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大智度论》:入禅定之前的九相观

纯粹佛教

按:九相观属于不净观,主要属于四念处中的身念处,但实际通于整个四念处,乃至三十七道品。九相观本为声闻乘中凡夫离欲乃至进入初禅的前行修法,本是对贪欲乃至嗔痴的法门,虽然猛利,但对治贪欲等三毒时,容易矫枉过正,产生厌离世间的过患,因此佛陀又教导安般法;但菩萨乘亦可修,但有利他悲心以及求无上菩提之心,更能观空一切法,容易纠正此观法的弊端,而且最终不入涅盘。

问曰:应当先习九相离欲,然后得诸禅;何以故诸禅定后,方说九相?答曰:先说果报,令行者心乐。九相虽是不净,人贪其果报,故必习行。

问曰:行者云何观是胀相等九事?答曰:行者先持戒清净,令心不悔故,易受观法,能破淫欲诸烦恼贼。是九相,断诸烦恼,于灭淫欲最胜;为灭淫欲故,说是九相。

“十想:无常想、苦想、无我想、食不净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死想、不净想、断想、离欲想、尽想。”

九相为遮未得禅定,为淫欲所覆故;十想能除灭淫欲等三毒。九相如缚贼;十想如斩杀。九相为初学;十想为成就。

以是九相观离爱心,瞋痴亦微薄。不净中净颠倒,痴故着是身。今以是九相,披析身内,见是身相,痴心薄;痴心薄则贪欲薄;贪欲薄则瞋亦薄。所以者何?人以贪身故生瞋,今观身不净,心厌故不复贪身,不贪身故,不复生瞋。

三毒薄故,一切九十八使山皆动,渐渐增进其道,以金刚三昧,摧碎结山。九相虽是不净观,依是能成大事,譬如大海中臭尸,溺人依以得渡。

答曰:菩萨于众生心生怜愍,知众生以三毒因缘故,受今世、后世身、心苦痛。是三毒终不自灭,亦不可以余理得灭;但观所着内外身相,然后可除。以是故,菩萨欲灭是淫欲毒故,观是九相。如人怜愍病者,合和诸药以疗之;菩萨亦如是,为着色众生,说是青瘀相等,随其所着,分别诸相,如先说——是为菩萨行九相观。

复次,菩萨以大慈悲心,行是九相,作如是念:“我未具足一切佛法,不入涅盘,是为一法门,我不应住此一门,我当学一切法门。”以是故,菩萨行九相无所妨。

菩萨行是九相,或时厌患心起;“如是不净身可恶可患,欲疾取涅盘。”尔时,菩萨作是念:“十方诸佛说:一切法相空,空中无无常,何况有不净!但为破净颠倒故习此不净,是不净皆从因缘和合生,无有自性,皆归空相;我今不应取是因缘和合生无自性不净法,欲疾入涅盘。”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九相义第三十五

【经】

“九相:胀相、坏相、血涂相、脓烂相、青相、啖相、散相、骨相、烧相。”

【论】

问曰:

应当先习九相离欲,然后得诸禅;何以故诸禅定后,方说九相?

答曰:

先说果报,令行者心乐。九相虽是不净,人贪其果报,故必习行。

问曰:

行者云何观是胀相等九事?

答曰:

行者先持戒清净,令心不悔故,易受观法,能破淫欲诸烦恼贼。观人初死之日:辞诀言语,息出不反,奄忽已死;室家惊恸,号哭呼天,言说方尔,奄便那去!气灭身冷,无所觉识。此为大畏,无可免处。譬如劫尽,火烧无有遗脱。如说:

“死至无贫富, 无勤修善恶,

无贵亦无贱, 老少无免者。

无祈请可救, 亦无欺诳离,

无扞挌得脱, 一切无免处!”

死法名为永离恩爱之处,一切有生之所恶者;虽甚恶之,无得脱者。我身不久,必当如是,同于木石,无所别知。我今不应贪着五欲,不觉死至,同于牛羊;牛羊禽兽,虽见死者,跳腾哮吼,不自觉悟。我既得人身,识别好丑,当求甘露不死之法。如说:

“六情身完具, 智鉴亦明利;

而不求道法, 唐受身智慧。

禽兽亦皆知, 欲乐以自恣;

而不知方便, 为道修善事。

既已得人身, 而但自放恣;

不知修善行, 与彼亦何异!

三恶道众生, 不得修道业;

已得此人身, 当勉自益利!”

行者到死尸边,见死尸膀胀,如韦囊盛风,异于本相,心生厌畏;我身亦当如是;未脱此法,身中主识役御此身、视听、言语、作罪、作福,以此自贵,为何所趣?而今但见空舍在此!是身好相,细腰姝媚,长眼直鼻,平额高眉,如是等好,令人心惑;今但见膀胀,好在何处?男女之相亦不可识。作此观已,呵着欲心,此臭屎囊膀胀可恶,何足贪着?

死尸风热转大,裂坏在地,五藏、屎尿、脓血流出,恶露已现。行者取是坏相,以况己身:“我亦如是,皆有是物,与此何异?我为甚惑,为此屎囊、薄皮所诳;如灯蛾投火,但贪明色,不知烧身。已见裂坏,男女相灭,我所着者,亦皆如是。”

死尸已坏,肉血涂漫。

或见杖楚死者,青瘀、黄、赤、或日曝瘀黑;具取是相,观所着者,若赤白之色,净洁端正,与此何异?

既见青瘀黄赤,鸟兽不食,不埋不藏,不久脓烂,种种虫生。行者见已,念此死尸本有好色,好香涂身,衣以上服,饰以华彩;今但臭坏,脓烂涂染,此是其实分;先所饰彩,皆是假借。

若不烧不埋,弃之旷野,为鸟兽所食。乌挑其眼,狗分手脚,虎狼刳腹,分掣攫裂。残藉在地,有尽不尽。行者见已,心生厌想,思惟:“此尸未坏之时,人所着处;而今坏败,无复本相,但见残藉,鸟兽食处,甚可恶畏。”

鸟兽已去,风日飘曝,筋断骨离,各各异处。行者思惟:“本见身法,和合而有身相,男女皆可分别;今已离散,各在异处,和合法灭,身相亦无,皆异于本,所可爱着,今在何处?”

身既离散,处处白骨,鸟兽食已,唯有骨在;观是骨人,是为骨相。

骨相有二种:一者、骨人筋骨相连,二者、骨节分离。筋骨相连破男女、长短、好色、细滑之相;骨节分离,破众生根本实相。

复有二种:一者、净,二者、不净。净者,久骨白净,无血无腻,色如白雪;不净者,余血涂染,腻膏未尽。

行者到尸林中,或见积多草木,焚烧死尸,腹破眼出,皮色燋黑,甚可恶畏。须臾之间,变为灰烬。行者取是烧相,思惟:“此身未死之前,沐浴香华,五欲自恣;今为火烧,甚于兵刃!此尸初死,形犹似人,火烧须臾,本相都失。一切有身皆归无常;我亦如是。

是九相,断诸烦恼,于灭淫欲最胜;为灭淫欲故,说是九相。

问曰:

无常等十想,为灭何事故说?

答曰:

亦为灭淫欲等三毒。

问曰:

若尔者,二相有何等异?

答曰:

九相为遮未得禅定,为淫欲所覆故;十想能除灭淫欲等三毒。

九相如缚贼;十想如斩杀。

九相为初学;十想为成就。

复次,是十想中,不净想摄九相。

有人言:十想中,不净想、食不净想、世间不可乐想,摄九相。

复有人言:十想、九相;同为离欲,俱为涅盘,所以者何?

初死相,动转、言语须臾之间,忽然已死;身体膀胀,烂坏分散,各各变异,是则无常。

若着此法,无常坏时,是即为苦。若无常苦、无得自在者,是则无我。不净、无常、苦、无我,则不可乐,观身如是。

食虽在口,脑涎流下,与唾和合成味,而咽与吐无异,下入腹中,即是食不净想。

以此九相观身无常,变异,念念皆灭,即是死想。

以是九相厌世间乐,知烦恼断,则安隐寂灭,即是断相。

以是九相遮诸烦恼,即是离想。

以是九相厌世间故,知此五众灭,更不复生,是处安隐,即是尽想。

复次,九相为因,十想为果。是故先九相,后十想。

复次,九相为外门,十想为内门,是故经言:“二为甘露门:一者、不净门,二者、安那般那门。”

是九相,除人七种染着:

或有人染着色:若赤、若白、若赤白、若黄、若黑。

或有人不着色,但染着形容:细肤、纤指、修目、高眉。

或有人不着容、色,但染着威仪:进、止、坐、起、行、住、礼拜、俯仰、扬眉、顿��、亲近、按摩。

或有人不着容、色、威仪,但染着言语、软声、美辞、随时而说,应意、承旨,能动人心。

或有人不着容、色、威仪、软声,但染着细滑、柔肤软肌,热时身凉,寒时体温。

或有人皆着五事。

或有人都不着五事,但染着人相,若男若女。虽得上六种欲,不得所着之人,犹无所解,舍世所重五种欲乐而随其死。

死相多除威仪、语言爱。

膀胀相、坏相、啖相、散相,多除形容爱。

血涂相、青瘀相、脓烂相,多除色爱。

骨相、烧相,多除细滑爱。

九相除杂爱,及所着人爱。

啖相、散相、骨相偏除人爱;啖残离散白骨中,不见有人可着。

以是九相观离爱心,瞋痴亦微薄。不净中净颠倒,痴故着是身。今以是九相,披析身内,见是身相,痴心薄;痴心薄则贪欲薄;贪欲薄则瞋亦薄。所以者何?人以贪身故生瞋,今观身不净,心厌故不复贪身,不贪身故,不复生瞋。

三毒薄故,一切九十八使山皆动,渐渐增进其道,以金刚三昧,摧碎结山。九相虽是不净观,依是能成大事,譬如大海中臭尸,溺人依以得渡。

问曰:

是九相有何性?何所缘?何处摄?

答曰:

取相性,缘欲界身,色相阴摄,亦身念处少分;或欲界摄,或初禅、二禅、四禅摄——未离欲、散心人得欲界系,离欲人心得色界系。

膀胀等八相,欲界、初禅、二禅中摄;净骨相,欲界、初禅、二禅、四禅中摄。三禅中多乐故,无是相。

是九相,是开身念处门,身念处开三念处门,是四念处开三十七品门,三十七品开涅盘城门,入涅盘,离一切忧恼诸苦,灭五阴因缘生故,受涅盘常乐。

问曰:

声闻人如是观,心厌离,欲疾入涅盘;菩萨怜愍一切众生,集一切佛法,度一切众生,不求疾入涅盘故,观是九相,云何不堕二乘证?

答曰:菩萨于众生心生怜愍,知众生以三毒因缘故,受今世、后世身、心苦痛。是三毒终不自灭,亦不可以余理得灭;但观所着内外身相,然后可除。以是故,菩萨欲灭是淫欲毒故,观是九相。如人怜愍病者,合和诸药以疗之;菩萨亦如是,为着色众生,说是青瘀相等,随其所着,分别诸相,如先说——是为菩萨行九相观。

复次,菩萨以大慈悲心,行是九相,作如是念:“我未具足一切佛法,不入涅盘,是为一法门,我不应住此一门,我当学一切法门。”以是故,菩萨行九相无所妨。

菩萨行是九相,或时厌患心起;“如是不净身可恶可患,欲疾取涅盘。”尔时,菩萨作是念:“十方诸佛说:一切法相空,空中无无常,何况有不净!但为破净颠倒故习此不净,是不净皆从因缘和合生,无有自性,皆归空相;我今不应取是因缘和合生无自性不净法,欲疾入涅盘。”

经中亦有是说:“若色中无味相,众生不应着色;以色中有味故,众生起着。若色无过罪,众生亦无厌色者;以色实有过恶,故观色则厌。若色中无出相,众生亦不能于色得脱;以色有出相故,众生于色得解脱。”味是净相因缘故,以是故,菩萨不于不净中没、早取涅盘。

九相义,分别竟。

6
文章点评
2021-01-22
《大智度论》:入禅定之前的九相观
按:九相观属于不净观,主要属于四念处中的身念处,但实际通于整个四念处,乃至三十七道品。九相观本为声闻乘中凡夫离欲乃至进入初禅的前行修法,本是对贪欲乃.. <详情>
2021-01-22
《大智度论》:应于中道善巧观空而离诸邪见
按:这里的三门是从三种视角来观一切佛说法,蜫勒门是略说佛所说法的诸法法性及法相,侧重于佛说法的概要解释;阿毗昙门则是对佛说法中广分别诸法相,以概念化.. <详情>
2021-01-22
《大智度论》:禅波罗蜜的意义和基本条件
按:禅为思惟修,禅波罗蜜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思惟修,既有世间禅定中的四禅,也包括出世间禅法。广义的禅定也包括共世间学的种种定,但禅之为禅波罗蜜,是因为它.. <详情>
2021-01-22
《大智度论》:忆念作为榜样的佛陀
按:念佛分一般意义上和特殊意义上两种念佛:一般意义上的念佛,首先是心忆念佛,念念在兹,忆念佛的功德、智慧、慈悲等,以佛为榜样,学习佛,称为学佛;特殊.. <详情>
2021-01-22
《大智度论》:什么是精进波罗蜜?
按:于事必能,起发无难,志意坚强,心无疲惓,所作究竟,以此五事为精进相。菩萨以精进力为首,行五波罗蜜,是时,名为菩萨精进波罗蜜。譬如众药和合,能治重病;菩萨精进亦如是,但行精进,不能行五波罗蜜,是不名菩萨精进波罗蜜。行布施、持戒,.. <详情>
2021-01-21
《大智度论》:诸法实相是般若波罗蜜
按:“若菩萨摩诃萨知不可得空,还能分别诸法,怜愍度脱众生,是为般若波罗蜜力。”“一切法毕竟空,无有决定性可取可着,第一实法,灭诸戏论。涅盘相是最安隐,我欲度脱一切众生,云何独取涅盘?我今福德、智慧、神通力未具足故,不能引导众生,.. <详情>
2021-01-21
《大智度论》:菩萨乘的四念处禅观修法
按:龙树菩萨从大乘角度重新阐释三十七道品,其中最主要的禅观方法是四念处。菩萨乘的四念处实际上可以看作菩萨乘通用的观修方法。和声闻乘四念处区别在于,这.. <详情>
2021-01-21
《大智度论》:四念处乃至三十七道品为三乘共法
按:菩萨学一切善法、一切道,包括所谓声闻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悉学一切善法、一切道,所谓干慧地乃至佛地。”是九地应学而不取证,佛地亦学亦证。.. <详情>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