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究竟有何寓意?

佛教常识

 众所周知,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是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别以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著称,因文殊、观音、普贤、地藏四大菩萨住世成为圣地。

朝圣四大名山,除了烧香磕头的祈福之外,是否了解更深层次的意义?智悲行愿这四种菩萨的表法之智,对我们人生有何帮助?您知道如何才能让菩萨显灵吗?

五台山

文殊菩萨,由于“智慧超群,洞悉般若”,因而意味着“大智”。

普陀山

观音菩萨,由于随时随地“悲悯众生,救苦救难”,因而意味着“大悲”。

  峨眉山

普贤菩萨,由于“难行能行,不辍不止”,因而意味着“大行”。

九华山

地藏菩萨,由于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因而意味着“大愿”。

地藏菩萨之“大愿”,是指他的愿心极大,要普度所有的众生(包括动物乃至地狱之中的饿鬼等一切生灵),只要地狱没有度空,他就不成为佛。

观音菩萨之“大悲”,是指他的胸怀极为慈悲,即所谓“大慈大悲”。“慈”是“予乐”,即为众生带来快乐;“悲”是“拔苦”,即为众生解除痛苦;“大慈”是“无缘大慈”,即不分亲疏、不计恩怨地为一切众生带来快乐;“大悲”是“同体大悲”,即视众生与自己为一体,解除众生的痛苦就是解除自己的痛苦。

文殊菩萨之“大智”,是指他的智慧极高,悟透了“空有”“因果”“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等所有佛法,洞悉一切“般若”(佛法的最高智慧)。

普贤菩萨之“大行”,是指他在实践佛法宏旨(普度众生)方面极为尽心尽力,再难也不中断、再苦也不停止。

因此,人们朝拜九华山,真正的意义在于敬仰并学习地藏菩萨那种大愿心;朝拜普陀山,真正的意义在于敬仰并学习观音菩萨那种大胸怀;朝拜五台山,真正的意义在于敬仰并学习文殊菩萨那种大智慧;朝拜峨眉山,真正的意义在于敬仰并学习普贤菩萨那种大践行。

其实,这四位菩萨是代表修行佛法的四项要求,即:

一要像地藏菩萨那样立下宏大的愿心——修行佛法不是为了自己一个人,而是为了天下苍生;

二要像观音菩萨那样具备广阔的胸怀——无论是亲人、仇人、好人、坏人,都要一视同仁地为之解除痛苦,带去快乐。并且在这样做的时候,还不要以菩萨自居,要不分彼此,以众生的痛苦为痛苦、以众生的快乐为快乐;

三要像文殊菩萨那样具有高度的智慧——努力领悟空有观、因果观、世间法、出世间法等所有佛法真谛(其中所蕴涵的哲理);

四要像普贤菩萨那样付诸行动——持之以恒、永不懈怠地将佛法真谛用于实践,兢兢业业地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立下了宏大的愿心,即使没有前往九华山,也等于见到了地藏菩萨;只要我们具备了广阔的胸怀,即使没有前往普陀山,也等于见到了观音菩萨;只要我们具有了高度的智慧,即使没有前往五台山,也等于见到了文殊菩萨;只要我们切实遵循佛法努力实践,即使我们没有前往峨眉山,也等于见到了普贤菩萨。

反过来说,倘若我们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甚至损人利己,那么,即使天天朝拜九华山,又怎么能见到地藏菩萨呢?

倘若我们小肚鸡肠,对别人的疾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偶尔做了一点好事就大事宣扬,居功自傲,甚至要别人感恩戴德,那么,即使天天朝拜普陀山,又怎么能见到观音菩萨呢?

倘若我们自以为很有知识,不去认真思考、深刻领悟宇宙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那么,即使天天朝拜五台山,又怎么能见到文殊菩萨呢?

倘若我们学习了各种理论,甚至能把佛教经典倒背如流,却只会夸夸其谈,而不付诸造福他人、造福社会的实际行动,或者有所行动却中途退却,半途而废,那么,即使天天朝拜峨眉山,又怎么能见到普贤菩萨呢?

佛法其实是最博大、最精深的哲理,也可以说是最广义的教育学。

佛法不是空洞而浅薄的道德说教,因为佛法不是简单地劝喻人们积德行善,而是以深邃的哲理阐释宇宙真谛和人生意义,让人们在明白道理的基础上,在利人利己的实际行动中,化除各种各样的烦恼,享受无与伦比的幸福。

因此,学佛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质,只要深入领悟佛法的真理并付诸造福社会的实际行动,即使不是僧人,也不是居士,他已经在佛门之内了。

须知,菩萨并不是神,而是具有极高精神境界的人。我们每个人,只要具备宏大的愿心、宽广的胸怀、高度的智慧,并真心诚意付诸实际行动,就已经成为“因地菩萨”了。

所谓“因地菩萨”,就是具备了菩萨的善因。如果能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持之以恒,最终达到菩萨般的境界,那么自己就成为菩萨了。

体悟佛的教诲,学习佛的榜样,关注社会,关心他人,致力行善,杜绝作恶,逐步升华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生,这才是我们朝山拜佛真正意义之所在啊!

3
文章点评
2022-06-11
佛教安葬方式之一“坐缸”
近几年,各地纷繁呈现某位法师去世后坐缸数年而效果不坏肉身的报导,好像坐缸变成肉身不坏的必备条件或代名词,致使许多佛教信徒也格外热衷于坐缸,把坐缸当作佛.. <详情>
2022-03-11
祈福的四种方法
培福有福大多数人都喜欢享福,所以人老了,就要享老福;儿女孝顺,就享儿女福;太太贤惠,享太太福;丈夫可敬,享先生的福。一般人的观念总认为有福不享的人是傻.. <详情>
2022-03-11
僧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世人多羡慕僧人,就连宋朝的仁宗皇帝也说:“若得为僧,出入于金门之下,行藏于宝殿之中。春听莺啼鸟语,妙乐天机;夏闻蝉噪高林,岂知炎热;秋睹清风明月,星灿.. <详情>
2022-03-11
修行的人过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
问:修行的人过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那是为何?成刚法师开示:过午不食,就是所说的持斋,斋就是和佛法相应之意。由于饮食也是五欲之一,贪著饮食只能增益存亡。.. <详情>
2022-03-11
普贤菩萨为什么坐骑是“六牙白象”?
普贤菩萨多以六牙白象为坐骑,与骑乘狮子的文殊菩萨,同为毗卢遮那佛之胁士,合称为华严三圣。普贤菩萨代表悉数菩萨行德本体。白象代表愿行殷深,勤劳不倦;六牙.. <详情>
2022-03-11
净慧长老:醒悟人生,贡献人生
讲台后边的横幅上说是要我讲日子禅的真理,连我自个都莫明其妙,不知道日子禅的真理究竟是什么。我想,既然是说日子禅,往常我讲日子禅离不开两句话:在日子中修.. <详情>
2022-03-11
真实的修行,源于体验
修行和做研究不一样,研究要讲究理论严谨,要讲究证据,修行是一种生命体验,那他要去哪里给你找证据呢。所以禅宗才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要去体验,比如说.. <详情>
2022-03-11
详解地藏法门
1、《地藏经》的功用分为二种:1.1《地藏经》是一部记载着万物众生其生、老、病、死的进程,及怎样让人自己改变命运以妙手回春的方法,并可以超拨过去世的冤亲借..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