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藏的活佛转世制度,你知道多少?
藏传佛教Buddhism
西藏佛教之传入,始于唐初文成公主与藏王松赞干布的联姻。后金城公主之子赤松德赞,从印度迎请了静命论师、阿阇黎莲花生等印度高僧,翻译了大量的佛经典籍,并修建了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拉开了在西藏广宏佛法的序幕。但天有不测风云,在唐武宗时期,西藏出现了一位反对佛教的藏王朗达玛。在短短的几年在位期间,焚烧佛经,逼迫僧人打猎、娶妻生子,将寺院改为屠宰场,佛教被打击地几乎丧失殆尽。只有极少数人,秘密诵经修持。虽然没多久朗达玛即被刺杀身亡,但对佛教的破坏程度,可以用大伤元气来形容。在之后的一百年间,西藏的佛法奄奄一息,虽然有一些在民间流传,但也大都支零破碎、残缺不全。这时候的藏王叫益西沃,虽然有心重振佛法,但见佛法已然如此凋零不堪,只好经过千辛万苦,从印度请来阿底峡尊者。阿底峡尊者来藏后,为了梳理西藏当时的佛法,写了一部震古烁今的皇皇巨著——《菩提道次第炬论》,把佛法的框架以及学修次第有条不紊的和盘托出。这部论著不但指出了一条次序井然的修行大道,还调和了佛教大小显密间看似矛盾之处。从此,藏传佛教开创了嘎当派。很多佛教学者认为,阿底峡赴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但给已经没落的西藏佛教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是结束藏传佛教前弘期步入后弘期的开端。之前在民间秘密流传的教法,就是现在被称为宁玛派的前译教法。藏文宁玛即古旧之意。自此,藏传佛教开始死灰复燃,很多学者纷纷去印度拜师学习,学成归来后成立了很多新的教派。如从著名的卓弥大译师的道果法辗转传出的萨迦派,从玛尔巴大译师辗转传出的嘎举派等。藏传佛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兴盛。藏传佛教在前后弘期的发展中,曾出现过大大小小十几个教派,但现在最著名的是四大教派,即宁玛巴、萨迦巴、嘎举巴及格鲁巴。其他教派的佛法传承也并没有断绝,而是大都渗入这四大教派中的传承中。其中的嘎举派教法,是大译师玛尔巴在印度从那若巴等高僧求学的,来自金刚持至大成就者帝洛巴大师的,以《密集》、《胜乐》、《喜金刚》、《四座》等无上密续为首的显密经义大海。嘎举派的传承教法非常殊胜,宗喀巴等高僧大德都曾盛赞过。这个殊胜传承的教法,玛尔巴传给了西藏苦行大师米拉日巴尊者,尊者又传授给岗波巴·达波拉结。岗波巴大师糅合了阿底峡尊者的道次第及嘎举的大印,而著作了《大乘庄严解脱宝》,门下有四大弟子,开创了嘎举派四大支派。其中都松钦巴大师开创了噶玛嘎举,后来大师被追认为第一世噶玛嘎举黑帽系活佛。而藏传佛教的第一位转世活佛,就是这位大师圆寂后的转世。公元1110年,都松钦巴大师在出现诸多奇兆中诞生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境内。父亲是一位修大威德的大瑜伽师,名贡巴·多吉贡布,母亲是一位自性瑜伽母,名拉托萨岗夫人。他从贡巴·哲巴和父亲求得“吉祥天母自生佛母的命根心要教授”而修,不久便顺利地获得成就,亲见了吉祥天母的圣容。在大师16岁的时候,剃除须发出家为僧,开始了求学生涯。先后在岗波巴等高僧大德前,学习了道次第、因明、般若、中观等显教经论,大手印、胜乐、密集等无上密法。经过勤奋修持,大师获得了殊胜的证悟成就,并于1187年在拉萨创建了噶玛嘎举的主寺——楚布寺。之后历代大宝法王都驻锡于此。大师于1197年圆寂,享年84岁。圆寂时出现了骨头生出佛像、舌头和心脏不坏等很多稀有的神奇征兆。佛教不是原始的自然崇拜信仰,也不是纯理论化的哲学思想,而是通过闻思修这种以理论指导实践,最终达到直觉体验真理目的的宗教。佛教非常重视师徒间的传承,尤其是藏传佛教,上师是被视为佛菩萨的具体代表来尊敬的。佛法的传授,也必须是师徒间的口耳相传。没有经过上师传授,独自研习佛经典籍,佛教不认为会真正理解经典的内含奥义,更认为这种自学自修,根本不会获得任何内在的证悟。所以在藏传佛教讲经及灌顶传法时,上师都有交待所传佛法的来源及传承情况的传统,以确保让学习的人了解所学教法传承的绝对可靠。佛法在上千年的流传中,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流失一些传承。虽然这些教法的经典文字还保留着,但由于此教法的传承——即活的法流、法脉已经丧失,因此,也不会有人去学习和修炼。他们知道无论如何努力勤奋地修持这些失去传承的教法,也不会产生一丝毫的效果。藏传佛教重视传承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活佛转世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却可以最大限度地、有效地规避这种传承流失的风险。当一位高僧活佛圆寂后,他的弟子会找寻活佛的转世,然后把从上一世活佛学到的所有传承教法,再倾囊相授给活佛的转世。如此以来,只要这位活佛的转世不断延续,那么他所拥有的佛法传承也不会遗失。后来格鲁派的达赖、班禅两大转世活佛间互为师徒,应该也是基于这个缘由。故此,保持佛法传承的宗教作用,也是活佛制度产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 随喜分享朋友圈• 法布施功德无量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