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大安法师:众生有感 弥陀即应

西有道人

  念佛法门的奥妙,理则上即是感应道交。这是世间上、法界当中最深邃的心性学问,属于悟境的范围,不属于第六思维逻辑的范围。

   我们至诚恳切念佛的心,即能感之机;法界存在一种所应之力量,这种力量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愿力,这就是所应之法。道——是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与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愿体是同体,这就是深邃之道,或曰清净之道。透过同体的渠道,我们跟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交融在一起,能互动沟通,这就叫感应道交。

  明白这个道理后,我们念佛不要去追求什么境界。你在念佛时,能在这句佛号当中找到一种安心,获得一种欢喜,就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欢喜光就在我们身上体现。

  这句佛号我们能够念得绵绵密密,相继不中断,那么这就是阿弥陀佛名号当中的不断光在加持我们,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在念佛的时候,这句名号让我们生起惭愧心、悲痛心、感恩心,这些都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在心性上开显出我们自性善的力量,这就是感应道交。这是一般的用平常心去理解感应道交。

  再就是如果从瑞相、灵验上来看,也是具有的。但这不要去刻意追求。比如我们念佛念得比较清净时,会忽然闻到一种异香。但如果是有心去求,一定闻不到。往往在无心的时候,会忽然传过来。弥陀名号沟通着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在我们无作妙用的心性当中,名号法尔自然地把西方净土的宝香传到我们这个地方。

  音乐、光明、莲华,这些也都是存在的。你出现这些境界,也不要去执著;没有出现这个境界,也不要懊恼。我在弥陀心中念佛,佛在我心中应和;即念即应,妙感难思。是故,吾人念念都是阿弥陀佛就是最好的境界,也是最妙的感应。

3
文章点评
2025-01-25
对“持戒”心生畏惧?你大概误解了戒律的精神
■修行绕不开的基础在佛教的诸多行持当中,戒律是每个佛弟子都必须经历,但同时也让不了解的人心生畏惧的法门。虽然“持戒”是六度当中的第二度,但却不断有居士.. <详情>
2025-01-24
咒语的功德与加持不可思议
“MZ里面的咒多半是鬼神的名号,所以念密咒,常常把些鬼神都找来,我们中国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你把鬼神都招来了,你再没有本事把他送走,这以后就很麻烦,所以.. <详情>
2025-01-23
实修方向…见,修,行!
从佛法实修的角度来说,想得到成就都离不开(见,修,行)这三步。见,修,行,是重要的字词,我们必须要了解。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佛法的究竟见地,目的与目标.. <详情>
2025-01-23
常用佛语的背后的含义!你了解吗?
文:智藏法师你的业障重啊!常听佛教徒讲业障,听久了实在让人害怕,到底佛教讲的业障是什么?真的会为我们带来灾难吗?依照《涅槃经》第十一卷的解释是:“业障.. <详情>
2025-01-23
佛教如何看待“择吉日”?
缘 起“法师!在吗!”“帮算个吉日,在线等!急!”“???”许多人出门办事都讲究一个“良辰吉日”现在就为大家分享如何自行计算“吉日”佛教如何看待“择吉.. <详情>
2025-01-23
想得到25位大菩萨日夜保护?必须具备这两个条件
弥陀化身的善导和尚在其《观念法门》中对此有非常明确的开示:“又如十往生经说,佛告山海慧菩萨及以阿难,若有人,专念西方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我从今已去,常使.. <详情>
2025-01-23
千万不要说这种话,是影响修行的大忌
“修福修慧”《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我们在说话时,也要向佛学习,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不要说。因为佛法认为,.. <详情>
2025-01-23
有些供品能吃,但有一类千万不要吃!
梦参老和尚:上供,供神的东西不要拿来吃。供佛菩萨东西你可以吃,供神的水果等,你都不要吃。懂得这个道理吧?问:那不是浪费了吗?梦参老和尚:你供了,怎么还浪.. <详情>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