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母大孔雀明王像)(现代)
《大孔雀明王经》是唐.不空译本的正名
唐不空“孔雀经”译本至今已经流传千余年了。其经名多有变化。如经名为《大孔雀明王经》、《佛母大孔雀明王经》、《金曜大孔雀明王经》、《佛母孔雀明王经》、《孔雀明王经》、《明王经》等等。这些经名都为这部经文增添了光彩。但是,认真的说《大孔雀明王经》才是不空译本的正名!
①、公元771年,不空大师曾给唐代宗皇帝写奏折,汇报自己奉命翻译佛经的成果。有记载:大历六年十月十二日特进试鸿胪卿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上表。《三朝所翻经论入目录流行表》一首,所述三朝翻经总七十七部凡一百一卷并都目一卷。
这其中就包括《大孔雀明王经》三卷。经名用的是《大孔雀明王经》。经前没有“佛母”二字。此即是当时不空大师为自己翻译的“孔雀经”所用的经名。宝应元圣文武皇帝(唐代宗)批:“其所译经宜宜付中外。入《一切经目录》。”
②、延历二十四年(公元805年)入唐学法沙门空海“幸遇青龙寺灌顶阿阇梨法号惠果和尚,以为师主。”
《大同元年十月二十二日入唐学法沙门空海上表》(公元806年)入唐学法沙门空海大同元年清来经律论疏章传记,并佛菩萨金刚天等像、三味耶曼陀罗、法曼陀罗、传法阿阇梨等影及道具,并阿阇梨付属目录,都合六种。就中,新译等经都一百四十二部二百四十七卷…。
目录尾并注明:“右一百一十八部一百五十卷大唐特进试鸿胪卿加开府议同三司封肃国公赠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和尚译。”所付目录其中就有《大孔雀明王经》三卷。经前没有“佛母”二字。
③、巨唐大中十一年月日(公元851年)江州园城寺沙门圆珍。《日本比丘圆珍入唐求法目录》。其中就有《大孔雀明王经》三卷,《大孔雀明王画像仪轨》一卷。经文前没有“佛母”二字。
④、巨唐大中九年十一月十五日(公元849年)《日本国上都延历寺僧圆珍求法目录》。青龙寺求法目录:其中有《大孔雀明王经》三卷。经名前没有“佛母”二字。
⑤、日本天安三年岁次己卯四月十八日(公元859年)《日本国上都比睿山延历寺比丘圆珍入唐求法总目录》。其中就有《孔雀王坛场法式》一卷义净译;《大孔雀明王经》三卷不空译。经名前没有“佛母”二字。
⑥、于时元庆九年正月二十八日(公元878年),元庆寺沙门安然集《诸阿阇梨真言密教部类总录》(上下卷)。在《真言密教总目录》卷上收录提为“佛母孔雀王法三”:有《大孔雀明王经》三卷、《注大孔雀明王经》三卷、《佛说大金色孔雀王咒经》一卷、《大金色孔雀王咒经》一卷、《大孔雀王咒经》三卷、《孔雀王咒经》二卷、《孔雀王咒经》一卷》、《佛说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一卷、《梵字孔雀王真言》一本。这是在日本僧在当时收录最全的“孔雀经”集。在不空译本经名前没有“佛母”二字。
但是,在《大孔雀明王经》三卷诸多处叙述时都加有“佛母”。如“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上”。例如在卷上、卷中有“佛母大孔雀明王”、“佛母大孔雀明王陀罗尼”、“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佛母大孔雀明王心陀罗尼”等。在卷下除了以上叙述外,还有“佛母大孔雀明王法”、“佛母大孔雀明王力”等。经文中诸多的“佛母大孔雀明王”论述”,使“佛母”与“大孔雀明王经”这两个关键词语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所以,在有些记载中就出现了《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之经名。
①、唐.慧琳法师,师不空三藏。以注释佛典中之读音与解义较难之字成《一切藏经音译》。此书之撰写,始自贞元四年(788),完成于元和五年(810)。
在《新收一切藏经音义》卷第三十八,编入有《佛说大孔雀明王经》三卷、《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前启请法》(兴善三藏译)、《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三卷、《佛说大孔雀王咒经》(义净译)等。在此音义中不空译本经名即《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三卷。
②、承和十四年月日入唐天台宗请益传灯法师位圆仁(公元847年)从公元839年起——公元847年,“九年之间,随分访求得者。”所求经卷目录中就有《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三卷。
所以,不空译本的经名应该是《大孔雀明王经》。而《佛母大孔雀明王经》这个经名,则是流传已久的官名。因为在各个历史朝代的《大藏经》中,均收录有“孔雀经”,而所用名皆是《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文 图:老 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