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恒当依欢喜,能散即圆满

太桥旦曾堪布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三、恒当依欢喜

衡量修心进步的第三个标准是“恒当依欢喜”。

有生以来,我们虽然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快乐,但往往很难掌控自己的心态,因为情绪会随着外境的变化而波动不已——得到就会喜悦,失去就会悲哀;成功就会高兴,失败就会消沉;遇到顺境就得意忘形,遭逢逆境就灰心丧气。我们的心就像一头牛,鼻子上被拴了一根绳,别人牵向哪里就去往哪里,自己毫无自由。“恒当依欢喜”的意思就是作为一个修行人,无论得失、成败、苦乐、顺逆,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欢喜心,不仅要做到“荣辱不惊”,更要做到“荣辱皆喜”。

在世俗的观念里,顺境欢喜、逆境沮丧才是正常的、天经地义的。《修心七要》要求我们改变这个习惯,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保持欢喜,尤其在逆境中,更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这样的要求是不是有点不近人情呢?不是的,这个要求非常合理。身为修行人,我们有两个任务必须完成:一个是积累福德资粮,一个是净除罪障。要完成这两个任务,一切对境都是修行的助缘。遇到逆境更应当勇敢、乐观地面对,因为逆境能以更高的效率帮助我们积累福德、消除罪障,这不值得欢喜吗?还记得无著菩萨的《快乐之歌》吗?身为大乘行者,我们要常常把这首歌唱给自己听——“无论如何皆快乐”。

1.渴望与担忧

谁都愿意高高兴兴地过一辈子,但为什么总是难以保持这份欢喜心呢?根源就是我执。我执导致我们沉浸在两种情绪中不能自拔:一个是渴望,另一个是担忧。

因为有对“我”的执着,所以“我”要成功、“我”要幸福、“我”要得到、“我”要健康、“我”要发财等,这就是渴望。一旦这一切不能如愿以偿,立刻就会转为担忧,这两种情绪阻碍了我们的欢喜。如果没有了我执,谁失败?谁成功?谁失去?谁得到?一切都无所谓了,人生就会变得轻松自在,欢喜心就会自然现前,这就是修行进步的征兆。

阿罗汉破除了人我执,所以他们的境界是无忧无虑、恒常欢喜的。初地菩萨以上的圣者更是如此,不仅内心没有“我”,外在的显现也能视为如幻如梦,一切都是幻象,还有什么值得担忧和渴望的呢?虽然佛陀也会说“我在王舍城灵鹫山……”但是佛陀的“我”跟凡夫的“我”全然不同,佛陀所说的“我”并非实有,只是名言上的假我。

对于我们凡夫而言,在我执没有彻底根除之前,渴望与担忧是不会消失的。但随着修行的进步,渴望与担忧的程度可以逐渐降低,欢喜心则会随之增长。反过来说,如果总是渴望与担忧,修行就不会进步,只能愁眉苦脸地过一辈子。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他为了国家大事总是忧心忡忡。王宫外有一个乞丐,活得非常开心,每天清晨唱着歌出门要饭,傍晚唱着歌回家睡觉。国王看见这个情景很郁闷,就问一个大臣:“我拥有广阔的国土,至高的权力,财宝无数,妻妾成群,为什么总是高兴不起来。那个乞丐连一顿饱饭都没有保证,为什么老能这么高兴?”大臣回答说:“我有办法能让这个乞丐再也高兴不起来。”国王很好奇,就命令大臣去实施。于是大臣准备了一个钱包,里面放了99块金币,悄悄丢在乞丐家门口。乞丐要饭回来,看到钱包,打开一看:“哇!”顿时心花怒放、欣喜若狂,赶紧把钱包拿回家。然而从此刻开始,乞丐真的再也高兴不起来了。因为对于乞丐来说,99块金币难以保管,他既没有仓库,也没有保险箱,总是担忧金币会丢失。同时,乞丐还感到不满足,心里产生了强烈的渴望:“为什么只有99块?要是凑足100块该多好啊……”于是乞丐为了再找一块金币而四处奔波。但是对于一个乞丐来说,找到一块金币谈何容易?从此以后,国王再也没有听到过乞丐的歌声。于是受到了很大启发:“原来欢喜跟物质无关,而是取决于自己的心。”

如果我们总是陷于渴望与担忧,就会像乞丐捡了钱一样,永远也欢喜不起来。如果能把一切成败得失都观成缘起性空、如幻如梦,这当然很好。即使暂时达不到这个境界也没关系,我们可以用无常的观点减少渴望与担忧——因为无常,人生一定会起起落落,乐极一定会生悲,苦尽一定会甘来。违缘再可怕,幸运的是它是无常的,早晚会过去,有什么可担忧的?成功再辉煌,不幸的是它也是无常的,迟早会消失,有什么值得渴望的?一旦我们驱散了渴望与担忧的乌云,欢喜的阳光自然会照亮我们的心。

2.逆境当欢喜

“恒当依欢喜”的重点是要做到在逆境中保持欢喜,关于这一点,我们在第三要中已经做了详细的阐述,这里做一点补充。

“逆境当欢喜”并不是在自我安慰,而是因为我们明白了因果的规律——一切逆境都源于过去世的恶业,如密勒日巴尊者所说:一个人千辛万苦积累的财产,最终自己未能享用,这正好证明了业力的真谛。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在逆境中就能高兴起来——只要忍受一下逆境,我们的恶业就会不停消除,这难道不值得欢喜吗?

有些人一生作恶,却总是事事顺心,恶报并没有出现,这种现象在佛菩萨和圣者眼里并非侥幸,而是非常倒霉的事。因为这意味着他们今生作恶的果报要往后世拖延,而恶业的利息很高,越拖延越会增长,他们在漫长的来世一定会承受更加深重的恶报,这当然是非常倒霉的事。从这个角度来看,造了恶业能得到现世报是幸运的,恶业等于在现世就消除了。因此,逆境是值得欢喜的。

不仅如此,按照“自他交换”的要求,大乘修行人在逆境中要鼓起勇气、充满欢喜,这样发愿:“愿所有众生的逆境由我一人承担,把一切顺境奉献给众生。”以毫无回报之心、纯粹的利他之心来承担逆境的痛苦,这才符合《修心七要》倡导的菩萨精神。如果在承担时有贪图回报之心,如这样想:“我今天替你承担了那么多,你明天得请我吃大餐。”总是这样斤斤计较,那就永远也欢喜不起来了。

很多大德的心像棉花一样柔软,像阳光一样温暖,像微风一样自在,像虚空一样广阔,像水晶一样清净,跟他们相处时,总能感到难以言喻的加持力。无论遇到什么逆缘,他们总是充满欢喜。这就是修心成就的有力证明,是我们应当效仿的榜样。如果我们碰到顺境就兴高采烈,遭遇逆境就愁眉苦脸,说明我们的修行毫无进展。

四、能散即圆满


衡量修心进步的最后一个标准是“能散即圆满”。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大乘行者,即使在心态偶尔散乱的时候也能够保持菩提心,不会出现违背菩提心的言行。此处的“圆满”不是指修行圆满或证悟佛果,而是指菩提心扎实、稳固、没有退失的一种征兆。这样坚持下去,大有获得成就的希望。在五力当中,如果串习力的修持很到位,就可以做到“能散即圆满”。

此处,蒋贡康楚仁波切为我们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一位骑术娴熟、经验老到的骑马高手,即使偶尔遇到险情,如马忽然受到了惊吓,导致骑手失去平衡,也可以本能地控制自己,不会从马上摔落。因为他的骑术已经熟能生巧了。

同样,如果大乘行者不分昼夜地精进修行,串习力强而有力,即使偶尔遇到逆境,一时出现了散乱或放逸,也不会出现违背菩提心的言行,甚至不会生起违背菩提心的念头。这是检验修心的最后一个标准。

比如说,一个仇人毫无征兆地对我们发动了突袭,对我们大声辱骂。这时,我们心里虽然一时有些慌乱,没能立刻修持忍辱或生起慈悲,但也没有生起嗔恨,这就说明我们的菩提心修持已经非常娴熟了,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这就属于“能散即圆满”。

这样的境界从何而来?由串习力而来。菩提心的修持不能仅仅局限在佛堂里,而要扩展到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比如说,每天早上醒来,都以呼吸的方式修持自他交换;晚上入睡前,都观想把自己的功德毫无回报地给予他人;做每件事之前都会考虑如何利他;遇到逆境时,能把第三要的窍诀实修实用。每天这样坚持不懈,必然能做到“能散即圆满”。

对修心而言,越经历艰苦的逆境,越能增长菩提心的力量。如古语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对于大乘行者来说,这个“大任”就是生起菩提心。比如说,恶劣的生存环境、各种不公平的待遇、多病的身体、污染的空气、拥堵的路况、严寒与酷暑,乃至家里出现几只蚊子、一群蟑螂,这些都是修持菩提心的最佳助缘。

以上就是检验修心进步的四个标准。我不得不再一次感叹:“生活在当今时代,如果没有《修心七要》,我们如何承受越来越重的压力呢……”当今的物质文明虽然越来越发达,但我们的生活负担却越来越沉重,工作越来越繁忙,心灵越来越疲惫和迷茫,很多人患上抑郁症就是一个证明。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最有效的灵丹妙药就是《修心七要》,不仅能释放我们的压力,充实我们的内心,愉悦我们的精神,更能引导我们解脱轮回,走向光明的涅槃之路。

真切盼望大家能够珍重这个无上法宝。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5
文章点评
2022-02-21
《修心七要》广释(下)一一舍命护二事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舍命护二事世间人为了名和利这两件事,往往会舍弃生命,因为世间人不明白这样的道理:第一,名和利都是无常且非常靠不住的。第二,为了追求名.. <详情>
2022-02-17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四行胜方便,所遇修道用(三)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二)忏悔罪业我们遭遇到的疾病、贫穷、危难等种种恶缘,都是源于过去世的罪业——由于曾经伤害过很多生命,所以造成如今重病在身;由于过去.. <详情>
2022-02-16
《修心七要》广释(中)一一转欲自稳重(二)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二、论典中关于“转欲自稳重”的内容《佛子行三十七颂》说:若不细查己过失,道貌岸然行非法,故当相续恒观察,断己过是佛子行。如果没有观察.. <详情>
2022-02-16
《修心七要》广释(中)一一不应说缺陷,全莫思他过(一)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佛法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能有机会一起学习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的《大乘修心七要初学易入菩提之道》,这不仅是今生,.. <详情>
2022-02-16
《修心七要》广释(中)一一为乐莫求苦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为乐莫求苦这句教言的释文是这样的:“如果在自己的亲朋好友去世的时候,自己想到的却是:这下他的衣食、财务、法本等终于可以归我所有了!在.. <详情>
2022-02-16
《修心七要》广释(中)一一第六要小结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第六要小结如果此生没有能够发起菩提心会怎么样?《修心七要》的目的是指导我们发起菩提心。那么,一个修菩提心的人会得到什么?生活条件会大.. <详情>
2022-01-21
《修心七要》广释(下)一一初后行二事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初后行二事通过学习《修心七要》,我们的自私越来越减少,利他之心越来越增长,以此为基础,逐渐生起菩提心,这就是学习《修心七要》的最终目.. <详情>
2022-01-12
《修心七要》广释(下)一一遇违缘修一(三)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五.修行要循序渐进我们一定不能在遇到违缘时这样想:我在没有学佛修行前,身体好,财产丰富,亲人朋友很多,现在我学佛了,变得这么瘦弱,财.. <详情>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