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美国《国家地理》档案馆,
废旧胶片中,
有人发现了一堆奇怪的素材,
和一个女人有关...
2017年,好莱坞导演布莱特·摩根,
将这超过100小时的素材,
剪成89分钟的纪录片,
在英国获得最佳纪录片提名,
在美国获得多项大奖。
《珍》
她本是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普通女孩,
当过服务员,也做过文秘,
如今是20世纪最杰出野生动物学家,
甚至被英国女王亲自授勋。
她就是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的动物学家
珍·古道尔(Jane Goodall)
豆瓣8.8分,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8%
1934年,珍·古道尔在伦敦出生。
自小,她就跟其他女孩不太一样,人家喜欢洋娃娃,她却喜欢动物,爱读动物类的书籍。
珍有一个开明的母亲。
有一次,她把几只蚯蚓放到床上,一起睡觉。
但母亲并没有斥责她,而是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小动物放回了花园...
8岁时,珍的小脑袋里,突然窜出一个想法:
去非洲跟动物一起生活。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在许多人眼里,找个男人嫁了才是女人的本分。
很多人对她说:
你是个女孩,为什么不找一个容易实现的梦想?
但妈妈却说:
如果你有梦想,从现在开始,就努力去实现它吧!
1952年,高中毕业,珍决定从事黑猩猩的研究。
没钱?就跑去当服务员,攒路费;
没相关知识?就泡博物馆,阅读大量关于黑猩猩的书籍和文献。
攒够钱后,珍终于踏上非洲肯尼亚的土地。
在这里,她找到了专门研究黑猩猩的路易斯博士,成为他的助理秘书。
当时声望很高的人类学家路易斯·李基博士(Louis Leakey)申请到了一份补助,用于对野生猩猩的研究。
但由于对当时主流科学界态度的怀疑,他希望能找一个发自心底热爱动物,但又没有受过主流研究影响的小白。这样才能以平等的眼光去观察,以饱满的热情去研究黑猩猩。
他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26岁女秘书——珍·古道尔。
不久,珍就来到了非洲的贡贝河自然保护区,开始了她漫长的黑猩猩研究之路。
冈贝的生活条件比想象中还要糟糕,没电没自来水,没医疗设施,还得时刻提防野生动物的袭击…
当地土着告诉珍,有人在爬树时遇到一只雄黑猩猩,下场极惨:眼睛被挖了,脸被撕烂了。
密林间,她揣着望远镜、笔记本,灵巧的在山间穿行,跨小溪、钻树丛、爬陡坡、攀高树…
有时候在山坡上一坐就是一整天:
下雨了,就这么淋着;
累了,躺倒就睡…
这样的日子,她已经连续过了6个月。
但研究却迟迟没有进展。
因为对猩猩们来说,珍是入侵者。每次几百米开外,猩猩看到她就溜得飞快。
开始珍只能远远地用望远镜默默观察
眼看着六个月的研究期限就快到了,再拿不出成果,项目只能搁浅。
可焦急的珍也没有别的办法,她只能日复一日地尽量往黑猩猩的地方靠近,博得它们的信任。
不论刮风下雨,不论白天黑夜。
可是这些困难,在珍终于发现一群黑猩猩的那一刻,全部烟消云散。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一只下巴满是白胡子的猩猩,这是个看到人不会跑的异类。
通过它,珍妮终于得以慢慢接近猩猩群。
那些家伙在树上叫着,跳着,打闹着,森林顿时活跃起来了。
珍说:
我人生最兴奋的一段时期,展开了。
为了取得黑猩猩的信任,珍把自己当成一只黑猩猩:
吃黑猩猩吃的果子,像它们一样爬树,在山林里露宿,模仿黑猩猩的叫声和动作…
在给家人的信中,珍兴奋地写道:
平凡如我,竟然能在这里做我想做的事,
置身野外,睡在星空下,看着所有的动物,
山区和森林就是我的家。
15个月过去了,黑猩猩们终于对她习以为常。
珍能认出每只黑猩猩,还给它们取了名字:
白胡子大卫,个性冷静,有威严;
巨人,是黑猩猩的首领;
麦奎格先生,虽然年老,却喜欢打架;
芙洛,大鼻子,耳朵缺了一块...
在当时的学术界,大部分人通常只给猩猩一个编号;
珍却给了它们像人一样的名字。
她接下来的每一个发现,对当时的学术界来说无疑都是深水炸弹:
她发现猩猩们会花很长的时间帮彼此理毛,它们跟我们一样都需要友善的接触;
她亲眼看见“白胡子大卫”把树枝上的枝叶拔干净,从白蚁巢穴中钓白蚁吃。
它们会动脑子做工具!
要知道,在此之前,学术界的公认观点是:
人类才是工具的生产者,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具有智慧的生物。
而对珍这个没有受过学术教育的小白来说,从黑猩猩的眼睛里,她看到的却是有思考和有理性的个性。
1970年,一只黑猩猩路过瀑布,竟在瀑布面前跳起舞来,证明黑猩猩同样有情感表达。
这其中,也有令人动容而伤感的发现。
芙洛,是一只雌黑猩猩。
它很宠爱儿子,陪儿子吃饭、玩耍、睡觉,给予儿子全部的爱和保护。
儿子长大后也不愿离开芙洛,依然像小时候,在芙洛身边撒娇。
某天,年老的芙洛死去了,儿子不懂什么是死亡,一直郁郁寡欢,三周后,儿子也跟着死了。
这些发现,让她一夜成名。
但她很清楚一件事:
那就是她所爱的黑猩猩的数量正在不断减少。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她必须告诉全世界非洲黑猩猩的困境。
1986年,她离开了生活了三十多年的这片土地,在各地奔走做动物保护的宣传和演讲。
如今珍已经86岁了,却依然活跃在保护动物的第一线。
一次,她救下一只已经奄奄一息的黑猩猩,名叫“温达”。
最后送温达回森林的时候,临别之际,一幕让人意想不到的画面出现了:
温达突然转过来,拥抱了珍。
珍妮一辈子都走在
拯救黑猩猩的路上,
殊不知,这份坚持所需要的力量,
也是黑猩猩一直在默默给予的。
她说:
人类太傲慢了,总是认为所有动物都不如自己;
人类既然拥有高度进化的智力,就有责任保护其他动物。
正因为她的付出,联合国给她颁发了马丁·路德·金反暴力奖。这个奖项,曾经只有两人获得过: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
这部《珍》于2017年9月在多伦多电影节展映,同年10月在好莱坞露天剧场放映。
安吉丽娜·朱莉等一众明星前来捧场,剧场17500张票被抢购一空,是第一部将剧场门票售罄的纪录片。
老实说,该片结构松散,节奏缓慢,但因为这些极为珍贵的影像,以及珍·古道尔的个人魅力,很多观众还是毫不犹豫的打了5星,目前豆瓣评分高达8.8。
网友评论:
这部纪录片就像一个生命,在自然中诞生、成长、演化、呼吸、欢乐、感伤…
与其他影片不同,《珍》不仅突出珍在动物研究上的成就,还放出了珍鲜见的一面:
她的焦虑和两难,她的快乐和天真。
在纪录片最后:
珍站在洒满阳光的庭院里,张开双臂,潇洒地转着圈;
她跪在地上,开心地爬行,突然站起来,冲向镜头…
26岁至今,
珍把60年的岁月全给了黑猩猩。
年过古稀,
白发苍苍的珍奶奶的眼神里,
却看不到一丝怀疑和后悔。
那眼神和当初二十多岁的她相比,
清澈依旧,
多的,只有坚定。
1977年,为了唤起更多人的环保意识,珍建立了一个遍及全球的计划:根与芽。
1994年,“根与芽”进入中国,并在北京、上海、成都设立办公室,因此,珍每年都会到访中国。
有人问她:
是不是想要通过这个活动,来拯救地球?
珍说:
我没有能力改变世界,但我试着去改变一个人、一个地方,就够了。
珍在中国时,有一段记者采访,小编摘录了几个问题:
记者:您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吃肉?
珍•古道尔:
自从我39岁读了皮特-辛格的《动物解放》一书后,我不想再吃肉了。因为读了那本书,当我吃最后一块肉的时候,我看着它,心里想着它代表着恐惧、痛苦和死亡,就这样,我不再吃肉。
记者:为什么调查发现,现在人们越来越有钱了,但是幸福感却下降了。
珍•古道尔:
全世界都是这样的,在美国和英国也是这样。在非洲,人们虽然在物质上不富裕,但他们经常笑。他们讲故事、唱歌,活的很开心,他们的孩子在大自然里尽情玩耍。
记者:就环境和教育来说,您对未来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持乐观态度吗?
珍•古道尔:这取决于现在我们如何行动。
直到现在人们才意识到我们正在严重地伤害着地球,我们很快会迎来一个转折点,需要更多的人加入我们,一起行动。
目前人们对于自己和环境有许多误解,包括:
有机农场不能养活世界、
转基因粮食是拯救世界的唯一选择、
许多人认为自己的行为并不能改变什么...
我们必须改变人们思考的方式。
记者:那我们该如何行动呢?
珍•古道尔:
我走遍了131个国家,遇到过许多有激情的年轻人问我如何去做,如何去改变世界。
我说,去做吧,做出改变,改变自己,影响自己的父母。
如果我们都能一起努力,将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世界就会变得更好一点。
这个世界上,
有人坚定地守护着善良,
坚信这条路上,
哪怕再困难,
也一定会唤醒越来越多的人。
他们的坚持感动着更多人,
愿意去相信
爱和温暖,一直都在。
◎本文参考自公众号:乌鸦电影、影探;环球网:珍·古道尔:我是个素食主义者
部份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并深表敬意,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欢迎投稿,请发送至邮箱:xm6699@163.com,合作联系微信:veg52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