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初学佛学的人都应该知道和掌握的常识和知识

佛教常识

初学佛学的人都应该知道和掌握的常识和知识

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为礼,以示敬意。对佛法信众言,这是最了解不过的招呼方法,合十的动作,不只可以达到收摄心里的效果,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形象,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节之一。除了遇到人可以合十表示问好、打招呼之外,假如通过法师身旁、或穿越大殿佛前,也可以合十的姿态,稍稍欠身通过,表示自己的礼貌与尊重。

此外,咱们写信时,用“某某人合十”作为信末署名,也是一种表达谦逊、恭谨心意的好办法。操手当咱们倾听长者大德说话时,也可以双手合十表示恭顺。假如谈话的时刻较长。则可以把手放在腹前。改成操手(放掌)姿态,这样也能让人摄心,不会散漫没精力。具体办法为:双掌平放,手心朝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置于腹部前方。双手高度要适中,约为肚脐上方一寸,不然太高予人严重严厉之感,太低又显得很没精力。双手不要贴紧腹部,不然看起来会很不天然。顶礼向佛、菩萨或上座行此礼。

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舒两掌过额承空,手掌向上,以示头触佛足,恭顺致诚,就是俗话说的“心悦诚服”。问讯佛教徒素日在正式场合见到师父或长者大德,可以心悦诚服行跪拜礼,但假如师父正在行走,或在吃饭、说话、讲演时,则可以用问讯的方法替代,相同能表达忠诚的心意。首要忠诚地合起双掌,目光注视中指指尖。然后向下折腰约九十度,当要直起身子来时,合十的双手也同时变换姿态。以左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盖住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悄悄相触摸,食指尖也悄悄相触摸,食指与大拇指刚好略呈三角形状。

此时,双手的姿态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萨供花一般,充满了恭顺吉祥。双手保持这个姿态通过胸前,一直抬高到眉心(但不触到额头),这也表示把佛菩萨供到顶上,有着忠诚、恭顺而谦善的态度。随后再悄悄将手放下,到胸前回复合十姿态,然后放下双掌。

佛教常识

1、佛陀耶:简称佛陀或佛,义为觉者,即自觉,觉他,觉行满意。故佛陀是三觉具足的大圣人。

2、菩提萨埵:简称菩萨。义为觉有情,即大觉的众生。是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圣人。

3、缘觉:是听了十二缘由而觉悟人生真理的。­

4、声闻:是听佛说四谛法的音声而悟道的。­

5、阿罗汉:是梵语,华译为无生、破恶、应供三义。­

6、菩提:义为觉为道,即觉道所证的才智。­

7、菩提心:即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叫做菩提心。­

8、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

9、全部智智:佛的才智称为全部智智。因佛能遍知人间和出人间超才智。­

10、全部有情:全部有情众生。(有情是有生命的动物。)­

11、一阐提:无善根、不信佛法的人。­

12、二执:我执(又叫人我执),法执(又叫法我执)。­

13、二空:我空(悟五蕴无我的真理),法空(悟诸法缘生性空的真理)。­

14、二障:烦恼障(妨碍涅槃),所知障(妨碍真知之智)。­

15、二乘:声闻乘,缘觉乘。­

16、三乘:菩萨乘与声闻乘、缘觉乘,合称为三乘。­

17、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合称为五乘。

­18、三毒:贪、嗔、痴,能毒害身命与慧命,叫做三毒。­

19、三学:戒学,定学,慧学。(又叫做三无漏学。)

­20、三身:佛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应化身。­

21、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22、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

23、三慧:闻慧,思慧,修慧。­

24、三藏:经藏(修多罗);律藏(毗奈耶);论藏(阿毗达磨)。­

25、三恶道:阴间,饿鬼,畜生。­

26、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名三宝。­

27、大乘:是菩萨的法门,以救世利他为主旨。­

28、小乘:是声闻的法门,以修身自利为主旨。­

29、三业:身业,口业,意业。­

30、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是小乘的三法印。(再加大乘诸法实相为四法印)

­31、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

32、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33、四等:即四无量心。(一)慈无量心,(二)悲无量心,(三)喜无量心,(四)舍无量心。­

34、四恩:爸爸妈妈恩(家庭),众生恩(社会),疆土恩(国家),三宝恩(宗教)。­

35、菩萨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36、四德:常,乐,我,净。

­37、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38、四念住:(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

39、四姓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40、四种阿含经: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杂阿含。­

41、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42、五欲:财,色,名,食,睡。­

43、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44、五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

45、五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

46、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47、五盖:贪盖,嗔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法盖。­

48、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49、五恶见:

(一)身见(萨迦耶见),

(二)边见(执常,执断之见),

(三)邪见(谤因果,坏善事),

(四)见取见(非果计果),

(五)戒禁取见(非因计因)。­

50、六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恶见。­

51、十惑: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亦名十使。­

52、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53、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54、六衰: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能衰耗人之真性。

­55、六道:天,人,阿修罗,阴间,饿鬼,畜生。­

56、十法界:佛陀,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阴间,饿鬼,畜生。­

57、六波罗蜜:即六度的异名,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58、六和: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见和同解。­

59、六相: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

60、六时:昼三时(晨朝,日中,日没。)夜三时(初夜,中夜,后夜。)

­61、六道四生:六道中有胎、卵、湿、化的四类众生。­

62、六难:

(一)遇佛世难,

(二)闻正法难,

(三)生好心难,

(四)生中国难,

(五)得人身难,

(六)具诸根难。­

63、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64、阿弥陀佛:译意是无量光、无量寿,故亦称无量寿佛。­

65、僧伽:义为‘和合众’,指出家和尚六和共住。­

66、达磨:义为‘法’,指佛法之法,即经典。­

2
文章点评
2022-06-11
佛教安葬方式之一“坐缸”
近几年,各地纷繁呈现某位法师去世后坐缸数年而效果不坏肉身的报导,好像坐缸变成肉身不坏的必备条件或代名词,致使许多佛教信徒也格外热衷于坐缸,把坐缸当作佛.. <详情>
2022-03-11
祈福的四种方法
培福有福大多数人都喜欢享福,所以人老了,就要享老福;儿女孝顺,就享儿女福;太太贤惠,享太太福;丈夫可敬,享先生的福。一般人的观念总认为有福不享的人是傻.. <详情>
2022-03-11
僧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世人多羡慕僧人,就连宋朝的仁宗皇帝也说:“若得为僧,出入于金门之下,行藏于宝殿之中。春听莺啼鸟语,妙乐天机;夏闻蝉噪高林,岂知炎热;秋睹清风明月,星灿.. <详情>
2022-03-11
修行的人过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
问:修行的人过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那是为何?成刚法师开示:过午不食,就是所说的持斋,斋就是和佛法相应之意。由于饮食也是五欲之一,贪著饮食只能增益存亡。.. <详情>
2022-03-11
普贤菩萨为什么坐骑是“六牙白象”?
普贤菩萨多以六牙白象为坐骑,与骑乘狮子的文殊菩萨,同为毗卢遮那佛之胁士,合称为华严三圣。普贤菩萨代表悉数菩萨行德本体。白象代表愿行殷深,勤劳不倦;六牙.. <详情>
2022-03-11
净慧长老:醒悟人生,贡献人生
讲台后边的横幅上说是要我讲日子禅的真理,连我自个都莫明其妙,不知道日子禅的真理究竟是什么。我想,既然是说日子禅,往常我讲日子禅离不开两句话:在日子中修.. <详情>
2022-03-11
真实的修行,源于体验
修行和做研究不一样,研究要讲究理论严谨,要讲究证据,修行是一种生命体验,那他要去哪里给你找证据呢。所以禅宗才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要去体验,比如说.. <详情>
2022-03-11
详解地藏法门
1、《地藏经》的功用分为二种:1.1《地藏经》是一部记载着万物众生其生、老、病、死的进程,及怎样让人自己改变命运以妙手回春的方法,并可以超拨过去世的冤亲借.. <详情>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