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又叫文殊师利菩萨,旧译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译曼殊室利。新旧共有六种译名:《无量寿经》《涅槃经》叫妙德,《无行经》叫妙 首,《观察三昧经》《大净法门经》叫普首,《阿目佉经》《普超经》叫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璎珞经》叫敬首(已上旧译);《大日经》 叫妙吉祥。《放钵经》说: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大唐西域记》说:曼 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旧曰濡首,又曰文殊师利,或言曼殊尸利,译曰妙德,讹也。《一切经音义》说:文殊师利,正云曼殊室利。言曼殊者,此云妙也;室利 者,德也。
文殊菩萨顶结五髻,表大日如来之五智;手中持剑,表智慧之利剑;驾驭狮子,表智慧之威猛。文殊菩萨也有种种不同形象,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 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等,其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是毗卢遮那佛之上首菩萨,合称华严三圣。在佛教经典中, 直接以文殊命名之经典为数不少,如《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文殊师利发愿经》《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等。文殊菩萨是中国僧俗信众最敬重的菩萨之 一,与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合称四大菩萨,其道场在五台山。在寺院造像中,文殊菩萨也与普贤菩萨相对,文殊菩萨驾狮子,普贤菩萨乘白象。
晋代高僧支遁圆寂纪念日
2014年5月2日,农历四月初四,晋代高僧支遁圆寂纪念日。
支遁(314~366),东晋高僧,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俗家姓关,字道林,后从师改姓支,世称支道人、支道林。支遁家世事佛,早悟无常之理,隐 于会稽余杭山中,专研《道行般若经》等般若系经典,二十五岁出家,后游京师建康,为当时名士所激赏。当时世人崇尚老庄,支遁每与当世名流王蒙、孙绰、许 洵、殷浩、谢安、王羲之等畅谈庄子,言说数千,才藻惊绝,为时人所叹服。支遁形貌丑异,却又玄谈妙美,养马放鹤,优游山林,又善草隶,文翰冠世。在吴地创 建支山寺,因此又号支硎。不久以后,应王羲之之请前往吴兴,初止于灵嘉寺,复于剡山建立精舍,僧众百余。又迁至石城山,并创立栖光寺,木食涧饮,游心禅 苑,注解《安般》《四禅》诸经,追蹑马鸣龙树之旨。晚年又出山阴,讲《维摩经》。隆和元年(362),蒙晋哀帝召请,居京师东安寺,讲《道行般若经》,三 年之后上书请辞。晋废帝太和元年四月四日示寂于余姚坞山,享年五十有三。遗著有《即色游玄论》《圣不辩知论》《道行旨归》《学道诫》等。支遁所创般若学即 色义,主张即色本空思想,为般若学六家七宗之一。
支遁在内典中对《般若经》所下功夫最深,他在出家以前就研究过《般若》,后来又常辩论、讲诵《般若》。支遁所著论文中代表作为《即色游玄论》,此论 已经亡佚,慧达《肇论疏》中有所征引:吾以为即色是空,非绝灭空,此斯言至矣。何者?夫色之性,色虽色而空。如知不自知,虽知而恒寂也。《中论疏记》 所引《山门玄义》文字稍有不同:夫色之性,色不自色。不自,虽色而空。知不自知,虽知而寂。《支遁集妙观章》:夫色之性也,不自有色。色不自有, 虽有而空。故曰色即为空,色复异空(《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文)。大意如下:所谓色不自色者,即明色法无有自性。亦即谓其色虽有,而自性无有,亦即是 空。无体,故曰色复异空。非别有空,故曰色即是空。既主色无体,无自性,则非色象灭坏之后乃发现空无之本体,故曰非色灭空。后人对即色义虽有 不同看法,但支公所论仍不失为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