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佛眼中的世界与你眼中的世界有何不同?

佛教入门

一、学习佛教世界观的主要性

为何要讲佛教的世界观呢?由于,尽管佛教的世界观是一门一般的知识,但对佛教徒或研讨佛教的人来说,却是适当主要的。

慈诚罗珠堪布:佛陀怎么看待这个世界

慈诚罗珠堪布:佛陀怎么看待这个世界(材料图)

有些人以为,由于佛教讲空性,所以就没有啥世界观或人生观等概念;也有人以为,佛教只不过即是烧香磕头,劝人向善罢了。这两种观念都是片面的,本来佛教并非如此简略。尽管佛教是讲空性,但并不是说万物皆不存在;烧香磕头也不能代表佛教,更不能阐明佛教教义;还有,劝人向善的确是佛教所宣传的,但却并不是佛教绝无仅有的特点,例如:传统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教训,也相同是在劝人向善。由此可见,上述这些观念,都是由于对佛教的一知半解所构成的。为了让更多的人弄清这一点,所以有必要就此疑问进行一些研讨。

要评论这个标题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佛教经典对世界构成的描述,与现代天然科学所发现的成果,从表面上看好像有有些冲突。一些不明白佛教教义的人,就因而而以为佛教不科学,并连带地将佛教的一些修法与见地,也确定为是不精确、不合理的。之所以有这么的观念,主要是由于没有体系地学过佛教,因而也就无法透彻地了解佛教的真实见地。

在西方历史上,曾呈现过屡次宗教与科学之间的争辩。每逢此刻,天然科学往往能提出强有力的、具说服力的依据,来批驳宗教的有些理论;可是,不但现代科学无法推翻或证实西方宗教所论述的造物主,就连这些宗教本身,也不能令人信服地阐明这一点。如此一来,有些人就以点代面,想当然地依此类推,对全部宗教、全部教派,以及全部的修法和见地,都抱持相同的观感,以为它们都是迷信、愚蠢、消沉、落后的代名词,佛教当然也难逃此劫。为了弄清这些误解,为了消除这些成见,就理应以研学佛教世界观作为切入点。

因而,尽管佛教特有的教义包括缘起性空、大空性、大光亮、生起次序、满意次序等一系列的见地和修法,但此处暂时不讲这些,而只就佛教的世界观进行一些必要的评论。

这个标题假设深化地讲,就必须要对世界构成理论作广泛的研讨,其复杂性可想而知,所以今天仅仅浅谈罢了,希望能以此提供给诸位一些思想的头绪。

二、佛教的微观世界观

要完整地叙说佛教的世界观,就要从微观世界与微观世界两个层面来讲。

首先讲微观世界:佛教的很多底子教派在对微观世界的观念上,都存在着很多不合,其原因可上溯到近三千年曾经,佛在转法轮时,曾有意地宣讲了不相同的教言,咱们依据各自所听到的法语,然后创建了不相同的教派。底子教派有四:全部有部、经部、唯识宗与中观派。(假设将密宗单独分开,则即是第五派了,但此处暂时不讲密宗的见地。)如从大小乘的视点来分,则全部有部和经部归于小乘,唯识宗和中观派归于大乘。四大底子教派的见地像楼梯相同,分红四种不相同层次,一层高过一层。

之所以有这么不相同的层次,是由于佛考虑到众生的承受才能不相同。假设一开端传法就讲中观或密宗,闻法者会难以承受,并因而退失决心,然后不能进入摆脱道。假设这一世不能走摆脱的路,下一世能否再有这么的时机就很难说了。为了给众生扶植相应的善根,为了习惯不相同众生的根基,佛才会以不相同教言的便利来对症下药。也能够说,是由于众生需求不相同的引导,才会有这些教派的创建。这全部,都是度化众生的善巧便利,而并不是佛教论师或高僧大德们彼此之间的观念存在着不合或许矛盾所致使的。

下面别离就四大底子教派的观念逐个进行介绍:

(一)全部有部的观念

全部有部以为:外界的山河大地、房舍以及肉身等全部的粗大物质,都是由微尘所构成的。佛经中所谓的微尘,就如同科学如今所发现的底子粒子质子、中子、光子、介子、超子等等相同,是构成物质的极小单位。他们以为,全部粗大的物质,都是由纤细的微尘所构成的。尽管《俱舍论》中对非常纤细的、最小的物质构造体,安立了很多不相同的名词:极微、微尘、铁尘、水尘、兔毛尘、羊毛尘、象毛尘、日光尘等等,但咱们暂时知道是微尘就足够了。微尘又是由最纤细的极微尘构成,这个极微尘现已纤细到不能再被切割,或说现已分到不能再分的地步,所以叫做无方分极微尘。这种极微尘是实有的,它是物质构成的底子元素,全部粗大的物质,则只不过是极微尘的产品罢了。

也即是说,山河大地、人体、房舍等粗大的物质,都是由很多极微尘堆积而成的,除了极微尘以外,这些物质实际上都不存在。很多极微尘的累积,就会使人构成错觉。所谓的错觉,即是以为物质确有形状、颜色等等。可是,这些错觉中的山河大地、人体、房舍等却并不存在,只不过是一些没有形状、颜色的极微尘罢了。

极微尘与极微尘之间,有空间相隔。这种极微尘之间的空地,尽管从微观世界的视点来看是很渺小的,但在微观世界里,它仍是有适当大的间隔。

全部有部一起以为:精力也能够被切割,但无法像物质那样由方向来分,而是经由时刻来分。比如一自己心中冒起了一片刻的想法,尽管这一片刻的想法在微观世界里是非常时刻短的,但从微观世界的视点来看,这一片刻间的想法也能够再分红很多前后的阶段,直至终究分到实有的无分片刻。

别的,全部有部还将时刻、空间、速度、方向等法都选择为实有。

由时刻将精力切割到不能再分的无分片刻,与物质的最小单位极微尘相结合,这两个元素就构成了人,除此以外,我与众生都不建立。全部有部即是经由极微尘以及无分片刻来选择人无我,再以此为理论基础,然后证达阿罗汉的果位。

(二)经部的观念

经部对于微观世界的观念,底子上与全部有部相似。二者之间的差别,在于经部进一步将时刻、空间、速度、方向等判定为非实有。

何谓空间?所谓空间,即是在一个范围内没有被任何物体所占有的方位,这种没有被占的方位,即是空间,除此以外,并没有空间的存在。假设有东西占有了某个方位,这个方位就没有空间了;当物体被移走后,腾出来的方位即是空间。由此可见,所谓的空间,实际上是假立的、不实在的。

再说时刻,不论是一分钟或一小时,一个月或一年,都只不过是物质改变的进程罢了,除此以外,并不存在所谓的时刻。咱们只能通过世上万物的改变来判定时刻,比如依据气候的改变进程,而建立起春夏秋冬的时刻概念等等。这种物质改变的进程,咱们称之为时刻。

咱们能够想象,假设太空中没有任何星球的话,咱们能算定时刻吗?不能。由此可知,时刻只不过是以物质改变为基础,由人的知道而增上安立的法。

尽管现代物理学对时刻也有不相同说法,终究时刻存不存在,它的本体终究为何,都是学术界激烈评论的课题之一,但经部的论师们却以为,时刻仅仅人的一种概念罢了,除了物质的改变以外,实际上并不存在独立的时刻实质。

那么速度又是啥呢?仅仅物质运动的进程罢了。除了物质以外,并没有速度可言。比如,当某个物体在静止状况下,它是处于零的方位;在榜首片刻,它进入榜首个方位;在第二片刻,进入第二个方位这么就构成了所谓的速度。由上可知,不管物体是在零的方位,仍是正进入榜首、第二、第三等方位时,都是除了物质本身的赋性以外,不存在任何实质上的速度。

尽管从微观而言,用咱们的肉眼能够看到一个物体搬迁的速度;但从微观的视点而言,它却不存在任何真实意义上的搬迁。由于一个极微尘才刚发生,在还来不及搬迁之际,就当即不见了。这个观念,与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的测禁绝原理对比挨近。

方向也是如此。比如,咱们假设以一个基点为基地,来指出东南西北的方向,这些所谓的方向也仅仅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由于假设向东移动一段间隔,重设一个基点的话,本来的东方就成为如今的西方了相似的比如还有很多,故不逐个陈说。

以上内容,为经部与全部有部的区别。

二者的共同点是,经部也相同以为粗大的物质并不独立存在,所谓的存在仅仅由很多的极微尘占有了空间罢了。但极微尘为何会集合在某个空间而不涣散呢?他们对此解释道,这是由于每一个微尘都可分红地、水、火、风四大的原因。请咱们留意,这里所说的地、水、火、风,并非咱们平常所看到的地、水、火、风,而是指某种才能。

所谓水,是指将微尘集合在一起,而不让它们涣散的才能。由于每个微尘中都有水的成分,即彼此之间的吸引力,所以不会散开,但在经部的一些论著中,却将其归为风的力气。而在物理学中,则称其为粒子之间的引力;所谓地,不是指微观世界里的地,而是指全部坚固的物质,如骨头、金属等物质中的坚固成分都归于地;除了四大以外,还有一种无形的力气,即是众生的共业,这是现代科学所无法证实的。

以上内容,是经部对于微观世界的观念。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西方的科学家们就提出过原子学说。他们以为,世界最底子的成分,是物质的最小碎片,这种碎片希腊文称为atomos,即不行再切割的意思。原子的英文写法atom,即来历于此。几千年来,人类一向以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单位,但事实证实,原子底子不是坚实而不行分的物质,而是极为细小的动力贮藏室。直至二十世纪前期,科学家们才对原子的构造有了新的了解,并开端讨论潜藏于原子中的无穷能量。在每一个原子的基地,是由质子(proton)和中子(neutron)构成的原子核,原子核周围有电子(electron)环绕旋转。

而夸克学说的提出,更使世人对微观世界的知道标准别离缩小到本来的十亿分之一(相对于原子)和万分之一(相对于原子核)。但即使是夸克、轻子和传达子(即传递力的粒子)这些现代科学如今所发现的更为底子的粒子,其纤细程度仍远远不及经部与全部有部所说的极微尘。

更主要的差别是,经部和全部有部通过对微尘的发现,然后选择出人无我,并由此走向摆脱;而物理学对底子粒子的研讨成果,却意外被用于现代武器的移风易俗方面。两边所走道路的不相同,是清楚明了的。

(三)唯识宗的观念

唯识宗以为,假设不详细调查的话,外界的物质在表面上是存在的;要是深化地进行调查,则外界物质的实有性就无法建立。为何无法建立呢?由于,假设用最简略的分化方法来调查物质,就底子找不到物质终极的实有性,也即是说,底子就不存在任何底子粒子,表面上的存在只不过是一种错觉罢了。这也是佛教特有的观念之一,别的学说都还没有到达这个地步。

在唯识宗的微观世界里,没有真实的物质存在,全部的物质通过调查后,都是心里的表象。这种观念的某些有些,有点像贝克莱的经验论,但二者的区别的地方也很多。可是,咱们不能由于它们有一点像,便确定唯识宗即是唯心论。这比如牛羊头上都有角,却不能因而而以为牛即是羊,羊即是牛相同。已然全部的教派都是人创建的,其间必定会有某些共同点,但纤细的共同点不足以确定此即彼,彼即此。

总归,唯识宗的微观世界,是一个非常内在的精力世界,外在的物质世界对他们而言并不存在。

(四)中观派的观念

中观派有两种观念,其间终究究的见地即是空性。从空性的视点来说,现已不存在所谓的微观或微观世界,全部都是空性。但中观也讲尘俗谛,所谓尘俗谛,即是从眼耳鼻舌等感官所得出的定论。

从尘俗谛的视点来说,中观也有两种:一种是与唯识宗相似,即以为不存在物质的微观世界;但大有些的中观尘俗谛见地,也能够称之为人间观。所谓人间观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假设以眼耳鼻舌身能够感知到某种物质,就供认它的存在。比如,假设能看到或听到某种事物,就供认这个事物的存在。

佛曾说过:人间人会与我争辩,但我不与人间人争辩。人间人以为存在的,我也供认是存在;人间人以为不存在的,我也供认是不存在。这句话的意思即是:从尘俗的视点来看,外在的山河大地等不行能不存在,肯定是存在的,只不过这是尘俗人的见地,是眼耳鼻舌所得出的定论。这即是人间观,很多中观尘俗谛的地步即是如此。

在人间观的尘俗谛地步中,也存在着物质的微观世界。这种见地与经部的观念非常相似:外界粗大的物质是由很多极微尘构成的,很多极微尘堆积成不相同的形状,并由人替这些不相同的形状取了不相同的名字,如房子、车子等等,而实际上它们仅仅一堆堆的微尘罢了。

总结四个底子教派的观念如下:由于唯识宗以为没有物质的微观世界,所以就暂时不谈;别的三派大有些的见地,都供认物质的微观世界。

中观派则是将全部有部与经部以为不行再切割的无方分极微尘分化尽了,啥都不存在虚空一片,物质的本体越往深处寻觅就越找不到,终究到达无中无边的空性地步。就像万里无云的晴朗天空,没有天地万物、喜乐悲苦,这即是中观的空性。

小乘的微观世界观,与前期天然哲学的原子论,或经典物理在物质构造上的发现,是有一点点相似的。可是中观派和唯识派遮破了这种观念,而以为:底子就没有任何底子粒子的存在。但如今科学范畴的研讨成果却没有到达这种地步,量子力学虽说对比挨近,但也仅仅挨近罢了。

我曾与几位数学家,以及威望的量子物理学家讨论过这个疑问,他们都以为物质终究是不行能成为虚空的,即使质量能够转成为能量,但能量却不行能不见。如今科学的观念仅止于此,但从佛教的视点来看,这还不行深。

这几年我看了一些物理学方面的书,并屡次向物理学专家讨教,也学到了一些东西,但对我来说却是了无新意,由于其间的很多观念与佛教是共同的,并且在经文中都已讲得非常透彻。仅仅他们的定论是靠仪器试验出来的,而咱们的定论则是由推理或长辈的证悟而来,差别仅此罢了。不论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或是玻尔等人的量子力学,我都不觉得格外新鲜,反倒以为这些理论还未达至巅峰,有必要继续发展。

综上所述,中观的微观世界观,其地步现已逾越了最领先的物理学说。至于密宗,则更有着非常微妙的、精确的、有用的微观世界的观念,但如今还不用急着讲,此处只讲显宗的观念。

仅就微观世界的观念而言,纵观全世界全部的学说,不论是宗教的、科学的仍是哲学的,没有一个能比佛经讲得更为透彻。咱们能够肯定地说,佛教的微观世界观,现已远远逾越了全部如今已知的别的学说。假设量子力学能不断发展进步,也有或许到达佛教微观世界的有些地步,但即使通过不计其数年的发展,它也不会逾越佛教的终究地步。

无数的案例能够证实,人间的科学理论永久无法抵达终究,终将被新的观念所替代。咱们都知道,尽管经典物理学家也曾宣告:物理学的研讨成果现已到达了高峰!但随着爱因斯坦等人的相继呈现,经典物理学的观念就陷入了为难的地步,而不得不被推翻。

佛教中观的微观世界的地步却不是这么,在这种地步中,物质世界现已被分化到虚空的状况,所以没有再逾越它的或许。

有些人由于不了解佛教的揣度方式,所以不能承受上述观念,不承受也不妨,这是自己的疑问,能否承受一般要看自己的了解程度。诸位或许对量子力学的观念对比通晓,但对佛经中的观念却不一定能了解得非常透彻,所以天然会有这么那样的观念,但不管怎么,绝不是由于我是佛教徒才如此自我吹嘘,假设单纯由于咱们是佛教徒才这么说,那即是片面的观念,是站不住脚的。假设无根无据地言过其实,也就毫无意义;假设所讲的观念有依据、合逻辑,则在任何情况下都经得起考验。总归,佛教教理的无懈可击,是不行否认的事实,咱们只需拿几本别的宗教或许学科的书与佛经对比一下,就能够一见分晓。

言归正传,佛教的微观世界观为何要如此选择物质呢?其主旨,是要藉此打破咱们对人、对事、对金钱功利等人间万法的执着。至于别的学说,则有着与佛教截然不相同的目的。

文章点评
2023-02-16
佛学入门常见词汇简述
佛佛陀并不是千变万化、有求必应的神,也不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佛陀是一位智慧和德行圆满的觉悟者,是一位教导断除烦恼方法的导师。佛是全知,但不是.. <详情>
2023-02-16
有一种迷信,是对佛的迷信
世人凡事都想图个捷径,既想得到好处,又不想付出辛苦。什么是捷径呢?于是大家想起了佛祖释迦摩尼。既然他老人家佛法无边,就一定能保佑我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详情>
2023-02-16
不要把信佛信的那么痛苦
朋友发来短信,说她去五台山拜佛了。我惊问刚刚提拔为副处的她:你信佛了?!她回答说:也信也不信吧我是为我家小宇来拜佛的。我苦笑了。小宇,是她的宝贝儿子,.. <详情>
2023-02-16
求佛有没有用?
有人问:既然说佛陀是人不是神,那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我们求佛有没有用呢?我们应当了解,佛就是我们人人本具的清净自性。求佛,是向内祈求,向自己的如.. <详情>
2023-02-16
为什么要上香?
香也叫信香,上香就是发信号,表示你有信心。香真正的意义是戒定真香!持戒、得定、开慧那才是真正的修行!,以此示范接引众生。2、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 <详情>
2023-02-15
中阴身与中阴身自救法
死后1--49天,称之为中阴身在着49天,死者的神识会看见什么,感受到什么。佛菩萨会变化成各种形象来救度众生!一.中阴身时真的会如此网页所云.会出现如许多的诸.. <详情>
2023-02-15
年轻人,你为何学佛?
龙泉寺在清风宜人的山里,节假日里来往的登山者络绎不绝。一对中年夫妻迷了路,问我出口在哪,就在我带路的时候,她突然不解的问道:你这么的年轻啊,怎么也信佛.. <详情>
2023-02-15
恶业感应的凶兆
中阴身通常每七日一昏死又复清醒,极感不安,但因未修过正法故,觉得彷惺恐怖。如果在这时候,亲人因办他的丧事而杀生,例如杀鸡杀鸭以宴亲朋,他便会感应更凶恶..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