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讲第一个疑问:尘俗谛与真理对生命疑问的观点。啥叫尘俗谛?即是人间人通常的观点,正常人通常的观点,这是尘俗谛。真理,即是站在佛法的视点去看疑问,也即是站在事物本来面目的视点去看疑问。那么假如咱们只是说,你站在佛法的视点去看疑问的时分,你回避了通常人看疑问的那种方法和方法,那是过错。由于假如你不能安身与当下,安身于实际的话,那你就无法处理人的疑问。你老是站在地上说天上的话,那谁听呢?没人听。释迦牟尼佛来到世上,四十九年说法,说实话,他完全是根据人的习气,缺点,烦恼,妨碍,来对其说法。事实上,他是最佳的老师。他是对于你的疑问,处理你的疑问,让你从观念的狭窄走出来,然后一下恍然大悟,安闲,就摆脱了,摆脱就证果了。然后这个过程是很困难的,由于咱们总是按着尘俗的,人道的视点来学佛,那么你就没有方法来成佛。假如你按真理的视点学佛的话,也即是从佛性的视点学佛的话,那就应该说你就有缘由,你就有机会,所以咱们可以从这两个视点去讨论,佛的含义是开悟者,也即是醒来的人,或叫智者。咱们也知道,开悟的,就如同是从睡梦中俄然醒来,就像书上说的,如睡梦觉,如莲花开,俄然间醒来。睡梦中,你俄然醒来了,然后你才发现,你做的这个梦,都是不牢靠的。要不然的话,你原来以为梦中的一切都十分牢靠。最少如今的有的佛教徒,还在关怀他的梦,这是一个过错。你从睡梦中醒来,假如你再相信你的梦,那么就阐明你白日做梦。你就不能再做梦了。醒来了,原来是梦,梦即是假的。所以佛教讲,金刚经说:如空中阁楼,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哪个是真实的?不真实的,你就安闲了。当你安闲的时分,看他人不安闲的时分,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佛教徒,肯定应该是安闲的。那么觉悟世界人生真理以后,对生命直观的论述。生命是啥样,即是啥样。所以说他不挂碍,不执着,烦恼不了他。为啥?他有定力呢,由于他有才智。为啥他有才智呢,是由于他学了佛。有佛法,就有方法对治自个的烦恼,心情,存亡。这即是方法,这即是佛法。所以有佛法就有方法,请问你有吗?你说我也有,我念佛,你念的是不是妄想佛呢?是不是别离心的佛呢?这都是个疑问。当你对生命有深化的知道以后,你才发现这个佛法是怎样会用,才是最契机的,这才是最要害的。那么有尘俗谛和真理两种不一样的视点,有尘俗谛的知道,有真理的知道,尘俗谛即是诠释也即是解说人间的法,尘俗即是人间通常人的知道,他正常,为啥他正常?由于他看到这个红的,他就说它是红的。他看到那个绿的,即是绿的,这即是正常。你正常,你有必要这么。佛教徒也要正常,那是红的,你就要说那是红的。那是绿的,你就要说那是绿的。那是男厕所,你就说那是男厕所。那是女厕所,你就说那是女厕所。你即是正常。人间人即是这么的,你有必要和人间人有最基本的沟通,那即是说你也要认同这个游戏规则。你不认同这个游戏规则,你就不正常。像咱们某些佛教徒,可是是单个的,他老是能看见他人看不见的东西,老是听到他人听不到的东西,他还自以为荣。那他现已业障了,实话实说。前几天深夜有居士打电话,他睡不着觉。他为啥睡不着觉?他说老有人跟他说话。我说有人跟你说话,你也不寂寞啊,挺好的啊。他说受不了了。他就自个瞎折腾,没事找事。越灵敏的人,就越烦。为啥这么讲?业障太重。咱们在印尼海啸中,或许能发现这么的疑问。动物没有逝世,人类死了十五万。事实上是这么啊。有人说动物真好啊,那你变动物啊,由于动物十分灵敏,十分灵敏。有风吹草动,它立刻跑了。人很愚钝,他以为没疑问,可是是大疑问。你说做人好,还是做动物好?我通知你,做人好。动物很烦恼,你不是动物,你不了解动物。动物即是很灵敏的。再灵敏,它没有才智,它逃脱不了人对它的掠取,生命的掠取。我看报纸,没有动物的逝世。你说动物很了不得嘛,的确了不得。了不得是了不得,但你不要学它。有的佛教徒,看见对一只大龟在念佛,乃至去礼拜,那很荒诞。你怎样办啊,将来要做龟啊?你很敬服它,你就要注意了。即是那么一回事,它很了不得,所以将来你就成为它。事实上是这么啊。当年佛陀在世的时分,有人持牛戒,持狗戒,持鸡戒,为啥持牛戒啊?它吃草,一看牛将来能升天,他就吃草了。狗升天了,他也是吃大便。金鸡独立,他就在那里立着,天天如此。有人乃至学向日葵,太阳从东面出来,他就朝那里坐着,不断折磨自个,成果怎样样啊?轮回。所以佛通知他,你要是学鸡,你就成为鸡,你要是学牛,你就成为牛。你要是学佛,你将来一定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