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佛陀的修学历程

六榕书院



纵然家财万贯,纵然权倾朝野,

快乐转瞬即逝,难逃老病死苦

轮回苦海无边,当下决意出离,

踏上成佛之道,誓证无为涅槃。

六榕书院正在连续播出《阿含经故事选》,由庄春江居士选编,六榕寺弘宣志工觉新居士播音。欢迎关注!



佛陀的修学历程

——《阿含经故事选》002


一、出家

有一次,佛陀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南郊的祇树给孤独园,告诉比丘们说:“比丘们!从前,在我还未出家时,过着极优渥与高雅的生活。我的父王为我建了春宫、夏宫、冬宫,那里有着幽雅的环境,各种美食,各种高级服饰用品任我享用,还有诗人、艺妓相伴,让我足不出户也不会觉得孤单。

纵然过着那样富裕的生活,但还是时常让我想起,从前到宫外出游时所看到老、病、死的恐怖与恶心景象,想到自己也会老、病、死,不禁生起想要脱离之心。

终于,有一天,我下了决心要解决人生老、病、死的大问题。在家人不舍的悲伤哭泣下,我剔除了须发,穿上袈裟,离开王宫,开始了我的出家修道生活。那年,我二十九岁,正值充满青春活力的年纪。”


二、修定

“比丘们!出家后,我清净地守护着自己的身、口、意,首先来到大家尊称为‘仙人’的阿罗罗迦摩罗处修学。阿罗罗告诉我,他已修得了超越‘一切识处’的‘无所有处’禅定境界。我心想,阿罗罗能,我也能。于是精进修行,过了不久,我也体证了‘无所有处’的境界。


阿罗罗知道了,对我极为恭敬,与我平起平坐,且邀请我与他一同领众弘法。然而,我心知‘无所有处’之境界,仍不离情爱,不得解脱涅槃。所以,带着对这种修行法的不满意与失望,我离开了。

接着,我来到郁陀罗摩罗子处修学。郁陀罗告诉我,他已修得了超越‘无所有处’的‘非想非非想’禅定境界。我心想,郁陀罗能,我也能。于是精进修行,过了不久,我也体证了‘非想非非想’的境界。


郁陀罗知道了,也对我极为恭敬,与我平起平坐,且邀请我与他一同领众弘法。然而,我心知‘非想非非想’之境界,仍不离情爱,不得解脱涅槃。所以,带着对这种修行法的不满意与失望,我再度离开了。”

三、各种苦行

“我继续在摩揭陀国境内寻寻觅觅,后来,来到靠近郁卑罗地方的西那尼加码村附近,发现了一处适合禅修的清净林地,就留下来强练‘闭气禅’,想从中得到解脱涅槃。然而,纵然以我强大的毅力持续修练,但因极度强忍闭气,造成身体强烈的头痛、腹痛与灼热感等,种种的身体痛苦与疲惫,使得身体过度负荷而得不到平静。

之后,我又尝试了裸体、持守各种饮食禁忌、以树皮羽毛等各种奇怪东西当衣服、常站不坐、常蹲不站、以棘刺与铁钉为床、一晚三浴、倒立而行、将身体吊离地面、受烈日曝晒、冬天坐冰块、泡水、禁语等,种种常人难忍的奇怪苦行;长年不洗澡,让身上积满污垢,甚至于长出青苔的污秽行;小心每一个步伐,在乎每一滴水,以免伤害小虫的谨慎行;离群索居的孤独行;吃牛的粪便,吃自己粪尿的不净行;住令人毛骨悚然的弃尸墓地,捡拾尸体残骸为床,任人在身上吐痰、小便;又经历了日食一粒麻、一粒米、一枣果的少食,以致于瘦弱到皮包骨而两眼深陷,头皮皱缩,手一放到肚皮上,就能摸到脊椎,身上的毛一摸就掉下来了,连个小便都会因体力不支而倒栽葱。

这样的修行,整整持续了六年。”


四、放弃苦行重返禅修

“我心想,这六年来我所修的苦行,是没有人能比的,但依然不能让我超越常人,这不是圣者之道。那么,要达成正觉,应该还有其它方法吧!

于是,想起了从前我还是王子时,在树下体验到的初禅离欲、离不善法之喜与乐。既然都已离欲、离恶不善法,那应当是通往正觉之路,我为什么要害怕,而避之唯恐不及地去修苦行呢?我不再害怕与排斥了。但以目前这样虚弱的身体,实在不能去求得上尊之道,我应当先吃些食物,让体力恢复过来才行。

当我开始接受食物时,当初伴我出家修行的五比丘,认为我已经半途而废,放弃修道而堕落了,所以对我感到厌恶与鄙视。


恢复体力后,我看到一位名叫吉祥的人正在割草,于是,向他要了些草,到尼连禅河畔一棵菩提树下铺座禅修,并且下定决心,不得解脱涅槃,绝不离开。就这样,我进入了一连七天的禅修。”

在持续的禅修中,我进入了初禅,再继续经第二禅、第三禅,进入第四禅。就在第七天的初夜,我以第四禅的定力,忆起了我长远以来的过去生,每一生中的种种生活细节,而证得了宿命通的第一智。


到了中夜,再以第四禅的定力,通达了天眼神通,而能知晓众生的各种业力,看见众生死后依怎样的业力往生何处,证得了生死神通的第二智。


到了后夜,想起未出家以来就存在心里的问题,亦即这生、老、病、死的流转,实在让此世间陷入了极大的苦恼,怎样才能脱离这老与死的苦难呢?于是,又以第四禅的定力正思惟,生起具突破性的无间慧,了悟到老与死是因为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名色;识等层层因缘,在当下身心活动的观察下,由识而返,亦即了悟到识也不离身心,识又缘于名色。我在这样的正思惟中,觉了其中环环相扣的‘流转’面,关键就在问题根源的‘集’,这样的体证,让我生起‘眼、智、慧、明、光’的正觉,这是我前所未闻的无师自悟。


接着,我又正思惟,生起具突破性的无间慧,了悟到生灭了,老与死才能灭;有;取;爱;受;触;六入;名色;识灭了,名色才能灭,这样,全部的苦迫才息灭。我在这样的正思惟中,觉了其中环环相扣的‘还灭’面,让我生起‘眼、智、慧、明、光’的正觉,这又是我前所未闻的无师自悟。


这样的正思惟观察,让我发现了历来诸佛走到正觉的古道!古道的内容是什么呢?就是从‘正见’到‘正定’的‘八正道’。追随着这古道而修,就能如实知‘老死……等’;知其‘集’;‘灭’;‘灭之道迹’,亦即如实知众生苦迫的流转,苦迫流转的原因何在,应当用什么方法灭除,而能斩断流转生死的贪爱与无明,证得了灭尽烦恼的第三智,而成就了解脱生死的涅槃正觉。”


见 者 利 益  |  转 发 添 福

8
文章点评
2025-01-25
对“持戒”心生畏惧?你大概误解了戒律的精神
■修行绕不开的基础在佛教的诸多行持当中,戒律是每个佛弟子都必须经历,但同时也让不了解的人心生畏惧的法门。虽然“持戒”是六度当中的第二度,但却不断有居士.. <详情>
2025-01-24
咒语的功德与加持不可思议
“MZ里面的咒多半是鬼神的名号,所以念密咒,常常把些鬼神都找来,我们中国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你把鬼神都招来了,你再没有本事把他送走,这以后就很麻烦,所以.. <详情>
2025-01-23
实修方向…见,修,行!
从佛法实修的角度来说,想得到成就都离不开(见,修,行)这三步。见,修,行,是重要的字词,我们必须要了解。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佛法的究竟见地,目的与目标.. <详情>
2025-01-23
常用佛语的背后的含义!你了解吗?
文:智藏法师你的业障重啊!常听佛教徒讲业障,听久了实在让人害怕,到底佛教讲的业障是什么?真的会为我们带来灾难吗?依照《涅槃经》第十一卷的解释是:“业障.. <详情>
2025-01-23
佛教如何看待“择吉日”?
缘 起“法师!在吗!”“帮算个吉日,在线等!急!”“???”许多人出门办事都讲究一个“良辰吉日”现在就为大家分享如何自行计算“吉日”佛教如何看待“择吉.. <详情>
2025-01-23
想得到25位大菩萨日夜保护?必须具备这两个条件
弥陀化身的善导和尚在其《观念法门》中对此有非常明确的开示:“又如十往生经说,佛告山海慧菩萨及以阿难,若有人,专念西方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我从今已去,常使.. <详情>
2025-01-23
千万不要说这种话,是影响修行的大忌
“修福修慧”《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我们在说话时,也要向佛学习,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不要说。因为佛法认为,.. <详情>
2025-01-23
有些供品能吃,但有一类千万不要吃!
梦参老和尚:上供,供神的东西不要拿来吃。供佛菩萨东西你可以吃,供神的水果等,你都不要吃。懂得这个道理吧?问:那不是浪费了吗?梦参老和尚:你供了,怎么还浪.. <详情>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