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什么是大乘和小乘佛教,什么是盂兰盆节

佛教常识

大乘释教亦称“大乘教”,略称大乘”,梵文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等。因能运载无量众生抵达菩提涅磐之彼岸,成果佛果,故名。在释教的声闻、缘觉和菩萨乘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历史上的北传释教均以大乘为主。而现代一些学者狭义的大乘释教则专指汉传释教,并与南传、藏传(密乘)组成现代释教的三大语系。

 大乘释教包含信、愿、行、证四个阶次的修学。大乘菩萨道修学,从十信位圆满后,入初住位的施舍,然后进入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修六度,因为善常识摄受而入不退转住(第七住),亲证第八识如来藏心。自尔后便有第十住见性、十行十回向后入初地,地地增上,最后在最后身菩萨时,坐菩提树下,成果四智圆明的佛果。易行道的净土法门则以信愿念佛为主,净业三福为辅,仰承佛力往生得不退转后,再回娑婆修菩萨道直至成果无上菩提。大乘佛法以亲证诚心阿赖耶识为底子标的,在亲证诚心后,便踏上内门修六度万行的菩萨道。菩萨以四摄法(施舍、爱语、搭档、利行)为便利摄受众生,修学三乘菩提,普渡众生。

小乘教以罗汉的解脱为方针,大乘教则以菩萨道的圆满--成佛为方针。所以,菩萨之道,深广无尽,其主要内容为:菩萨,发菩提心,行六波罗蜜多,历十地而成佛。依据《大智度论》的三句话可以总括大乘:1.悉数智智相应作意--悉数智智即是无上菩提;2.大悲为上首--发大悲心以普济众生之苦;3.无所得为便利行--体证缘生空无我之义,忘我而为众生执役,严净国土。

大乘释教以佛陀的遗留准则(三法印或进一步总结的一实相印),来发挥佛陀众生相等,慈航普度,自觉觉他,利益救度悉数众生为意图之本怀--菩萨道的菩提心。修持与教理体系上,大乘释教更精深圆满,境界广阔无艮,修行果位直趋无上菩提。大乘释教的教义在小乘根底上,进一步开显了中道实相、八识与如来藏,六度万行与菩萨道,专心本净,众生相等众生亦可成佛等思维。从小乘的四谛、十二因缘到唯识学如来藏,三乘佛法一以惯之却在博大精深程度上节节增上,构成了完好的释教体系。弘法办法上,大乘释教注重信仰与实践,强调脚踏实地,因地因人制宜(四悉檀),大乘释教灵活敞开、慈善相等、普渡众生、贴近生活。佛在古印度传达释教教义,其很重要的一个思维是众生相等,慈善普度的理念,以对立婆罗门教的粗野种姓隔离的等级制度。而此相等与普度的思维集中体现在大乘教义里。总而言之,大乘是佛陀教导的底子精神所在。

 佛祖释伽牟尼涅盘之后,释教就渐分为小乘释教与大乘释教。大乘释教寻求菩萨道的普渡众生,求无上菩提的佛果。小乘释教强调修炼自我的声闻乘,以罗汉的解脱为方针。大乘和尚根本食素,小乘和尚可食“三净肉”。大乘和尚和小乘和尚尽管都是虔诚的释教徒,但却因宗派不同,一直争论不休。

 佛祖在世的时分,现已提到未来大乘释教就在我国,而后传达世界。

大乘释教的精神是利益众生,把将众生在苦难中挽救出来。我国若干千年来灾祸重重,而在此大乘释教发挥了重要的效果,群众在佛门之中得到无尽的法益,灾祸和痛苦得到了安慰,深受高兴。奠定大乘释教在我国的重要地位,故出现了户户观世音,家家弥勒佛。

大乘释教在我国原有仁、义、礼、智、信的教育根底,增添了菩萨行的教育。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发心修行至于福德有余,深涉国家社会服务人群,宏法利生,令悉数有情,也能醒悟真理。

以广行六波罗蜜多来老练自己,以广行四摄事施舍、爱语、利行、搭档去老练其他悉数有情,胸怀广阔而行事细腻是其特性。整个大乘释教便是透过六度、四摄,积极地提高自己慈善和才智的才能,福德资粮和才智资粮的培育。自利益人,也提高人们量大福大,心大积德行善大的博大胸怀,不管施舍一钱,甚至常施恩惠于万众,不望其报,於悉数有情起如自己相等之心,福慧双运。故此,大乘释教影响了我国历代无数民众,为国家和平和安康做出巨大的奉献。

盂兰盆法会是依据《盂兰盆经》,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办,以佛法供养三宝的积德行善,回向现生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超度历代考妣宗亲能速超圣地、莲品增上的释教仪式。‘盂兰’为倒悬之义,表示饿鬼的痛苦如人倒悬一般;而‘盆’则为救护的器皿,所以盂兰盆有‘救倒悬’、‘解痛苦’的含义,意即用盆之类的器皿盛食供佛奉僧,以救倒悬之苦。

据《盂兰盆经》载: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连尊者,以天眼通观见他的母亲投生饿鬼道,皮骨相连,日夜遭受痛苦,所以手持钵饭给母亲食用;但是目犍连的母亲因以恶业受报的缘故,饭食还没入口,就悉数变成火炭。目犍连尊者为挽救母亲脱离苦趣,所以向佛陀请示挽救的办法。

佛陀乃指示目犍连尊者于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结束日,以百味饮食、床敷卧具,放置于盆中,供养三宝,仗此积德行善,能使现在爸爸妈妈寿命百年无病,无悉数苦恼的忧患,甚至七世爸爸妈妈得以脱离饿鬼道的苦趣,生人天中,享用福乐。

目犍连尊者依佛陀的慈示奉行,终于使他的母亲得以脱离饿鬼的苦趣。仁慈的目犍连尊者将此景象告知佛陀,将来佛门弟子行孝顺的方式,也应该奉盂兰盆供养。因为这个因缘,佛陀再次慈善叮嘱嘱咐:‘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爸爸妈妈,甚至七世爸爸妈妈,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爸爸妈妈,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爸爸妈妈长养慈祥之恩。’后世遂于七月十五日举办盂兰盆法会,斋僧供佛,沿习成例。

2
文章点评
2022-06-11
佛教安葬方式之一“坐缸”
近几年,各地纷繁呈现某位法师去世后坐缸数年而效果不坏肉身的报导,好像坐缸变成肉身不坏的必备条件或代名词,致使许多佛教信徒也格外热衷于坐缸,把坐缸当作佛.. <详情>
2022-03-11
祈福的四种方法
培福有福大多数人都喜欢享福,所以人老了,就要享老福;儿女孝顺,就享儿女福;太太贤惠,享太太福;丈夫可敬,享先生的福。一般人的观念总认为有福不享的人是傻.. <详情>
2022-03-11
僧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世人多羡慕僧人,就连宋朝的仁宗皇帝也说:“若得为僧,出入于金门之下,行藏于宝殿之中。春听莺啼鸟语,妙乐天机;夏闻蝉噪高林,岂知炎热;秋睹清风明月,星灿.. <详情>
2022-03-11
修行的人过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
问:修行的人过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那是为何?成刚法师开示:过午不食,就是所说的持斋,斋就是和佛法相应之意。由于饮食也是五欲之一,贪著饮食只能增益存亡。.. <详情>
2022-03-11
普贤菩萨为什么坐骑是“六牙白象”?
普贤菩萨多以六牙白象为坐骑,与骑乘狮子的文殊菩萨,同为毗卢遮那佛之胁士,合称为华严三圣。普贤菩萨代表悉数菩萨行德本体。白象代表愿行殷深,勤劳不倦;六牙.. <详情>
2022-03-11
净慧长老:醒悟人生,贡献人生
讲台后边的横幅上说是要我讲日子禅的真理,连我自个都莫明其妙,不知道日子禅的真理究竟是什么。我想,既然是说日子禅,往常我讲日子禅离不开两句话:在日子中修.. <详情>
2022-03-11
真实的修行,源于体验
修行和做研究不一样,研究要讲究理论严谨,要讲究证据,修行是一种生命体验,那他要去哪里给你找证据呢。所以禅宗才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要去体验,比如说.. <详情>
2022-03-11
详解地藏法门
1、《地藏经》的功用分为二种:1.1《地藏经》是一部记载着万物众生其生、老、病、死的进程,及怎样让人自己改变命运以妙手回春的方法,并可以超拨过去世的冤亲借.. <详情>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