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天堂与地狱都是心的状态,取决于你对自心的控制程度...

中国佛教网

许多宗教都警告说,在死亡时,信徒会出现在一位审判官面前,审判官衡量其好坏行为,然后把那些好事比坏事做得多的人送进天堂,把那些坏事比好事做得多的人送入地狱。另一方面,佛教则教导说,你唯一会面对的审判官就是你自己的心。

假设你从朋友那里偷了东西并侥幸没被抓到,虽然你逃过惩罚,但仍然需要面对自己,而你的良心多年来一直让你感觉糟糕透顶。

同样,当你死亡时,出于内疚,你的良知会确保你记得自己这一生所有伤害他人、不和善的言语和行为,而那些记忆会令你受苦。

但是,除了你自己,并没有另一个外部实体居高临下地审判你;没有力量强大的全能者在一组秤上衡量你的好坏行为,或者在一册庞大的账簿中记录你曾经做过的一切。对于你此生的种种行为,不会有任何外在的判决。

佛教徒相信,我们每个人所积聚的因与缘,只要没有障碍遮止,也没有成熟为果报,便不会自行消散。

你的所有起心动念、一言一行,无论引发这些行为的背后意图是好意、仁慈、善良的,或是恶意、不仁慈、报复性的,只要该业没有被净化,你就会得到果报。

当然,可以将此诠释为一种审判。然而,是你在评判自己的动机和行为,而不是某个外部实体。

基本上,你的死亡、死后经历和未来投生,是由你在诸多生世中积聚的因缘、意图和行为所决定。

佛教告诉我们,天堂与地狱都是心的状态。所以,取决于你对自心的控制程度有多少——基本上,就是你在世时是否有为死亡做好准备——死亡时,你可能会想象自己正在经历天堂或是地狱。

你看到的景象取决于你自心的投射。或许你不会看见佛教圣典中描述的牛头地狱狱卒,然而你的想象力所幻化出的生物可能更加丑恶骇人。顺带一提,牛头狱卒之类的人物全都是象征性的。

如果具有正确的准备和动机,你可以体验阿弥陀佛刹土的投射,那是一个佛教版本的天堂。但是,如果你的习气是由负面情绪所驱动,那么你的心很可能会投射出一个丑陋、恐怖、激烈多变的景象:地狱道。

无论是哪种情况,这两种体验都是心的创造与投射,两者都不存在于你心的外面,因此天堂与地狱皆非外存。

死后,“我”、“自我”或“灵魂”会继续吗?会的。就像你一生中一直都有一个“我”,死后也继续会有一个“我”。昨天的“我”延续成今天的“我”,去年的“我”延续成今年的“我”,而今天的“我”将继续成为死后的“我”。

这个“我”与亚伯拉罕宗教中说的那个“灵魂”宗教概念并不相同,这个“我”只是一个假名虚设的想法。换句话说,“我”是一个幻觉。

但不要因为“我”是一个幻觉就鄙视它,我们所有的幻觉都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而“我”这个幻觉是其中力量最强大者。

《牛津英语词典》告诉我们,亚伯拉罕宗教认为灵魂是“人类或动物的精神或非物质部分,被认为是永恒不死的”。这些宗教也相信:动物及其它生物的灵魂与人类的灵魂不同。

另一方面,佛教徒则相信“连续性”;我们相信这个“我”或“自己”的想法在死后将会持续存在,进入一个新的生世中。但是,当然我们还必须记住,“相续”概念是一个世俗谛,就像所有世俗谛一样,起自一个有欺的心。

如果我划一根火柴点燃一支白色蜡烛,然后用那根蜡烛点燃一支蓝色蜡烛,在白色蜡烛和蓝色蜡烛上燃烧的是同一个火焰吗?是也不是。“是也不是”适用于所有的世俗谛。如果你问,今天的你和明天的你是一样的吗?答案是“是也不是”,因为有一个延续,但只是处于相对层面而已。

唯有获得证悟之时,“我”或“自己”才不会延续到一个新的生世里。一旦获得证悟,“我”的概念即不复延续,“时间”的概念亦然。因此,对证悟者而言,没有相续或转世这一回事。

基本上,在身体死亡之后,心会继续。而在佛教中,心比身体更重要。没有心的身体毫无意义。而且身体就像衣服,可以更换和被取代。

长按二维码  感恩您的关注

_
_
_
_
_
8
文章点评
2025-01-25
对“持戒”心生畏惧?你大概误解了戒律的精神
■修行绕不开的基础在佛教的诸多行持当中,戒律是每个佛弟子都必须经历,但同时也让不了解的人心生畏惧的法门。虽然“持戒”是六度当中的第二度,但却不断有居士.. <详情>
2025-01-24
咒语的功德与加持不可思议
“MZ里面的咒多半是鬼神的名号,所以念密咒,常常把些鬼神都找来,我们中国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你把鬼神都招来了,你再没有本事把他送走,这以后就很麻烦,所以.. <详情>
2025-01-23
实修方向…见,修,行!
从佛法实修的角度来说,想得到成就都离不开(见,修,行)这三步。见,修,行,是重要的字词,我们必须要了解。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佛法的究竟见地,目的与目标.. <详情>
2025-01-23
常用佛语的背后的含义!你了解吗?
文:智藏法师你的业障重啊!常听佛教徒讲业障,听久了实在让人害怕,到底佛教讲的业障是什么?真的会为我们带来灾难吗?依照《涅槃经》第十一卷的解释是:“业障.. <详情>
2025-01-23
佛教如何看待“择吉日”?
缘 起“法师!在吗!”“帮算个吉日,在线等!急!”“???”许多人出门办事都讲究一个“良辰吉日”现在就为大家分享如何自行计算“吉日”佛教如何看待“择吉.. <详情>
2025-01-23
想得到25位大菩萨日夜保护?必须具备这两个条件
弥陀化身的善导和尚在其《观念法门》中对此有非常明确的开示:“又如十往生经说,佛告山海慧菩萨及以阿难,若有人,专念西方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我从今已去,常使.. <详情>
2025-01-23
千万不要说这种话,是影响修行的大忌
“修福修慧”《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我们在说话时,也要向佛学习,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不要说。因为佛法认为,.. <详情>
2025-01-23
有些供品能吃,但有一类千万不要吃!
梦参老和尚:上供,供神的东西不要拿来吃。供佛菩萨东西你可以吃,供神的水果等,你都不要吃。懂得这个道理吧?问:那不是浪费了吗?梦参老和尚:你供了,怎么还浪.. <详情>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