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念普门品和地藏经,这两部念多了比较有感情。观音菩萨也是有感情的菩萨,人也是有感情的人。如果没有感情,人好像枯木一样,那不是修行人。
有个故事,说有个老婆子供养一个禅师,每天送饭给他。三年后,老婆子要考验禅师,就叫他女儿去送饭。送饭时,顺便抱住禅师,看他怎么说。她女儿就去了,抱住禅师,问禅师什么感觉,禅师说: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
>老婆子听了,说,三年供养一个俗汉,就把茅棚烧了。
枯木寒岩,大家去看这个场景,就是枯死的场景,没有任何生机。所以老婆子觉得错了,修行人不能没有生机。但是你说太有感情,被年轻的女抱住,起心动邪念,那也不行。那也是世俗人,看女人动了邪念。到底要如何?这就是公案。
所以佛法就是把握心理的很准确。像菩萨的感情,又不是世俗,又不离开世俗。这就是需要普门品了。
其他经讲道理讲的多,般若经。普门品地藏经就不一样,有个有感情的观音和地藏。还有民间妙善公主的传说,西游记的观音,白蛇传的观音。都让人觉得佛法不是生硬的。
世俗人的礼仪,就是客套。但是还是差一点智慧。好像过寿,大家请客,你请我我请你。请客就有杀业。变成不干净的业夹杂在里头。但菩萨的感情,就没有不干净的业。
比如有人对你有恩,念念经,保佑他平安,也是报恩方式。有怨气,念普门品化解也是相处的方式。很多人感情不长久,就是夹杂了一些私人的贪嗔痴里头。这时就需要观音菩萨。
比如做生意,多念观音给客户,就有回头客。这也是交流感情的方式。
所以大家勤念经,多念经给现生者。念地藏经也可以回向给往生者,这也是沟通感情方式。一个人死了,去另一个世界,你想他想到生病也没有用,那就念地藏经。你爱他,也帮不上忙,那不如念普门品回向给他。这就是修行人的情感。才是多情乃佛心。
不同俗情,不离俗情,
慈悲悯人,多情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