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三国时期,上海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渔村,男人出海捕鱼,女人操持家务,家家户户过着清贫的生活。康僧会法师来到上海建寺后,发现当地气候恶劣,渔民出海常常会遇到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再加上地处偏远,缺医少药,渔民生活十分困苦。一次他在周围地区弘法布道的过程中,发现当地山上有一种植物很像印度古籍《吠陀经》中记载用以熬糖的甘蔗,乃采集了一些回寺,并按照《吠陀经》所记载方式进行制作,居然造出了红糖。法师以他对医学的研究,知道红糖对人体有诸多好处,这一发现令他兴奋不已,于在便在寺内熬制红糖,赠送给当地渔民。由于红糖口感甘醇,且食用后对身体大有裨益,渔民们很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红糖。但由于寺院面积较小,僧众有限,而且平时还要布道礼佛,很难满足广大信徒的要求。于是“康僧会”法师便在寺院附近建造了一个专门用于制作红糖的作坊,由他亲自传授红糖制作工艺,信徒自愿参与熬制红糖,这样就基本满足了当地渔民对红糖的需要。
红糖对人体大有裨益,法师乃取佛教“护佑众生”的理念,给这个作坊取名为“护生堂”。后来虽然上海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及经济发展等原因,不再种植甘蔗熬红糖,但上海及周边地区的人们在饮食中都要加一些糖的生活习惯却保留至今,并有“不可一餐无糖”的说法,从而形成上海独特的饮食文化。
到了唐代,唐太宗遣使者到印度去学习制糖技术,并把甘蔗带回中原。当时僧人们清心寡欲,天天食素,缺乏营养的他们发现糖能够提供能量,于是他们把这些东西奉为圣物。在打坐念经疲劳的时候,就吃上一口,既可以提神,又可以让肚子不那么饿,还能保证自己身体所需的营养,简直是一举多得,最后僧人将制糖技术传入民间。红糖指带蜜的甘蔗成品糖,甘蔗经榨汁,浓缩形成的带蜜糖。红糖按结晶颗粒不同,分为片糖、红糖粉、碗糖等,因没有经过高度精练,几乎含有蔗汁中的全部成分,除了具备糖的功能外,还含有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如铁、锌、锰、铬等,营养成分比白砂糖高很多。红糖在我国不仅作甜味剂,而且从古至今都被认为是保健品。从中医来看,红糖性温、味甘,入脾经,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南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已有记载:红糖能润肺气、助五脏、生津、解毒、助脾气、缓肝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记载“红糖利脾缓肝、补血活血、通淤以及排毒露”。随着检测手段日益进步,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原来甘蔗除蔗糖外,尚含一些对人体免疫系统具有活性的营养物质,如多酚化合物、植物甾醇、高级烷醇、叶绿素、矿物质、维生素等。然而,若像其他植物通过提取办法获得上述活性产品,则流程复杂,成本较高,但通过对甘蔗的简易物理处理,变成接近蔗汁效价的红糖,既作甜味剂又可吸收到活性营养物,所以人们称红糖为“廉价的补品”。以红糖为主要食材的食物,不仅仅只有红糖姜水而已,最普通的红糖也能做出很多营养又美味的食物,大家不妨跟我一起来试一试~
山药小米红糖粥
1、山药洗净去皮切滚刀块,小米淘洗干净,红枣去核备用。2、烧一锅沸水,把淘洗好的小米进去,大火烧开后转中火煮15分钟。3、15分钟后加入红枣和山药,转小火继续煮20分钟。4、煮好后可根据口味加入适量的红糖,等红糖融化,搅拌均匀即可出锅。1、温开水温度在40-60摄氏度,加入糯米粉中搅匀。用手按压揉成糯米团,手感像硬的膏状。2、糯米团用擀面杖擀成1cm厚的面皮,切成长条备用。3、不粘锅内倒入少量玉米油,油温升到6成后,用筷子夹起糯米条放入锅里。4、时常翻动糯米条,煎出两面金黄后夹出,撒上熟黄豆粉裹住。5、红糖里加40g左右的水,小火加热边煮边搅动。出现大气泡后,继续煮1-2分钟,汤汁变浓稠后关火,淋在糍粑上。-小贴士-
1、糯米粉不同品牌吸水率不一样,可以先添50g温水,揉几下再适量添水,千万不能和稀了哦!2、注意放入糯米条相隔距离不要太近,糯米条受热膨胀会变大,会粘在一起哦!3、红糖熬的太稀太稠都不行,尤其不要熬稠了,会滴不下来,加热时变稀的红糖汁,冷下来也会凝固,所以不要熬太久。1、80克红糖+260克清水混合加热,使红糖完全融化。红糖水冷却后和面粉酵母混合。2、将食材揉成团即可,揉的过程中面团比较干,可适当添加清水。3、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保鲜膜发酵。发酵至两倍大,戳洞不回缩即可。4、发酵好的面团有蜂窝状,将面团拿出反复揉排气,擀成长方形薄片后卷起来切成均匀的面团。5、放入蒸锅中静置半小时,冷水上锅大火煮开,关中小火蒸10到12分钟左右即可。1、往糯米粉中倒入温开水,用筷子搅拌,用手揉成光滑的面团。3、锅内倒入清水煮沸,将圆子放入水中,煮至圆子浮起来后捞出圆子。把圆子过凉水备用。4、开中小火,锅中加入4块红糖,加入半碗清水。倒入过凉水的小圆子,慢慢煮至汤汁浓稠。热水要少量多次的添加至糯米粉中,若面团干了适当加点热水,反之太粘了可多添加糯米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