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很忙,但忙里偷闲会锻炼控制念头的能力,有时候是打坐,有时候是冥想。
而且最近读《坛经》,发现禅宗的要诀,其实就是一个觉字。包括西方的冥想,也是这个要义。
甚至我一度认为,西方的冥想就是抄袭的东方佛家的参禅法门。因为禅宗里的打坐参禅和西方的冥想在追求心灵成长和内在平静方面有很大的共同之处:
1. 专注和觉知:无论是禅宗的打坐还是西方的冥想,都强调培养专注和觉知的能力。通过关注呼吸、感觉或其他对象,修行者可以提高对当下的敏感度,培养心灵的觉知。用飞翔哥的话说,就是培养自己的那个观察者。
2. 深度体验:两者都追求通过深度体验来超越日常心智的波动。这包括对内在自我以及周围环境的更深刻认知,以实现心灵的平静和安宁。
3. 心灵成长:禅宗和西方冥想都将修行视为心灵成长的途径,追求超越物质层面的幸福感。这包括对爱、慈悲、宽容等心灵品质的培养。
4. 应对压力和情绪:无论是禅宗的打坐还是西方的冥想,都被用作应对压力和情绪的工具。通过冥想,个体可以学会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压力、焦虑和负面情绪。
5. 个体实践:两者都鼓励个体通过定期的实践来获得成果。这强调了修行的渐进性和需要坚持实践的重要性。
尽管文化和形式上存在一些差异,但这些共同之处反映了对心灵成长和内在平和的普遍追求,超越了地域和文化的界限。
如果非要说两者的区别,也确实有一些:
比如,禅宗会更注重:
1. 姿势和呼吸: 禅宗打坐强调正确的坐姿,通常采用莲花坐、半莲花坐等,同时注重深而缓慢的呼吸。
2. 觉知与禅定:禅宗打坐注重觉知(mindfulness)和禅定(concentration)。修行者通过专注于呼吸、观想等方式,达到超越心智波动的状态。
3. 重视师承和传统:禅宗通常在禅堂内由禅师传授,注重师徒传承和传统。
而冥想的特点是:
1. 多样性:冥想涵盖了多种形式,如正念冥想、身心冥想等,不拘泥于特定的坐姿,也可以包括行走冥想等多样的方式。
2. 心理健康:冥想常强调对情绪、压力的关注,与心理学和心身医学紧密相连,强调对个体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3. 个人实践: 冥想注重个人实践,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在线课程等方式进行,更强调个体的自主性。
虽然两者在形式和文化上有所不同,但都追求内在的宁静、觉知和心灵成长。对于戒色人而言,关键是通过这两种修习方法提升自己对念头的观察能力,培养出一个强大的观察者,不被心魔的念头带走。做到如此,则戒色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