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世尊在因地时,是这样承侍如来、圆满六度的

达真堪布


  本师释迦佛成为菩萨时,曾承侍、亲近多少佛才成佛的呢?
  往昔,与我们的本师释迦佛相同的大释迦佛于具诤时出世,也是诤法时期,他的身寿与眷属等也与释迦佛相同,佛法同样住世千年。
  当年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大释迦牟尼佛面前发愿,愿将来自己成佛的时候也和大释迦牟尼佛一样。本师释迦佛当时成为一名陶师之子名为光明童子,他供养了大释迦佛一碗米、一双鞋与布絮,并发愿说:“善逝如来汝之身,眷属寿命与刹土,殊胜妙相等功德,唯愿我等成如是。”在大释迦佛前如是发誓,从那时起发菩提心,积累资粮,在第一个阿僧祇劫中承侍七万五千如来,最后宝髻佛出世。当时,第一个阿僧祇劫圆满了。
  接着于第二个阿僧祇劫中承侍七万六千如来,最后燃灯佛出世,当时圆满了第二阿僧祇劫。
  此后在第三个阿僧祇劫中承侍七万七千如来,最后毗尸佛出世,当时圆满了第三个阿僧祇劫。   而大乘承认每一个阿僧祇劫均承侍无量如来。这是大乘小乘不同的观点。
  释迦牟尼佛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圆满六度的呢?
  某时,不是以希求增上生(人天安乐)的发心而是以大悲心将自己的身体受用全部施舍给一切众生,当时已圆满了布施度。不是为了人天安乐,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而舍弃自己身体受用等一切。其实并不是真正要把身体及一切都布施出去,而是要有这个境界,虽然贪欲未断,但是没有丝毫的不舍,这时可以说已圆满了布施度。关于这一点,此处讲的不多,请参阅《本师传》。
  未远离贪欲,在具贪的情况下砍断肢体也一心不乱,当时次第圆满了安忍度与持戒度,如安忍仙人的传记那样。《释迦牟尼佛传》中有忍辱仙人的公案,还是具贪欲,即对身体的执著还没有放下,但是能布施身体,砍断肢体、割肉、出血,肯定有疼痛的感觉,但是并不后悔,心不乱。《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有个公案,就讲了这样一位菩萨。虽然他没有得地,但是也没有生起一丝一毫的后悔之心,也是圆满了持戒度、安忍度。
  本师释迦佛在转为婆罗门童子时,看见星胜如来在山洞中入火遍处定(一种禅定的状态),生起了信心,单足站立七日,口中赞叹道“大丈夫如牛王您沙门”,依此圆满了精进度,也圆满了九劫的资粮。
  在未现前菩提之前,无间入金刚喻定时的等持圆满静虑度,当时的智慧为圆满智慧度。
——摘自《俱舍论》讲记45

4
文章点评
2022-02-16
佛的智慧都是本具的
关于究竟果位的分类,可以分为五种:自性身、显现菩提身、法身、报身、化身;也有分为不动金刚身、现前菩提身、法身、报身、化身的。密宗的续部里主要讲五身,其.. <详情>
2022-02-16
云散之后,湛蓝的天空自然现前
一个团体肯定需要有人来主持,否则秩序会杂乱无章。主持者就是上师,“本师圆满”指上师即佛陀。十法界里最高的境界就是佛陀,现在科学讲的四维、五维、六维、七.. <详情>
2022-02-16
如入禅定的临终境界是靠自己平时的功夫还是靠佛力加持?
问:为什么业障现前的瞬间,脑袋会一片空白,感觉身体和思维都不受控制,事后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就是很多人形容的眼前一黑,醒来已经在医院了,什么都忘了。临终.. <详情>
2022-02-16
学着发心做菩萨
相续中真正要有利他心,必须要通过修行。发菩提心的基础、前提条件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在有四无量心的基础上,才能发出菩提心。菩提心有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 <详情>
2022-02-16
最究竟的智慧之身
佛的自性身是现空不二的,清净身也是空性的。这个空性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空”,而是远离言思、超越时空的意思。佛性不是单一的现分,也不是单一的空分,而是现.. <详情>
2022-02-16
水没接满就要慢慢积累
密宗的“密”,第一层含义是相对自性而言的“如来藏”,第二层含义是相对众生而言的,即保密,次第修行,因为很多众生需要层层引导。正如前几天微博写的,修行要.. <详情>
2022-02-16
如果做不善的事能使他人高兴,是否可以做?
问:如果做不善的事能使他人高兴是否可以做?答:我们都是修大乘佛法的,所以一定要饶益众生,不能伤害众生,不能让众生不高兴。但前提是什么?完全是为了救度众.. <详情>
2022-02-16
缘来缘聚,缘尽缘散
我们学佛修行,就要去掉对世间的贪恋,否则连声闻和缘觉的果位都无法获得,只能在六道轮回里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若还没有放下对世间的贪着,不可能解脱。解脱是.. <详情>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