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是佛法不灵?还是我们的心不灵?

佛答

自古以来,信佛的人很多,而成佛的人很少。仔细检讨一下,不是佛法不灵,而是信佛的人动机不纯。
绝大多数人,名义上在学佛,而潜意识里却只想求佛——求佛菩萨保佑我逢凶化吉,远离灾厄,多福多禄,健康长寿,尽可能少一些付出而多一些回报。总之一句话,保佑我能事事如意,处处称心。
求佛人人都愿意,但学佛并不是人人都愿意的。
求佛是为了自己得好处,而学佛是为了别人得好处。
求佛是为了索取,而学佛则要时时准备付出。
求佛是为了得便宜、不吃亏,而学佛却意味着要多吃亏、多受气。
求佛是为了保护自我,而学佛却是为了打破自我。
求佛是为了远离恶缘,逃避恶果的惩罚,而学佛则时刻准备着承担恶缘和恶果,最终转恶缘恶果为菩提妙用。
求佛与学佛,虽然有时都披着修行的外衣,但两者的差别犹如霄壤。
求佛的人以凡夫心为心,而学佛的人则以菩提心为心。

学佛的人不是不可以求佛
刚开始修行的时候,我们的力量太孱弱了,需要三宝的护念。但是,我们求佛的目的,不是为了眼前一己之私利,而是为了坚固信心,更好地学佛,更快地成佛。
学佛和成佛才是我们目前求佛的最终指向,如果忘记了这个终极指向,求佛有时候反而会浇灌或强化我们的私欲。这个是生死法,不是佛法。
修行人不要抱怨佛法不灵。为什么不灵?是因为我们的心不灵。
我们应该好好检讨自己的日常心态,可以反问一下:
这一天,我求佛的时候多还是学佛的时候多?
求佛的念头多还是学佛的念头多?
我念经、礼拜的时候,心里是想着佛菩萨保佑我如何如何,还是想着如何去掉内心的贪嗔痴?
通过这些观察,就可以检验出自己到底是求佛的,还是学佛的。
文章点评
2025-01-25
对“持戒”心生畏惧?你大概误解了戒律的精神
■修行绕不开的基础在佛教的诸多行持当中,戒律是每个佛弟子都必须经历,但同时也让不了解的人心生畏惧的法门。虽然“持戒”是六度当中的第二度,但却不断有居士.. <详情>
2025-01-24
咒语的功德与加持不可思议
“MZ里面的咒多半是鬼神的名号,所以念密咒,常常把些鬼神都找来,我们中国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你把鬼神都招来了,你再没有本事把他送走,这以后就很麻烦,所以.. <详情>
2025-01-23
实修方向…见,修,行!
从佛法实修的角度来说,想得到成就都离不开(见,修,行)这三步。见,修,行,是重要的字词,我们必须要了解。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佛法的究竟见地,目的与目标.. <详情>
2025-01-23
常用佛语的背后的含义!你了解吗?
文:智藏法师你的业障重啊!常听佛教徒讲业障,听久了实在让人害怕,到底佛教讲的业障是什么?真的会为我们带来灾难吗?依照《涅槃经》第十一卷的解释是:“业障.. <详情>
2025-01-23
佛教如何看待“择吉日”?
缘 起“法师!在吗!”“帮算个吉日,在线等!急!”“???”许多人出门办事都讲究一个“良辰吉日”现在就为大家分享如何自行计算“吉日”佛教如何看待“择吉.. <详情>
2025-01-23
想得到25位大菩萨日夜保护?必须具备这两个条件
弥陀化身的善导和尚在其《观念法门》中对此有非常明确的开示:“又如十往生经说,佛告山海慧菩萨及以阿难,若有人,专念西方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我从今已去,常使.. <详情>
2025-01-23
千万不要说这种话,是影响修行的大忌
“修福修慧”《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我们在说话时,也要向佛学习,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不要说。因为佛法认为,.. <详情>
2025-01-23
有些供品能吃,但有一类千万不要吃!
梦参老和尚:上供,供神的东西不要拿来吃。供佛菩萨东西你可以吃,供神的水果等,你都不要吃。懂得这个道理吧?问:那不是浪费了吗?梦参老和尚:你供了,怎么还浪.. <详情>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