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对国学推广志愿者的开示
十二月十五日,庐山的第一场大雪。
下午,风雪交加中,来自东北三省、湖北等地的国学推广志愿者一行八人在湖北讲课之余,来东林寺拜见大安法师。
志愿者介绍了他们在传统文化推广中的实践与体会,这些年来,他们主要依据《弟子规》等儒家典籍,向政府机构、企业、社会大众传授为政之道、经营之道、心理健康等内容,用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激扬人们内心尊道、向善的一面。而后,请大安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从以下几方面作简要开示。
政府现在提倡国学、传统文化是件好事,是开明政治的一个表现。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人们的欲望被调动起来,再加上近几十年来忽视传统文化的宣传,导致社会道德水准下降,挑战公众道德底线的事件甚多。弘扬传统文化,挽救世道人心,很有必要。
儒家文化继承远古先王之道统,要讲好儒家规范性层面的东西,还得要了解儒家的心性之学。讲授者除《弟子规》之外,还要了解《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些比较形而上的内容,知道道是什么。
简单地说,道是仁,仁是果核,是心。心的体性是形而上的,不可把捉,然亘古亘今永恒存在。可从不同界面诠释为或诚,或明德,或至善,或中。五常、八德和礼乐精神即是从此演化出来。儒家有传承先王之道的十六字心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意谓人的欲心危险,而道心潜于意识深层,甚为微密。修心养性功夫从精一处下手,便可把捉这中庸之道。握持中道便可治国平天下,垂衣裳而天下治。
儒家的这种形而上之道可谓博大精微。要体证之,得从平实处入手。在《大学》里说明德本具,要明明德当从格物入手。宋明理学家,特别是朱熹对格物的理解有偏差,认为格物是格尽天下万事万物之理,把人引导到向外去格了,引导到一种知识体系了。实则格是格物欲,格除与天理不相应的物欲而存天理之性。这样就能显发本有的良知、智慧。意念真诚,心地正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些是内圣的功夫,而后修身,这里就谈到规范的问题了。儒家的道德规范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身修好了就可以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为官治国之道就先要做前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四项工作。为什么会有贪官,就是没有格物,物欲太强。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少欲之人良知少失,多欲之人良知少存。孟子提倡的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是做人的根本。如果四心被物欲汩没,那就与禽兽几希,人和动物就没有什么区别。
现在社会人心浮躁,大部分人不信因果,不信轮回,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势、财富。希望你们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守望道德律令,做社会良知的代言人,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