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快乐的生活哪里来

当代佛教

生活中,每个人都在追求快乐,然而如何才能追求到真正的快乐呢?确实值得深入思考。看看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例子吧。

每当我们坐到餐桌前时,我们会想,今天有什么好吃的菜?饭香不香?能不能每样都尝点?还是说,我今天需要工作、需要学习,为了保证工作中能够有充沛的精神、体力以创造出更好的价值,为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逻辑思维能更加清晰而去吃饭?诚然,我们不自觉地都会产生前者的想法。当这样的想法产生时,内心就会被自己的视觉享受、味觉享受所麻痹,而忽视了自己身体发自本能的真正需要。对美味的贪求,蒙蔽了肠胃给我们发出的饱足的信号,这时如果还警觉不到危险,那可怕的事情就会在我们离开餐桌的那一刻发生,很可能我们的下一站就改换到医院了。

再比如穿衣。在今天铺天盖地的服饰广告、时尚资讯的影响下,很多人往往追求的是衣服的品牌、时尚、新潮,不仅如此,还出现了种种反季节穿衣服的奇怪现象。记得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就是“只求风度,不求温度”。其实,对穿衣的基本需求,夏天仅仅是为了蔽体,而冬天则为了御寒而已。有位老法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曾经有位着名的影星去拜访他,影星对老法师讲,自己年轻时不懂得保护身体,穿衣只求好看、时尚,到了四十岁时,病痛就开始找上门来了,而且发展到现在,一身都是病,无比的痛苦。

从吃饭穿衣的例子可以看出,人们忘记了本质需求,而错误地去追求枝末上的东西,本来是要追求快乐,结果得到的却是苦果。记得有人讲过这样一句话,贪求美味其实是在用二十分钟的快乐去换取二十小时的痛苦。

有一个朋友,在中关村开了一家软件公司。平时,他经常熬夜,第二天睡觉睡到中午才起来。后来,他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对劲,脑子也变得越来越糊涂,他的员工也不得不跟着他一起“颠倒”工作,公司也接二连三出现了种种问题。后来偶然的一次机会,他来到寺院与一位出家法师谈了自己的困惑。法师告诉他:白天工作,晚上休息,是遵循自然规律的,这好比太阳,早晨出来,傍晚下山一样;生活作息如果不遵循自然法则的话,对精神与身体其实都是有亏损的,不仅如此,还折损了白天的工作时间,然而一旦出现问题的话是很难弥补的。听了法师的教导后,他通过深刻反省,改掉了错误的生活习惯,几个月后,公司恢复了正常。

整理:中国当代佛教网

3
文章点评
2020-10-22
化解心头怒火八妙招
解决心情,才能解决事情。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心理学博士张怡筠常说这句话。压抑情 情绪有害健康,但没有节制的发火同样于事无补。即便你再猛敲方向盘, 也不可.. <详情>
2020-10-20
掌握自己快乐的钥匙
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每人心中都有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一.. <详情>
2020-10-14
佛堂布置的一些注意事项
设置佛堂的环境选择应注意些什么?要看风水方位吗?应掌握的原则为何?设立佛堂时,宜选择整洁清新、空气流动、光线充足、安静不吵闹的地方为原则。不须特别选.. <详情>
2020-10-09
佛陀的十大称号
佛具有十大名号,又称如来十号、十种通号。出自《佛说十号经》,历代祖师所阐述,皆依此经义。此十号为:1、如来(梵Tathāgata),音译多陀阿伽陀,无有虚妄,名.. <详情>
2020-09-27
三种施的含义
「布施」有三种:(一)财施、(二)法施、(三)无畏施。(一)财施。财施有内财和外财。内财是身心性命;外财就是一切的金银财宝,即是属于身外的财产,都能布施。大抵.. <详情>
2020-07-21
快乐的生活哪里来
生活中,每个人都在追求快乐,然而如何才能追求到真正的快乐呢?确实值得深入思考。看看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例子吧。每当我们坐到餐桌前时,我们会想,今天有什.. <详情>
2020-07-17
「娑婆诃」的六种意思
娑婆诃,这是很要紧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个“娑婆诃”,每一个娑婆诃,都有六种意思;所以你记得,无论在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诃,就有下列六种意思:一、成就:.. <详情>
2020-04-01
原创净慧老和尚生活记录-持续更新中
净慧老和尚生活记录-持续更新中(1)-1963年,浄慧法师因在虚老示寂后编辑了《虚云和尚法汇续编》,被认为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树碑立传加上净慧法师敢说真话,不赞..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