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出佛教智慧的经典格言
一、圣贤无全德,正人无全能。
出自《镡津文集》卷六。这句话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同义,皆言人在道德修养、才干能力方面的局限性。
二、守志不移动,犹众川归海。
出自《佛本行为》卷一。犹,就像。这句话以百川归海永不回头为喻,意在强调人须守志不移的主旨,也便是要求达到孟子所说的人格境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三、思惟筹量论其实,明晰其理而后走。
出自《杂宝藏经》卷三。思惟、筹量,皆是“思考”之义。这句话言思考问题要追查其实质,想清楚其间的道理后再去行动。意谓干事不要草率冒失,要三思而后走。
四、虽处秽恶,无所污染,犹如明珠在沙碛中,犹如莲花在浊水中。
出自《元阳妙经》卷五。秽恶,污秽肮脏的环境。犹如,如同。沙碛,沙漠。尽管处于污秽肮脏的环境之中,但是不为污浊的环境所污染,就像明珠出于沙漠,就像莲花出于污水。这句话以明珠在沙漠中、莲花在污水中的形象为喻,阐明正人修身的关键在于洁身自好、不与流俗同流合污的道理。
五、贪欲生忧,贪欲生畏。
出自《法句经》。这句话言贪欲是使人心生忧畏之心的根源,与“无欲则刚”正好彼此发明。因为人有贪欲,便会做出犯规亏心之事;有了犯规之举与亏心之感,就会对他人有所害怕,做人就挺不起腰杆。反之,没有贪欲,就不会做出什么亏心之事,也不会有什么可以成为他人要挟的凭据,天然心无所惧,可以刚直得起来。
六、万物有性格,古今有死生。
出自《镡津文集》。这句话言人有死生与万物有生灭一样,都是天然规律。认识到这一点,对生死问题天然可以比较安然地面临。
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土。
出自宗宝本《坛经》。菩提原本就没有树,亮堂的镜子也不是台,原本便是虚无没有一物,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土。
八、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出自宋·普济编《五灯会元》卷四。这句话言人不做亏心缺德之事,就不会晤露羞愧之色。这句话与俗话“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同义,意在劝人干事做人要问心无愧。
九、无欲无所畏,淡泊无忧患。
出自《法句经》卷三十。没有贪欲之心,天然对人无所求;对人无所求,天然无所惧。有淡泊之心,天然有与世无争的雅量;已然与世无争,人也不与之争,天然没了忧患。这句话为佛家劝人戒欲刚直、淡泊自乐的话,虽显消极,但不乏才智。
十、无诸吝啬,亦无所畏。
出自《添品妙法莲华经》卷七。对金钱没有什么愿望,也就无所害怕。这与咱们所常说的“无欲则刚”是同义语,皆是教训人们不要为金钱所累,刚直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