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无念(佛教名词)

佛教名词

无念(佛教解释)

无念者, 无杂念也并非无一毫之念;无想者 ,不想过去现在未来之事也 ,并非一无所想,若一无所念一无所想 ,则心置於何处,故心专一则杂念自无 ,神摄一则妄想自除 。

基本释义

念.就是意识对事物的认知过程。无念就是剔除认知过程中隐含的判断,念头回到其本来面目觉知。

当你能够拒绝将觉受翻译成念头,念者就变成觉者。这就是佛教最根本的解脱程序。

无念的原始修持方法

一 、何名无念?《六祖坛经般若品》

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

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於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

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二、无念的原始修持方法

1、无条件接纳当下的一切念头,观察念头的转变,默默等待无念状态偶然发生。

2、 殚精竭虑地思维一个无聊的问题,产生厌离心,逼迫内心切换状态。

3、 认真地听话语字字间的停顿;认真地看物体间隙的空;认真地思考当下的当下。这些都导致语言逻辑的失效,久之便可止息念头。

无念的最先进修持方法

全觉

外界事物到眼球之间的距离是外在距,最后N厘米(眼球眼底的距离)是内在距离。

强觉

在剧烈疼痛发生时,闭上眼睛蹲在强烈阳光照射处,感受那个疼痛。突然睁开眼睛,感受视觉剧烈反差,在一片阳光中,呆若木鸡。

起身时,身苦消失,觉者诞生。

微觉

头部、胸部、臀部,三个部位同时做一种内在的移动。瞬间体验到整个身体与世界的关系。

观念、止念、转念,只是扰乱了念,消弱了念,停止了念,但是,觉的降临仍然是偶然的。

全 觉、 强 觉、微 觉,是直接的正向的引导人成为觉者,这个过程是必然的。

文章点评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