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道信禅师禅法的的行持

大愿法师


  一切的修行方法都要落实到当下的身心中来,所以我们看祖师怎么教我们。很清楚,第四就告诉我们怎么在当下的身上修,第五就告诉我们怎么在当下的心上修;身上修就是“常观身空寂”,心上修就是“守一不移”。是不是很简单?

 

  跟大家说,不管你学什么法门,你去接受一个大威德灌顶,天天观九个头、三十四个手臂,怎么样观,观不观得出来且再说。我知道绝大部分是观不出来的,境细心粗,不靠谱,观不了,修不了。没有那么复杂,不管什么法门,最终要落实到身和心上来,祖师的这个法门就很直接痛快,马上就告诉你怎么修,而且很容易,只要觉性在就行了。

 

  四者常观身空寂,内外通同,入身于法界之中,未曾有碍。

 

  “观身空寂”是什么意思?你怎样来观身空寂?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皆空,这个就是“内外通同,入身于法界之中”。做不做得到?《金刚经》都会念,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都知道,理论上我们也能讲一通,但是你做不做得到?未必。为什么做不到?觉性跑掉了,觉性不在了。觉性时时刻刻在,你就能做到。

 

  五者守一不移,动静常住,能令学者明见佛性,早入定门。


 

  前面是讲修身的方法,这里面讲摄心的方法。摄心的方法就是从有心用到无心用,从有能所到无能所、到三昧境界。专心致志念一佛号或看一物,念念相续。

 

  无问昼夜时,专精常不动。

  其心欲驰散,急手还摄来,

 

  如绳系鸟足,欲飞还掣取。

  终日看不已,泯然心自定。

 

  这是四祖《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的开示,大家看《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就可以了,四祖寺专门在金陵刻经处印了一个线装本,非常好,是智慧般若。刚刚念的这些其实就来自于这里。

 

  万一你心散了怎么办呢?“其心欲驰散,急手还摄来”,“如绳系鸟足,欲飞还掣取”,四祖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方,你不要以为祖师说法都一定很高妙,我们听不懂,然后又不知道怎么去用,其实他打的比方很形象。他就告诉你,“念佛禅”就是念一句阿弥陀佛,或者念任何一句佛,念东方药师佛,念不动佛,念什么佛都行,你只要是念一句佛号,一开始当然你是有心起念来念佛号的,要由有心用到无心用,要由有能所到无能所。

 

  开始是有能有所,有能念的心,有所念的佛号,但是关键是四个字——念念相续,关键是四祖的开示:“无问昼夜时,专精常不动”,不管白天也好,晚上也好,“专精常不动”,什么不动?不是你身体不动,是你的心、觉性不动,觉性一直在,外境都明明了了,但是你的觉性从来没有跑掉,觉性一直都在,这个才是“专精常不动”。


 

  祖师也知道我们一般凡夫做不到,所以他又讲了一个更形象的比方,说万一这个心散了怎么办呢?“其心欲驰散,急手还摄来”,心跑掉也没关系,你不要起分别执著,又再拉回来就行了。

 

  怎么拉回来呢?“如绳系鸟足,欲飞还掣取”,这个比喻很形象,什么意思呢?有一只小鸟,这个鸟你一不注意它就会飞,它能飞很远,你用一根细绳子把这个鸟的脚绑起来,好,一飞,飞到好远,但是绳子扯住它,它跑不了的,然后你赶紧把这个鸟又拉回来,比喻你的觉性会有力量把你的心拉回来。

 

  用绳子绑住鸟脚这么一个比方,鸟一飞走你就扯绳子把它拽回来。同样的,你的心一散你就用佛号把你的妄心拽回来,拽回来就融入到般若性海了,“终日看不已,泯然心自定。”这也是四祖的原话,“泯”就是消亡的意思,你这样子一直一直用功,“终日看不已,泯然心自定”。

 

  我跟你讲,祖师的禅法,越往前越简洁明了,为什么呀?因为后面的祖师没法再说简洁明了的,因为你听过了,听过了就觉得好像没有什么,越说越繁复。

 

  “泯然心自定”,一直一直这样子觉性常在,然后一切妄念自然就停止了。不要以妄治妄,你想消灭妄念这也是一个妄念,以妄治妄,无有止境,没有可能。


 

  你只要“终日看不已”,终日都看着觉性常在,心自然就安定下来了。这个就是“守一不移”。这个“一”是什么?浅地说,你可以用一句佛号把你的心拉回来,你可以看某一物或者看任何东西,看着,都可以。

 

  反正是时时刻刻问自己:觉性在不在?“守一不移”。寂然常不动,“动静常住”,不管动也好,静也好,常住的,住的是什么?住的是你的觉性,你的觉性常在、觉性常住,这个叫“动静常住”。

 

  有些人,静的时候打坐还好,一忙起来就忘记了;平时很平静还好,一大喜大悲,什么都忘记掉,九霄云外去了,什么修行功夫都没有了,原形毕露了,这个就不是真功夫。

 

  这样子来修“守一不移”,当然我们一开始的时候肯定还是有心用,有能有所的。初用功夫的时候一定是从有能有所开始,再到能所双亡入三昧,明心见性、明见佛性。佛性是什么?就是你的觉性,你的生命本体起了妙用,“早入定门”,入自性三昧门。

 

  这是我们简要地说怎样来修四祖的禅法。但是关键是什么呢?学禅,不要变成口头禅,要有大信根、大愤志、大疑情,真的要很精进,你不要以为说:哦,只要觉性常在就行了。好像很轻松,那是真要下功夫的。


 

  北宋时候真宗皇帝有个女婿叫李遵勖(李文和),他是一个真正参禅用功的人,他跟慈明禅师很友善,他作的参禅偈说:

 

  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

  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学道须是铁汉”,学道的人一定要是铁汉子,一定要格局很大,生命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解脱,就是觉醒。不要做一个田舍郎,天天去求财,求这求那的,那个格局就比较小。

 

  “着手心头便判”,任何时候你都要在心头判你的觉性在不在,时刻保持“守一不移”,时刻问自己觉性在不在。

 

  “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一切世间的是与非都不要管它了。要有这样子的大愤志,“守一不移”,志大气刚,大根器的铁汉,直取无上菩提,才真正的是“明见佛性,早入定门”。


 

  我们今天简要地给大家分享了四祖的禅智慧。我们分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四祖道信禅师度化牛头山法融禅师的公案,当然这里面有四祖特别精彩的开示;第二部分就是我们从四祖主要的禅著作《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里面,截取了第四章的一小段,当然这里面的般若智慧无量无量,智慧甘露无量无量,但是尝一滴而知大海的全味。希望大家可以自己领悟,自己去悟到祖师的智慧。

 

  有些人是念佛的,未必真正能够来参禅用功,但是也没有关系。其实真正念佛要成功,你也一定要有般若慧。不是叫你去修禅宗,而是要有禅的般若慧。比方说,大家都会喜欢念“观音菩萨”,但是观音菩萨的修行法门是什么?菩萨的五种观。五种观跟四祖大师的这个也是一样的,一个是讲见性,一个是讲修行方法。

 

  我们知道菩萨的五观: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前面的“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真观”是什么?知心体。“清净观”是什么?清净观就是心开悟了以后的这种境界,就是“三者常觉不停”,你能够常觉不停,你就是解脱的境界,你就是潇洒自在的境界。“广大智慧观”是什么?就是知心用,就是心体起妙用,所以当下就呈现无量的广大智慧,从来不会被卡住。所以其实都是一样,对不对?

 

  “真观”是讲生命,“清净观”是讲生命力,“广大智慧观”是讲觉知力。四祖的“知心体”是什么?“知心体”就是生命。“知心用”就是生命的妙用,就是般若德,就是“广大智慧观”。“常觉不停”,这个就是解脱德,就是“清净观”。“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是《金刚经》上的开示,清净心现前,诸法实相就现前了。清净心怎么能现前?要常觉不停,这个就是解脱德,所以都是通的、都是相应的。那修行方法是什么呢?你在生活中间修,一定要修慈悲,要广利众生,所以与我们祖师所开示的也是相通的具体的修行方法。



2

相关微文

文章点评
2022-05-04
知识使人复杂,智慧使人简单
成就物质生活的丰富,需要科学文化修养。科学文化修养的本质是什么?是真,科学求真。比如说,你看苹果落地,这个是很平常的事情,只有牛顿抓住了它的重要性,而.. <详情>
2022-04-28
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很精进、很专注、勇往直前
菩萨的心在实践之中就称之为六度心:布施心、持戒心、忍辱心、精进心、禅定心、般若智慧心。第四就是精进心。做任何事情,其实世间出世间,我们都要很精进、很专.. <详情>
2022-04-28
行动方式的超越,就是不要画地为牢
行动方式的超越是什么?我们自己总给自己设一个线画地为牢,刻舟求剑。我们总有一个固定的圈子,我接受我的亲朋好友,他们让我很开心。我的心里面有一个舒适区。.. <详情>
2022-04-27
忍辱不是勉强去压抑我们的怒火,而是一种智慧
菩萨的心在实践之中就称之为六度心:布施心、持戒心、忍辱心、精进心、禅定心、般若智慧心。第三就是忍辱度,也就是忍辱的心。很多人认为忍辱就是忍耐、忍着,我.. <详情>
2022-04-27
【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种福
什么是四福呢?就是知福、惜福、培福、种福。这样子我们人类的一切活动,如果能够向这个方向来转过来,人类就有福啦!知福才能够知足常乐,需要多少用多少,不会.. <详情>
2022-04-26
持戒的心
菩萨的心在实践之中就称之为六度心:布施心、持戒心、忍辱心、精进心、禅定心、般若智慧心。第二就是持戒度,持戒的心。很多人一听说,佛教的那种戒律,就认为说.. <详情>
2022-04-26
从外在看内在,从别人看自己
透过别人,你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你在别人身上看到的其实是你自己,你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一面镜子。如果你觉得伴侣对你失去热情,可能是因为你也对他失去热情。.. <详情>
2022-04-26
无我的布施心
菩萨的心在实践之中就称之为六度心:布施心、持戒心、忍辱心、精进心、禅定心、般若智慧心。 首先是布施度,也就是布施心,可以把它分得很细,有些人把它分为财..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