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讲的“空性”不是“没有”。虽然“空”是“没有”的意思,但这个“空”与“有”是一体的,是双运的。《心经》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讲的是性空,“空即是色”讲的是缘起,“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它们两个是一体的;“色不异空”就是缘起不离性空,“空不异色”就是空性不离缘起,既是缘起又是性空,二谛双运。这就是诸法的事实真相。
有些人刚开始对空性的信心很大,但是他的福德、善根不够深厚,后来因为缺少福德的有力支持,在修持空性的过程中逐渐修不下去,最后就停止了。有些人在修空性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善根的培养,所以他修持空性具有福德的有力支撑,能够坚持下去,走得很远,可以走到究竟。因此,法王如意宝、大恩上师等都强调福智双运——修智慧资粮、也要修福德资粮。我们在闻思空性的同时要多修曼扎、多做放生等善根;在做善根的时候,也要尽量多多安住于空性中,这两方面都应具备。
据说,如果你没有聚积足够的福德,那么你将无法证悟万法的空性。「聚积」指的是什么呢﹖「聚积」一词指的是许多小片段的集合,在这里它是指许多的知识、智能以及悲心的行为等等的集合。这也是代表着行持或者是觉知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并且让它成为一个正面、良善的行为。事实上,行为与业力密不可分;在某方面来说,正面的行为本身即是福德。因此,聚积福德的修行道,也就是增长良善行为的行持。
并且,福德资粮对我们证悟空性也是一种殊胜方便。初地菩萨入定见实相,在出定位也要积累广大的福德资粮,然后依靠积累的广大福德资粮再入更深的定,这个时候他的空性证悟会更上一层楼;出定之后,又用这更深证悟的善根去摄持福德资粮,然后让福德资粮更加深厚、更加清净;进一步用这更加清净的福德资粮再次进入到更深的空性证悟中。就是通过这样相辅相成的方式,从一地到二地,二地到三地……最后逐渐成佛。菩萨不会偏废于两边。越是证悟空性的人,他对因果的取舍、对善根的积累越重视,因为他对这个问题非常清楚。所以我们自己在学习般若波罗蜜多的过程中,也要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
福德的聚积是基于我执的对治;因此,聚积福德的修行,涉及去除执着与放下。在佛法传统的修持上,通常是以布施的行持为开始。我们首先由对治自身对物质的执着下手,如我的衣服、我的食物、我的财产等等。布施的行持,是直接断除我们的执着,断除我们对自身肉体形相的执着。因为,这种执着是产生恶业的根基与原因。透过训练自己实践善行,我们即是在断除我们恶业的根。我们先由放下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