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第二十一课、佛法初入中国及释道比试

入门首页

第二十一课 佛法初入中国及释道的比试

佛法传入中国,据史书所载,系始自后汉,其实后汉以前,中国已有佛法。列子 (1) 曾引述孔子语:「丘闻西方有圣人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可知孔子已知有佛。据朱士行经录载:「秦王四年,西域沙门室利房等十八人,始齑佛经来华,王怪其状,捕之狱,旋放逐于国外。」可知始皇未称帝前,已有沙门及佛经,到达秦国。魏书释老志载有:「前汉武帝元狩 (2) 中,霍去病 (3) 获昆邪 (4) 王所献金人,长丈余,帝以为大神,列于甘 泉宫,焚香礼拜。」可知汉武帝时,佛像已到中国。上述事实,只能算是佛教到达中国的肇端,并没有正式的宏传。

直到东汉永平七年 (5),明帝梦金人,飞行殿庭,顶有圆光,明旦以问群,是何祥瑞?太史 (6) 傅毅对曰:周书异记载:昭王时,有五色光,入贯太微,太史苏由奏曰:有大圣人,生于西方,故现此瑞,一千年后,声教至此。王命勒石记之,陛下所梦,其是矣。于是帝遣郎中 (7) 蔡愔,博士 (8) 王遵,中郎将 (9) 秦景等十八人,往求佛法,至月氐国 (10),遇摄摩腾 (11) 竺法兰 (12) 二尊者 (13),以白马载佛经像,欲来中国弘法,遂请同来。至永平十年 (14) 到洛阳,暂住鸿胪寺中 (15),后乃建白马寺居之,二尊者遂译出四十二章经 (16),是为中国有佛寺,及翻译佛经的开始。

新来的佛教,颇受朝廷的崇奉与保护,于是五岳诸山道山 (17),心怀忌妒,上表云:「陛下弃本逐末」,求教梵僧,恐非大道,臣等五岳诸山,多有聪明智慧,博通经典者,请与试验。臣等经术,悉能了了,太虚符咒,并皆明白,吞符饵气,策使鬼神,入火不烧,履水不溺,愿与比较。」帝许之,择于白马寺南方,筑三台,分置释道经典,及佛舍利 (18),举火焚之,道经悉成灰烬,佛经则光焰焕发,火不能燃,摄摩腾,竺法兰,踊身虚空,现诸神变,说偈曰:「孤非师子 (19) 类,灯非日月明,池无巨海量,邱无嵩岳荣,法云垂世界,法雨润群萌,显通希有事,处处化群生。」

此时道士六百二十八人 ,立即改皈佛教。司空刘峻等,二百六十人,京师士庶三百九十人,帝后宫阴夫人,王倢伃 (20) 并彩女等一百九十人 (21),见此神异,俱求出家,期于修证圣果。帝乃敕建十寺,城外七寺安僧,城内三寺安尼,由是三宝皆备,佛法大行。

【注释】

(1) 列御寇战国时郑人,其学本于黄帝老子,著有「列子」一书,中多寓言,唐天宝元年,诏号为冲虚真 经,宋景德中,又加称冲虚至德真经,晋张湛作注,共八卷。

(2) 为汉武帝年号。

(3) 汉平阳人,伐匈奴,先后凡六出塞,以功拜骠骑将军,封冠军侯,卒谥景桓。

(4) 为匈奴的属部;其地在今甘肃境。

(5) 东汉亦称后汉,永平是明帝年号。

(6) 史官之称,兼管天文星历事。

(7) 皆汉时官名。

(8) 皆汉时官名。

(9) 皆汉时官名。

(10) 国名,读音如肉支,有大小之分,小月氐在甘肃西境,大月氐盛时,国境包括印度恒河流域,克什米尔、阿富汗、及葱岭东西之地。

(11) 见第七课注七。

(12) 见第七课注八。

(13) 德智俱尊,所以称为尊者,本是阿罗汉的尊称。

(14) 为佛灭后五五二年。西纪六七年。

(15) 鸿胪是官名。在周名行人。掌朝觐聘问之事,在秦名典客,掌诸侯及归义蛮夷事,其任务类似今之外交部。寺是官舍,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其初仅用于衙署之称,自摄摩腾竺法兰来华,初止于鸿胪寺,后又建白马寺以居之,从此专以僧众所居名为寺,沿习至今。

(16) 详第七课注九。

(17) 南岳褚善信,西岳刘正念,北岳恒文度,东岳焦德心,中岳吕惠通,与诸山道士费叔子等一千二百人。

(18) 佛、菩萨、罗汉、高僧等,寂后烧之,每凝结有舍利,或如珠,或如花,白色为骨舍利,赤色为血肉舍利,黑色为发舍利,亦有杂色者,则系综合所成。此是生前依戒定慧薰修而得,无量功德所聚。若是佛舍利,世间无物能坏之,菩萨以次,则坚度递减。

(19) 兽名,即狮子,古皆作师子。

(20) 倢音接,言接幸于上也,伃音余,美称也,为汉女官名,武帝所制,位比上卿,爵比列侯。

(21) 另一说:为阳城侯刘善等一千人,四岳道士吕惠通等,六百二十八人,王夫人与宫媛二百三十人,皆出家修道,褚善信、费叔子、自憾而死,未得度。

【习题】

(一) 举出三种证据来,证明东汉明帝以前,佛教已到达中国。

(二) 说出东汉明帝遣使西求佛法的起因,及腾兰二尊者,来华的经过。

(三) 一、中国第一所佛寺是什么寺?二、第一部译成的佛经,是什么经?三、我国最初的比丘尼,是什么人?

(四) 释道二教,如何比试?结果作样?

(五) 舍利是什么东西?何故而有?

3
文章点评
2022-11-24
第二十一课圆满菩萨道
第二十一课圆满菩萨道《法华经.譬喻品》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法句经.世俗品》亦云:「世皆有死,三界无安,诸天虽乐,福尽亦丧。」众生流转于此生死炽然,苦恼无量的世间里,如何安住身心?金钱为五家共有,无法.. <详情>
2022-11-24
第二十课 佛教的第一
第二十课 佛教的第一有了第一次,才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无数次;无量无限,就有无尽的希望。例如,佛教有了佛陀第一次转*轮,于是有今日无量的法宝,有正法住世。对于根源,不能忘本,因此,佛教徒对于佛教的许多「第一」,不能不知。兹分印度、.. <详情>
2022-11-24
第十九课 佛教的法数
第十九课 佛教的法数数字代表次第,并有计数的功能。在佛教经典中,有以法数为核心,再加以解说法数的意义者,例如《增一阿含经》、《本事经》、《法集名数经》等皆是。另外,明代一如、圆静等高僧先后将经典中有关法数的名相收录,归纳成书,而有.. <详情>
2022-11-24
第十八课 修持常识
第十八课 修持常识「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佛教的修持应不离生活,生活亦不离修持,所谓:「即生活即修持。」修持的类别除了行、立、坐、卧之外,并有止、观等,内容则不胜枚举,例如早晚课诵、禅七净七、般舟三昧、.. <详情>
2022-11-24
第十七课 生活法相
第十七课 生活法相人世间的生活有人事、感情、金钱等各方面的生活规范与法则,做一个佛教徒,也有一些在生活上应知应行的生活法相,今以数事略述如下:一、三业:身口意所造作的行为,称为三业。业是主宰轮回的主体,也是决定一个人智愚、美丑、贫.. <详情>
2022-11-24
第十六课 佛语典故
第十六课 佛语典故俗云:「世间好语佛说尽。」佛教不仅义理幽微深奥,佛经中的词语典故更是优美动人。根据统计,佛教传入中国后,共为中国增添了三万五千多个新词汇,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内涵,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许多用语也都是从佛教名相演变而来.. <详情>
2022-11-24
第十五课 民俗神只
第十五课 民俗神只佛教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有许多节日与当地的民情风俗融和在一起,例如泰国的泼水节、卫塞节,西藏的晒佛节,乃至在中国也有浴佛节、腊八节、春秋二祭等,都是深植人心的民间节庆。除了民俗节日以外,各种神只的礼拜也几乎包容在佛.. <详情>
2022-11-24
第十四课 佛教节日
第十四课 佛教节日每一个宗教为纪念其教主或信仰的对象,都订有特殊的节日。如耶稣教、天主教有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等;伊斯兰教有圣纪节、古尔邦节、开斋节等;道教有三元、三清、三会等节日;佛教也有许多特别的节日,其中以农历四月初八佛诞..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