,那就像在珊瑚里藏螺丝一样,就是“天沦为魔”。

“天沦为魔”的观点非常重要,很多学佛人都会不知不觉地陷入“天沦为魔”的陷阱,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修行有很多误区。比如我们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定会迷路。要是能在当地找到一位朋友或亲戚当向导,那就没问题了。学佛也是这样,从无始到今天,我们一直在轮回,佛法对于我们就是一个陌生之地。我们皈依了金刚乘,这只是一个伟大的开端,前面的路既艰难,又漫长,还有很多陷阱和误区,《修心七要》就是我们最可信赖的向导,每一句教言都能引导我们避开危险和歧途。

修行要保持中道,不可以陷入极端。否则,我们就会像牛驮行李一样,这边重了,那边就翘起来了;那边重,这边又翘起来了,无法保持平衡,也就无法顺利前进。或者像火车行驶在轨道上,两条轨道的宽窄、材质、承重力都必须符合标准,火车才能安全行驶,如果轨道这里宽那里窄,火车一定会出事故。

能学佛当然是无比殊胜的好事,但更要牢记:佛法不是增加烦恼的因素,而是解决烦恼的方法;佛法不是造业的工具,而是忏悔恶业的方法;佛法不是让我们堕落恶道、束缚于轮回的因素,而是让我们脱离恶道、解脱成佛的方法。如果修行之后,反而增加了烦恼、造下堕入恶道的因,这就是“天沦为魔”。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3
文章点评
2022-02-21
《修心七要》广释(下)一一舍命护二事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舍命护二事世间人为了名和利这两件事,往往会舍弃生命,因为世间人不明白这样的道理:第一,名和利都是无常且非常靠不住的。第二,为了追求名.. <详情>
2022-02-17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四行胜方便,所遇修道用(三)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二)忏悔罪业我们遭遇到的疾病、贫穷、危难等种种恶缘,都是源于过去世的罪业——由于曾经伤害过很多生命,所以造成如今重病在身;由于过去.. <详情>
2022-02-16
《修心七要》广释(中)一一转欲自稳重(二)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二、论典中关于“转欲自稳重”的内容《佛子行三十七颂》说:若不细查己过失,道貌岸然行非法,故当相续恒观察,断己过是佛子行。如果没有观察.. <详情>
2022-02-16
《修心七要》广释(中)一一不应说缺陷,全莫思他过(一)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佛法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能有机会一起学习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的《大乘修心七要初学易入菩提之道》,这不仅是今生,.. <详情>
2022-02-16
《修心七要》广释(中)一一为乐莫求苦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为乐莫求苦这句教言的释文是这样的:“如果在自己的亲朋好友去世的时候,自己想到的却是:这下他的衣食、财务、法本等终于可以归我所有了!在.. <详情>
2022-02-16
《修心七要》广释(中)一一第六要小结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第六要小结如果此生没有能够发起菩提心会怎么样?《修心七要》的目的是指导我们发起菩提心。那么,一个修菩提心的人会得到什么?生活条件会大.. <详情>
2022-01-21
《修心七要》广释(下)一一初后行二事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初后行二事通过学习《修心七要》,我们的自私越来越减少,利他之心越来越增长,以此为基础,逐渐生起菩提心,这就是学习《修心七要》的最终目.. <详情>
2022-01-12
《修心七要》广释(下)一一遇违缘修一(三)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五.修行要循序渐进我们一定不能在遇到违缘时这样想:我在没有学佛修行前,身体好,财产丰富,亲人朋友很多,现在我学佛了,变得这么瘦弱,财.. <详情>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