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在寺院吃饭为何不能说话

佛教基础

当你榜首次在寺院随落发人吃斋饭时,定感到新鲜:落发人吃饭,坐不窥堂,端身无语,举动慈祥,既严厉又细心,气氛平缓,令人如坐春风。

跟咱们平常的吃饭观念大不一样啊。细心想想,比如时下的各式宴会、午餐会、作业餐、各种Party、家庭聚会,天然少不了彼此攀谈,讲笑话、说段子,古今中外、雅俗并蓄,并以敬酒劝酒营建气氛,越热烈越好。假使不说话,洽谈协议、签订合同、洽谈生意、联络感情、情感沟通,都无法完结。

由此看来,平常一般人的吃饭都有其丰厚的内容及功用,两人以上的饭局,若无人吭声,气氛定严重不妙了。

落发人吃饭,有什么内容功用呢?这里头还真是大有学识啊。若以一句话归纳:吃饭便是修行。

一、佛门中的吃饭,正规说法是过堂。堂,便是指斋堂。

也便是五观堂,便是吃饭用膳的当地。由于寺院里人多,团体吃饭选用过堂的办法。过堂是我国汉传释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早餐、中餐两次过堂,是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办法,在僧团日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释教思维和礼仪的共同。

过堂首要表现了五个释教理念:

感恩惜福,慈善相等,知足节省,内观自省,绿色环保。参与过堂能够体验到释教对生命自我和外在物质国际的知道。

或许有人初度参与过堂会有点儿不习惯,样样都有规矩,有点拘谨,可是逐渐便会天然习惯,反而觉得有受用。在过堂时,住持和尚坐在斋堂中的法座上,僧众在两头就座。居士、在家众等坐在落发师父下首或后边一排。饮食之前,先要敲在斋堂外的大木鱼(梆)和半圆型铁板(云板)。梆是吃饭号令,又名长鱼。鱼昼夜均不合眼,隐喻释教徒修行也应精勤不息。吃饭前,饭吃完后,碗筷都应摆在桌边放规整。

在二时临斋仪中,维那师在斋堂引领群众念了供养偈之后,呼此偈:佛制比丘,食存五观,散心杂话,信施难消。群众闻磬声各正念。后,我们齐声唱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够开动了。

用斋时不得说话,饭碗要端起来。吃饭开端后,行堂和尚或居士巡视添饭菜,假如需求,应将空碗送到桌边,不行作声叫唤。需多少,添多少(有专门手势),不得遗剩饭菜。饭毕,僧值师居中向上站,默示结斋。维那师引领群众同念准提咒及结斋偈。为施主祈福回向。最终,次第脱离斋堂。

什么是五观呢?

五观,是和尚吃饭时应该观想的五种思维境地。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面临供养,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积德行善,并思量粒米维艰,来处不易。)

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藉着受食来检讨自己,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养吗?)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谨防心念,远离过错,对所受的食物,甘旨的不起贪念,中味的不起痴心,劣等的不起瞋心。)

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将所受的食物,当作调理身心饥渴的良药。)

5、为成道业,故受此食。(要藉假修真,不食简单饥饿,体衰多病,难成道业;可是假如贪多,也简单发生各种疾病。所以有必要饮食适量才干资身修道。)

有的斋堂刻有如下楹联:五观若存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吃饭既是修行,食存五观,即便硬如金石的食物也能消化;反之,便是滴水也难以消受。也由于观想此五事之故,斋堂又称五观堂。

各地寺院斋堂楹联不尽相同,五观思维是共同的。释教建议过午不食,现因大都和尚有个进程,为了不影响作业和学习,大都寺院也答应吃晚饭,但应作药石想。

二、随众过堂利益,古德云:优点有八。

随众过堂八种优点:

1、不松懈故──便是不放逸。过堂前打板三次,叫做三通。榜首通,是告诉预备吃饭;第二通,世人穿袍搭衣,去到斋堂;第三通,排班静候,恭迎大和尚。这样做,我们不能慢待迁延。很有次第。

2、供养省力──厨房及行堂(盛饭菜)的人作业便利、省力,能够一次过排好碗筷,盛饭菜以及拾掇整理都快易。

3、相等无我──我们都吃相同的饭菜,大和尚小和尚都没有什么不同,相等供养,无人我相,因而便没有别离心。

4、不偏众食──我们用膳相等,各样食物分配均衡,养分便会均匀,对身体亦有优点。又能改动不良的习气。

5、甘苦同受──我们无有拣择、如尝甘露、法喜无量,表现出释教的相等。

6、存正念故──不生妄念。妄念一同,当观信施难消,为药食故,借假此身,息诸妄缘,即起即空,是谓存正念。

7、如法如理──唐代今后,由于寺院人逐渐多,尤其是在传戒时,常过千人,若不设这些规矩,便会很乱。有次第便心安道隆,佛法不时现前。

8、起止威仪──佛弟子,凡事都超众,连吃饭也有规有矩,令人一见便会生欢欣及恭顺心。此便是言传身教。

由此,可看出五观的重要性,不然作为和尚来说,信施难消。只要大阿罗汉为全应供,余下皆是缺应供。也便是说,大阿罗汉能消全部信士供养,是满意的。而初二三果的圣人,也消受不起信士的供养,况且凡夫僧众?

2
文章点评
2023-11-29
基本佛法10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基本佛法10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VarittaSila)是戒行的修习,避免作坏的事。众善奉行(CarittaSila)是道德的修习,修习善的事.. <详情>
2023-11-29
基本佛法9三十种波罗蜜
基本佛法9三十种波罗蜜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第一:普通布施波罗蜜,中级布施波罗蜜,上级布施波罗蜜。第二:普通持戒波罗蜜,中级持戒波罗蜜,上级持戒波.. <详情>
2023-11-29
基本佛法8听闻佛法的八难
基本佛法8听闻佛法的八难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要能听闻佛法,我们必须克服八种障碍,八难或八非时(Akkhana),那就是不要:(1)生于地狱中;(2)生于饿鬼中.. <详情>
2023-11-29
基本佛法7二善趣
基本佛法7二善趣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二善趣也是在三十一界里。三十一界统摄于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十一界是:四恶趣,二善趣(人,六欲天),初.. <详情>
2023-11-28
基本佛法6四恶趣
基本佛法6四恶趣(Apāya)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四恶趣是在三十一界里。三十一界统摄于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十一界是:四恶趣,人,六欲天,初禅.. <详情>
2023-11-28
基本佛法4世间
基本佛法4世间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杂阿含二三三经](世间)[大正大藏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世间,.. <详情>
2023-11-28
基本佛法3布施供养
基本佛法3布施供养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布施是以自己所拥有的物品施与他人,这是舍与的思念(cetanā),在执行时能消除对布施物的执著,在业报上是能获得.. <详情>
2023-11-28
基本佛法2受持五戒
基本佛法2受持五戒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三皈五戒求受者念:尊者大德!我(们)向您求授三皈五戒。第二次尊者大德!我(们)向您求授三皈五戒。第三次,尊者大德!..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