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若菩萨摩诃萨知不可得空,还能分别诸法,怜愍度脱众生,是为般若波罗蜜力。”
“一切法毕竟空,无有决定性可取可着,第一实法,灭诸戏论。涅盘相是最安隐,我欲度脱一切众生,云何独取涅盘?我今福德、智慧、神通力未具足故,不能引导众生,当具足是诸因缘,行布施等五波罗蜜”
“以是智慧,依禅定一心,观诸法实相——是名禅定中生般若波罗蜜。”
“或有离五波罗蜜,但闻、读诵、思惟、筹量通达诸法实相,是方便智中生般若波罗蜜。或从二、或三、四波罗蜜生般若波罗蜜。”
一 诸法实相是般若波罗蜜
问曰:
若诸法性真空,云何分别诸法种种名字?何以不但说真空性?
答曰:
菩萨摩诃萨不说空是可得可着;若可得可着,不应说诸法种种异相。
不可得空者,无所挂碍;若有挂碍,是为可得,非不可得空。
若菩萨摩诃萨知不可得空,还能分别诸法,怜愍度脱众生,是为般若波罗蜜力。
取要言之,诸法实相是般若波罗蜜。
问曰:
一切世俗经书,及九十六种出家经中,皆说有诸法实相;又声闻法三藏中,亦有诸法实相,何以不名为般若波罗蜜?而此经中诸法实相,独名般若波罗蜜?
答曰:
世俗经书中,为安国、全家、身、命、寿、乐故非实。
外道出家堕邪见法中,心爱着故,是亦非实。
声闻法中虽有四谛,以无常、苦、空、无我观诸法实相,以智慧不具足不利、不能为一切众生、不为得佛法故,虽有实智慧,不名般若波罗蜜。如说:“佛入出诸三昧,舍利弗等乃至不闻其名,何况能知!”何以故?诸阿罗汉、辟支佛初发心时,无大愿,无大慈大悲,不求一切诸功德,不供养一切三世十方佛,不审谛求知诸法实相;但欲求脱老、病、死苦故。
诸菩萨从初发心,弘大誓愿,有大慈悲,求一切诸功德,供养一切三世十方诸佛,有大利智,求诸法实相。除种种诸观,所谓净观、不净观,常观、无常观,乐观、苦观,空观、实观,我观、无我观。舍如是等妄见心力诸观,但观外缘中实相,非净、非不净,非常、非非常,非乐、非苦,非空、非实,非我、非无我。如是等诸观,不着不得;世俗法故,非第一义。周遍清净,不破不坏,诸圣人行处,是名般若波罗蜜。
二 得般若的途径
问曰:
已知般若体相是无相无得法,行者云何能得是法?
答曰:
佛以方便说法,行者如所说行则得。
譬如绝崖险道,假梯能上;又如深水,因船得渡。
初发心菩萨,若从佛闻、若从弟子闻、若于经中闻,一切法毕竟空,无有决定性可取可着,第一实法,灭诸戏论。
涅盘相是最安隐,我欲度脱一切众生,云何独取涅盘?我今福德、智慧、神通力未具足故,不能引导众生,当具足是诸因缘,行布施等五波罗蜜:
财施因缘故得大富,法施因缘故得大智慧;能以此二施,引导贫穷众生,令入三乘道。
以持戒因缘故,生人天尊贵,自脱三恶道,亦令众生免三恶道。
以忍辱因缘故,障瞋恚毒,得身色端政,威德第一,见者欢喜,敬信心伏,况复说法!
以精进因缘故,能破今世后世福德、道法懈怠,得金刚身、不动心;以是身、心,破凡夫憍慢,令得涅盘。
以禅定因缘故,破散乱心,离五欲罪乐,能为众生说离欲法。禅是般若波罗蜜依止处,依是禅,般若波罗蜜自然而生。如经中说:“比丘一心专定,能观诸法实相。”
复次,知欲界中多以悭、贪罪业,闭诸善门;行檀波罗蜜时,破是二事,开诸善门。
欲令常开故,行十善道尸罗波罗蜜。
未得禅定、智慧,未离欲故,破尸罗波罗蜜,以是故行忍辱。
知上三事能开福门。
又知是福德果报无常,天人中受乐,还复堕苦;厌是无常福德故,求实相般若波罗蜜。是云何当得?必以一心,乃当可得。如贯龙王宝珠,一心观察,能不触龙,则得价直阎浮提。
一心禅定,除却五欲、五盖,欲得心乐,大用精进,是故次忍辱说精进波罗蜜。如经中说:“行者端身直坐,系念在前,专精求定;正使肌骨枯朽,终不懈退。”是故精进修禅。若有财而施,不足为难;畏堕恶道,恐失好名,持戒、忍辱亦不为难。以是故,上三度中不说精进。今为般若波罗蜜实相,从心求定,是事难故,应须精进。
如是行,能得般若波罗蜜。
三 行几波罗蜜能得般若波罗蜜?
问曰:
要行五波罗蜜,然后得般若波罗蜜?亦有行一、二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耶?
答曰:
诸波罗蜜有二种:
一者、一波罗蜜中相应随行具诸波罗蜜;二者、随时别行波罗蜜。
多者受名。譬如四大共合,虽不相离,以多者为名。
相应随行者,一波罗蜜中具五波罗蜜,是不离五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
随时得名者,或因一、因二得般若波罗蜜。
若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布施,是时求布施相,不一不异,非常非无常,非有非无等,如破布施中说。因布施实相,解一切法亦如是——是名因布施得般若波罗蜜。
或有持戒不恼众生,心无有悔,若取相生着,则起诤竞。是人虽先不瞋众生,于法有憎爱心故而瞋众生。是故若欲不恼众生,当行诸法平等;若分别是罪是无罪,则非行尸罗波罗蜜。何以故?憎罪、爱不罪,心则自高,还堕恼众生道中。是故菩萨观罪者、不罪者,心无憎爱;如是观者,是为但行尸罗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
菩萨作是念:“若不得法忍,则不能常忍。一切众生未有逼迫能忍,苦来切已,则不能忍。譬如囚畏杖楚,而就死苦。以是因缘故,当生法忍:无有打者、骂者,亦无受者,但从先世颠倒果报因缘故名为受。”是时不分别是忍事、忍法者,深入毕竟空故,是名法忍。得是法忍,常不复瞋恼众生;法忍相应慧,是般若波罗蜜。
精进常在一切善法中,能成就一切善法。若智慧筹量分别诸法,通达法性,是时精进助成智慧。又知精进实相,离身心,如实不动,如是精进能生般若波罗蜜。余精进如幻、如梦,虚诳非实,是故不说。
若深心摄念,能如实见诸法实相。诸法实相者,不可以见闻念知能得。何以故?六情、六尘,皆是虚诳因缘果报;是中所知所见,皆亦虚诳。是虚诳知,都不可信;所可信者,唯有诸佛于阿僧只劫所得实相智慧。以是智慧,依禅定一心,观诸法实相——是名禅定中生般若波罗蜜。
或有离五波罗蜜,但闻、读诵、思惟、筹量通达诸法实相,是方便智中生般若波罗蜜。
或从二、或三、四波罗蜜生般若波罗蜜。
如闻说一谛而成道果,或闻二、三、四谛而得道果。有人于苦谛多惑故,为说苦谛而得道;余三谛亦如是。或有都惑四谛故,为说四谛而得道。如佛语比丘:“汝若能断贪欲,我保汝得阿那含道。”若断贪欲,当知恚、痴亦断。
六波罗蜜中亦如是,为破多悭贪故,说布施法,当知余恶亦破。为破杂恶故,具为说六。是故或一一行、或合行;普为一切人故说六波罗蜜,非为一人。
复次,若菩萨不行一切法,不得一切法故,得般若波罗蜜。所以者何?
诸行皆虚妄不实,或近有过,或远有过:
如不善法近有过罪;善法久后变异时,着者能生忧苦,是远有过罪。
譬如美食、恶食,俱有杂毒:食恶食即时不悦;食美食即时甘悦,久后俱夺命,故二不应食!善、恶诸行亦复如是。
问曰:
若尔者,佛何以说三行:梵行、天行、圣行?
答曰:
行无行故,名为圣行。何以故?一切圣行中,不离三解脱门故。
梵行、天行中,因取众生相故生,虽行时无过,后皆有失。又即今求实,皆是虚妄;若贤圣以无着心行此二行,则无咎。
若能如是行无行法,皆无所得,颠倒虚妄烦恼毕竟不生。如虚空清净故,得诸法实相,以无所得为得,如无所得般若中说:色等法非以空故空,从本已来常自空。色等法不以智慧不及故无所得,从本已来常自无所得。
是故不应问“行几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诸佛怜愍众生,随俗故说行,非第一义。
问曰:
若无所得、无所行,行者何以求之?
答曰:
无所得有二种:一者、世间欲有所求,不如意,是无所得;二者、诸法实相中,受决定相不可得故名无所得;非无有福德智慧、增益善根。
如凡夫人分别世间法故有所得;诸善功德亦如是,随世间心故说有所得,诸佛心中则无所得。
是略说般若波罗蜜义,后当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