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也就是忆想佛。念观音也是如此。《华严经》等大乘佛经认为,这是入道的初门。念佛或念菩萨,可以摄心入定,所以称为“念佛三昧”、“观佛三昧”、“般若三昧”。我国佛教徒以修“念佛三昧”为主行者,主要是净土宗。净土宗称,念阿弥陀佛及观音菩萨等,必能命终时为“西方三圣”接引,往生于极乐世界莲花之中。
《观世音经》(普门品)还称,众生如果有各种苦恼,只要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便会即时观其音声,各种苦恼都会得到解脱。
怎样念观音名号,佛教有种种讲究。有所谓“一心称名”的说法。《止观》中解释:“一心者修此法时,一心专志,更不会缘。”《探玄记》则说:“一心者,心无异念故。”《请观音经》中有更严格的要求:“若欲诵之,应当持斋。不饮酒,不啖肉,以灰涂身,澡浴清净,不食兴渠。五辛能荤,悉不食之;妇人秽污,皆悉不往。常念十方佛及七佛世尊,一心称观世音菩萨。”由此看来,佛教要求念观音名号,实在是很严肃、很认真的。
佛教认为,当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观音时,菩萨能及时观其声音,因为观音具备“六根圆通”的法力。对于声音,观音可以不用耳朵“听”,而用眼睛“观”。这种“六根互用”的本领,并不是观音菩萨独有。《楞严经》中说:“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殑河神女,非鼻而闻香;骄梵钵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觉触;摩诃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楞严经》还说:“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为什么众生念观音名号时,苦恼能得到解脱呢?据说是因为菩萨与众生的心是相通的。《法华大成》分析:“云‘何一时令得解脱?答:‘喻如父母,念子心重,多智多财,具大势力。众子在难,即能俱救。菩萨亦如是。无缘慈悲重,权实二智深。圣财无量,神通广大,十界虽多,应有余裕。”这是把菩萨与众生的关系,譬喻为父母与子女们的关系――骨肉情深,当然就全力施救了。《法华通义》还称:“菩萨与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是从观自性圆通,则与一切众生,性皆平等。是则众生,乃菩萨心中之众生也。故众生之苦,即菩萨之苦。若众生之苦恼音声以感激之,则菩萨观声寂灭,顿入法性。神力加之,则众生之苦,不期脱而自脱矣。”这是说菩萨所接受,观音及时以神力解救,使众生苦恼得以解脱。
《观世音经》说:“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这是说,诵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这个声音好像梵音,又好像海潮音,胜过世间一切声音,所以要常常诵念。为什么要把念“观世音”之声,比作是“梵音”呢?《法华经.序品》说:“梵音微妙,令人乐闻。”按照佛教的说法,梵音有五个好处:一是正直,二是和雅,三是清彻,四是清净,五是声音传得远。为什么又要把念“观世音”之声,比作“海潮音”呢?《楞严经》也有解释,说是“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诸善男子。”按照佛教的说法,海潮无念,且不失时。用海潮音既可比喻其声音之大,又比喻其声音之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