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为何信佛多年还是无法改变受惩罚的恶果?

佛教常识

修道人要有一种敬畏,对生命,对因果的敬畏。菩萨虽慈悲,然不一定软言软语才是慈悲。棒喝,乃至惩罚,也是一种慈悲。祖师大德在调教弟子时,也有现棒喝相,尤其是是禅宗的祖师。比如近代的来果禅师,被成为东方最严厉的禅师。棒喝之下出高人。这也是一种慈悲。

菩萨是慈悲,但护法神的惩罚,仍然是一种慈悲。有人很疑惑,护法神怎么可能去惩罚学佛人,不是都护持吗?要知道,你有心做错事,惩戒一下你,是一种慈悲。如果不惩戒你,你一直错下去,那才是不慈悲。所以护法神惩罚,是对你的慈悲,否则你一直犯错。当然,你要说冤亲债主来找上门,也是有。但护法神,他仍然带着分别念,你行善他就护持你,你行恶,他就惩罚你。这个是护法神的职责。所以我们不要误解了慈悲。

不要把惩罚看成那么难看,那么难受。惩罚是为了让犯错的人反省,让你在恶业现前之前,就能赶紧反省忏悔。世间人不学佛,你行恶,只要不触犯到三宝,护法神懒得管你。等你恶业一现前,阎罗王就来管你了。这就是你要受报。你想要忏悔,积累福报,已经没有能力了。

打个比方,世间人做不正业赚钱,比如经营杀生卖肉,赚钱很快很平稳。但癌症一来,业相一现前,你带着病苦的身体,根本无法忏悔,也不懂诵经。这就是属于阎罗王管理的范围了。世间人被业力牵引,就这样子。

我也见过有个老居士,她经常到处供僧,以前她想要做卖海鲜,总是亏本。后来师父就给她指点,去卖水果。她很快就改行了。她以修供僧功德,想要行恶业卖海鲜,卖不成。只好卖水果。这也是护法之加持。

修行人如果破戒犯戒,不知忏悔,也被护法神以惩戒的方式来点醒。人要有敬畏之心。比如在戒律问题上,你犯戒,会不会受果报。一定会,包括有人在菩萨前的誓言,你要去做,要去还愿。有些人学佛,喜欢许愿,保佑我怎么样,我就布施多少。结果自己没有做到,这个违背誓言,都是很危险的。因为护法神很生气。

护法神中,天和龙是主要的护法神。你不要以为,哦,我做很多善事,我破戒没事。不要抱着这个心态。就像前面讲到,你拿钱供养是有功德,但你供养的钱不是净财,仍然有不好的果报。福不灭恶。护法神对你惩罚一下,也是一种慈悲。你就能不做。不然你要收手,很难。有个人做卖鱼的,他生了大病后才去收手。不然人都觉得,我钱总是不够。这个是众生的业相。

修道人的心要直,要正,你正后,才好谈慈悲。修道先正心才有用。如果作为真的修行者,就要先过心正,行为正,这一关。如果是世间的信仰者,那也无所谓。毕竟佛门广大,每个人业力不同。钱财来的不净,能供养也是一种善根。但你要开始真正修行时,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了。

有个真实故事,讲80年代,一群作家去五台山,然后就乱说话,很不恭敬佛教的话,有意去乱说。结果下山后,整辆车都翻了。人飞出来,都活着,但乱说话,嘴巴撞成猪的嘴巴。没有乱说话的,一个都没事。这个是真实的记载。这些只是小小的惩戒而已。惩戒是一种慈悲,你以后才不会敢再犯。小戒不戒,犯大戒你就苦了。

佛法有他神圣性,敬畏性。如果缺少敬畏,人就很可怕。尤其是唯物论后,许多人对天地,对神明,对佛菩萨的敬畏心,少了。这很可怕。哪怕出家人,高僧大德,仍然要背负这个因果。有个出家人要建庙,到处挖山,结果把风水龙脉挖断,过几年就瘫痪,直到往生。

4
文章点评
2022-06-11
佛教安葬方式之一“坐缸”
近几年,各地纷繁呈现某位法师去世后坐缸数年而效果不坏肉身的报导,好像坐缸变成肉身不坏的必备条件或代名词,致使许多佛教信徒也格外热衷于坐缸,把坐缸当作佛.. <详情>
2022-03-11
祈福的四种方法
培福有福大多数人都喜欢享福,所以人老了,就要享老福;儿女孝顺,就享儿女福;太太贤惠,享太太福;丈夫可敬,享先生的福。一般人的观念总认为有福不享的人是傻.. <详情>
2022-03-11
僧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世人多羡慕僧人,就连宋朝的仁宗皇帝也说:“若得为僧,出入于金门之下,行藏于宝殿之中。春听莺啼鸟语,妙乐天机;夏闻蝉噪高林,岂知炎热;秋睹清风明月,星灿.. <详情>
2022-03-11
修行的人过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
问:修行的人过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那是为何?成刚法师开示:过午不食,就是所说的持斋,斋就是和佛法相应之意。由于饮食也是五欲之一,贪著饮食只能增益存亡。.. <详情>
2022-03-11
普贤菩萨为什么坐骑是“六牙白象”?
普贤菩萨多以六牙白象为坐骑,与骑乘狮子的文殊菩萨,同为毗卢遮那佛之胁士,合称为华严三圣。普贤菩萨代表悉数菩萨行德本体。白象代表愿行殷深,勤劳不倦;六牙.. <详情>
2022-03-11
净慧长老:醒悟人生,贡献人生
讲台后边的横幅上说是要我讲日子禅的真理,连我自个都莫明其妙,不知道日子禅的真理究竟是什么。我想,既然是说日子禅,往常我讲日子禅离不开两句话:在日子中修.. <详情>
2022-03-11
真实的修行,源于体验
修行和做研究不一样,研究要讲究理论严谨,要讲究证据,修行是一种生命体验,那他要去哪里给你找证据呢。所以禅宗才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要去体验,比如说.. <详情>
2022-03-11
详解地藏法门
1、《地藏经》的功用分为二种:1.1《地藏经》是一部记载着万物众生其生、老、病、死的进程,及怎样让人自己改变命运以妙手回春的方法,并可以超拨过去世的冤亲借.. <详情>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