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修心七要》广释(中)一一转欲自稳重(二)

太桥旦曾堪布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二、论典中关于“转欲自稳重”的内容

《佛子行三十七颂》说:

若不细查己过失,道貌岸然行非法,

故当相续恒观察,断己过是佛子行。

如果没有观察自己的错误,内心没有佛法的力量、本质和成就,却以道貌岸然的佛法外表来行非法之事,这是一个过患,要尽力断除。或者可以解释为:外在形象的变化速度不可以远远超过内在修证提升的速度。这句教言想要告诉我们的,和“转欲自稳重”其实是同一个意思。

《修心八颂》说:

愿我直接与间接,利乐敬献诸慈母,

如母有情诸苦厄,自己默默而承受。

这一段要注意“默默”两个字,学佛人为他人付出、为他人奉献,不要告诉对方;承受他人的痛苦、分担他人的压力,也不要告诉对方。也就是说,对于自己的功德不要宣传,要“默默”。这就是“自稳重”。

不可以有了一点点觉受,就故意表现出来让别人知道,例如昨夜梦见什么菩萨了,今天醒来的时候看见出现彩虹了,或是打坐的时候身上发光了等等,这些都是幻觉。即使真出现了也不允许跟别人说。修行的境界越高,外表越要像一个普通人。

《遥呼上师祈请文》说:

外表俨然清净行者相,于自内心却与法相违,

如毒蛇般烦恼藏于心,遇缘即露行者之罪迹,

上师鉴知慈悲速垂顾,加持己能调伏自心续。

这一段表达得更清楚了:外表俨然是一个清净的行者,“俨然”就是虚假,这就是没有做到“自稳重”。

对于有些成就者来说,外表和内心的确是相应的——内在的境界很高,慈悲、智慧都已经圆满,外在的形象也很庄严。诸如佛陀,以及阿难、迦叶等大弟子们,还有二圣六庄严、龙树菩萨、无著菩萨等等。

但是对于很多修行者来说,包括我们自己,外表很庄严、很清净,不幸的是,我们的内心却是与佛法相违的。比如,佛法要求无私,我们却私心很重;佛法要求慈悲,我们却脾气很大;佛法要求大方,我们却很吝啬;佛法要求发现他人的功德要随喜,我们却心生嫉妒;佛法要求对于此生的名闻利养一定要淡泊,我们却很贪执。我们在佛堂的时候,供香、供灯,手持贵重的佛珠,披上舒适的毛毯,面容安详地念咒诵经,好像一位慈祥的菩萨,走出佛堂后接听了一个让人心烦的电话,或是遇到其他不如意的事,立刻就会大发脾气,佛堂里和佛堂外好像变成了两个人。一个小小的因缘就让我们完全暴露了真面目,行者的外表都是假象,内心中我们根本做不了自己的主,我们完全被三毒控制主宰。

人人都害怕毒蛇,因为毒蛇会伤害我们,其实我们内心的三毒烦恼要远远超过毒蛇。毒蛇对我们的伤害最多让我们失去性命,不会使我们堕入恶道。但是贪嗔痴烦恼不仅使我们断送一次性命,还会让我们生生世世、多生多劫堕入三恶道,流转轮回。

因此,我们一定要降伏内心隐藏的毒蛇,要调伏烦恼,这就是“转欲”。外表是不是清净行者相并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自稳重”。

《遥呼上师祈请文》继续说:

自身过恶自己不察知,持行者相行种种非法,

烦恼不善之业常熏习,善心一再滋生一再斫,

上师鉴知慈悲速垂顾,加持己能照见己过失。

自己的过患自己并不知道,这就是没有“转欲”。以行者的外表做种种非法的事,就是缺乏“自稳重”。

我们要的是“转欲”,是断除内心的种种非法,坚持善的串习。善的串习多,恶的影响就自然不会那么大;恶的串习多,善的影响也自然会很脆弱,即使生起了一点善念,随即就会被恶念淹没。真正的修行是要坚持内心的“转欲”,外表的行者相会自然形成,不需要刻意去做,外表再庄严也证明不了内在的修证。

作为学佛人,外在形象要保持中道,在不同的场合要保持相符的形象,不要让他人起烦恼。例如,在这里听课的时候,手里拿几串佛珠都没关系,拿着转经筒、脖子上挂一个念佛机都没关系。但是在逛街的时候,如果脖子上挂满佛珠,嘴里振振有词地念咒,做出所谓的“行者相”,路人可能会认为你是个精神病患者,会躲你远远的。

学佛人必须要善巧,如果对方是佛教徒,我们可以拿着佛珠,跟他谈谈佛法;如果对方不信佛,就没必要把佛珠露出来,也没必要谈论佛法。如果对方因缘不具足,对他宣传佛法反而会让他心生烦恼,这样就是造业了。连佛陀也只能度有缘人,难道我们的成就比佛还高吗?神通智慧比佛还厉害吗?所以要注意善巧,包括对自己的家人,如果因为信佛而导致家庭不和,那是不对的。佛教是最伟大、最包容、最慈悲、最有智慧的,不管家人信不信佛,我们都要把他们视为自己“转欲”的对境——他反感的时候,我们就少念一点咒,或者在心里默念,他支持的时候就多念一点,这也属于“自稳重”。

三、祖师大德中“转欲自稳重”的榜样

(一)玛尔巴大师

噶举传承的祖师玛尔巴大师是喜金刚的化身,内在的修证无上圆满,但他的外在形象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有一个大家庭,有很多孩子,还常常要亲自耕地。

玛尔巴大师居住的地方名叫罗扎,当年密勒日巴尊者为了依止玛尔巴大师,从遥远的地方来到罗扎,尊者询问村里人:“这里有没有一位玛尔巴大师?”村民们回答:“不知道,我们只知道村里有一个玛尔巴老人,从没听说过有什么玛尔巴大师。”这些村民同玛尔巴大师生活了几十年,从来不知道他是一位大成就者,因为玛尔巴大师太普通了,跟村民们一样,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而且非常和顺。他的太太叫达媚玛,养育了九个孩子,就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但是当他们夫妻圆寂的时候,玛尔巴大师化为虹光,达媚玛也化光融入于他的心间,两人都获得了无上成就。这才是真正的“自稳重”。玛尔巴大师太伟大了,平时根本不让人知道他的神通、他的修证、他的成就和境界,而是一直默默无闻地帮助他人、利益众生。

密勒日巴尊者依止玛尔巴大师六年。当看到尊者的业障差不多清净了,实修上也证悟了,因缘也成熟了,玛尔巴大师才给尊者进行喜金刚灌顶。灌顶时有很多人,唯有密勒日巴才看到了玛尔巴大师的真相——喜金刚本尊,在灌顶的过程中,尊者根本没有看到玛尔巴大师,看到的是无比庄严的喜金刚坛城。这就是最高的“转欲自稳重”。

每当我回忆起玛尔巴大师的故事,常常会忍不住流泪。密勒日巴尊者是玛尔巴大师的弟子,任何众生一听到密勒日巴的名号,都可以种下解脱轮回的因,尊者的加持力多么不可思议啊,由此可知他的上师玛尔巴大师就更伟大了,可大师的外表却那么普通、那么低调,真的太了不起了。

我们一定要学习玛尔巴大师,不要刚刚学了一点佛法,外表马上就改变了,更不要遇到一点境界,马上就到处宣扬:“哇,我昨天梦见佛菩萨给我灌顶啦,我还跟佛菩萨们一起聊天呢。”这恐怕不是佛菩萨在跟你聊天,而是魔在跟你聊天吧。

(二)寂天菩萨

《入菩萨行论》的作者寂天菩萨是古印度的大成就者,但在当时没有人知道他是成就者。他的名字叫毕素库,这并不是他的本名,而是那澜陀佛学院的同修们给他取的绰号,毕素库直译过来就是“吃喝睡”,因为寂天菩萨平时除了吃、喝、睡,什么都不做。同修们看不惯他的行为,一直想找出他的一个过错把他驱逐出寺,可是他除了吃喝睡什么都不做,所以找不出什么过错。于是同修们商量出一个方法:我们每天轮流说法,轮到他上座说法时他肯定不会说,我们就以这个借口驱逐他。于是大家就去找寂天菩萨说:“毕素库,明天有一个大法会,轮到你上座说法了,全寺的人都会来听。”寂天菩萨点点头同意了。

第二天,法会开始了,场面很大,听法者众多,法座高高在上,无比庄严,同修们都等着看寂天菩萨的笑话。这时寂天菩萨开始上座说法,没有人看到他是怎样上座的,可他已经安坐于法座之上,然后开始讲《入菩萨行论》,他把菩提心所有的教法都集中在一个论点之中,越讲越精彩,越讲越殊胜,同修们都听呆了。讲到智慧品的时候,寂天菩萨开始慢慢升空。讲到一半的时候,他已经在虚空之中,只能听到他的声音,无法看到他的身影。这时大家才知道他是一位大成就者,都五体投地、感动流泪,但是寂天菩萨再也没有回来。

佛教的伟大就在于此,只有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时,才允许向人们示现真实的修行境界,这就是“转欲自稳重”。

(三)噶玛索南仁波切

在我们这个时代,也出现了这样的成就者。在四川阿坝地区的玉陀寺,有一位噶玛索南仁波切,我曾经亲近过他,第八世噶玛巴所著的《四座上师相应法》就是他传给我的。他已经一百多岁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一生都在默默无闻地修行,没有到国外或内地传过法,多数时间都在寺庙闭关,主要修施身法。他为人非常随和,无论碰到谁,都会说:“报告……”2014年,噶玛索南仁波切圆寂了,圆寂后七天内,他的身体逐渐缩小,一直缩到一肘高。火葬的时候,出现各种瑞相。当时是冬天,在他闭关的地方仍然有鲜花盛开。火葬之后,骨灰中满满都是舍利子。这些现象都是科学无法解释的,证明噶玛索南仁波切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噶玛索南仁波切的一生正是“转欲自稳重”的最好的例证,说明修行人应该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尽心尽力地提高自己的内在证悟,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向他老人家学习。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1
文章点评
2022-02-21
《修心七要》广释(下)一一舍命护二事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舍命护二事世间人为了名和利这两件事,往往会舍弃生命,因为世间人不明白这样的道理:第一,名和利都是无常且非常靠不住的。第二,为了追求名.. <详情>
2022-02-17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四行胜方便,所遇修道用(三)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二)忏悔罪业我们遭遇到的疾病、贫穷、危难等种种恶缘,都是源于过去世的罪业——由于曾经伤害过很多生命,所以造成如今重病在身;由于过去.. <详情>
2022-02-16
《修心七要》广释(中)一一转欲自稳重(二)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二、论典中关于“转欲自稳重”的内容《佛子行三十七颂》说:若不细查己过失,道貌岸然行非法,故当相续恒观察,断己过是佛子行。如果没有观察.. <详情>
2022-02-16
《修心七要》广释(中)一一不应说缺陷,全莫思他过(一)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佛法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能有机会一起学习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的《大乘修心七要初学易入菩提之道》,这不仅是今生,.. <详情>
2022-02-16
《修心七要》广释(中)一一为乐莫求苦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为乐莫求苦这句教言的释文是这样的:“如果在自己的亲朋好友去世的时候,自己想到的却是:这下他的衣食、财务、法本等终于可以归我所有了!在.. <详情>
2022-02-16
《修心七要》广释(中)一一第六要小结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第六要小结如果此生没有能够发起菩提心会怎么样?《修心七要》的目的是指导我们发起菩提心。那么,一个修菩提心的人会得到什么?生活条件会大.. <详情>
2022-01-21
《修心七要》广释(下)一一初后行二事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初后行二事通过学习《修心七要》,我们的自私越来越减少,利他之心越来越增长,以此为基础,逐渐生起菩提心,这就是学习《修心七要》的最终目.. <详情>
2022-01-12
《修心七要》广释(下)一一遇违缘修一(三)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五.修行要循序渐进我们一定不能在遇到违缘时这样想:我在没有学佛修行前,身体好,财产丰富,亲人朋友很多,现在我学佛了,变得这么瘦弱,财.. <详情>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