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娱乐一下
看图猜成语
五子棋
泡泡龙
连连看
工具箱
佛历查询
藏历查询
藏历查询二
老黄历
拜佛祈愿
首页
分享
社区
招聘
微圈
善书
登录/
注册
搜索
QQ好友群
点评
收藏
梅光羲居士《心经》浅译
西有道人
2020-03-12 14:38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观自在者,是菩萨之名。
般若波罗密多者,乃法门之名也。
般若波罗密多是梵语,若直译之,般若此云智慧也。
波罗密多者,此云到彼岸。盖以众生迷而不觉,日在苦趣者,谓之为此岸。诸佛依智慧,以修行、觉悟正道、离脱苦趣者,名为彼岸也。
深即深浅之深,行即修行也。
照见五蕴皆空者,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是为五蕴。
色蕴者,一切万物,凡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舌所尝,身所觉,以及意之所思想者,皆色蕴也。
受蕴者,能领纳一切苦境乐境及不苦不乐境者是也。
想蕴者,即种种思想是也。
行蕴者,念念迁流者是也。
识蕴者,能了别者是也。例如耳之闻声,初时只闻其铿然之声,乃即了别是声,是为耳识。用时流入意地,又了别而知其为钟声,是为意识。此能了别者,即名为识也。
此了别之念又连续不断,即名此为行。
又闻可爱之声,则身心快乐。闻可恶之声,则身心烦恼者,则是受蕴而已。
又识有五识、六识、七识、八识之别,此只就五六易晓者浅释之耳。实则七八都被赅摄。凡此五蕴,一切皆空。
凡夫不明般若道理,妄想执著,以为实有。菩萨以深般若照之,见其当体全空也。
度一切苦厄。
不知般若道理,妄想五蕴是实,故造业受苦。
既明般若道理,便无妄念。无妄念故,便不造业。既不造业,自不受苦。此所以能度一切苦厄也。
舍利子。
此佛弟子之名也。此人智慧第一。观自在菩萨因其为众请问,故特呼其名而告之云。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乃说明五蕴皆空之理由也。
问曰,一切众生,今皆确见色等五蕴都是实有,何得言菩萨见空耶。
答曰:众生所执著之色蕴,本来空无也。
众生所见有者,譬如有眼病者,忽于空中见种种亭台楼阁,以及种种草木鸟兽,虽是明明看见,然其本体本来无有,不过但是眼花所妄现耳。
现在吾人耳目所遇,身心所接,一切万事万物,皆是如此。虽是宛然现有,究其本体,莫不全空,皆是一切妄心之所妄现,犹如梦境。既皆妄想所现,是故其体全空。是故应知此色与空,一而无二也。
色空不二,是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空既不异,是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
故知此色本来自空,非是菩萨强观使空也。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受也者,领纳苦乐等境之谓也。
然过去之受,已销归于无有。例如昔年旧事,今日回首已渺如云烟,乐固不可复得,苦亦不可复得矣。举凡喜怒哀乐,毁誉恩仇,事遇境迁,都如梦境,此过去之受空也。
未来之受者,事尚未来,自无所有。例如明日天气,或雨或晴,晴有热受,雨有凉受,事尚未至,今焉能觉,此未来之受空也。
现在之受,虽是有喜可喜,有忧可忧,然人生犹驹过际,俯仰之间,便成往事。细为剖析,岂唯转瞬经年,转瞬经月,深思谛观,刹那刹那,曾无暂停,停者既无,在云何有,此现在之受空也。
想谓思想,行谓迁流,识谓了别,此三者亦莫不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不住,三世皆不可得,但凡夫妄见,妄以为有耳。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五蕴若不空者,则可有生有灭,有垢有净,有增有减。今此五蕴全空,无有一法可得,更何有于生灭垢净增减也哉。
生灭等云者,全是众生妄识计度耳。譬如有眼病者,忽于灯光见有圆影,五色重叠,或生或灭,或垢或净,或增或减。然自无病者观之,实一无所有也。既一无所有,更有何生灭垢净增减之足云哉。一切众生妄念之病亦复如是。于无生无灭之中,妄见妄念,种种生灭,炽然而兴。
大智之士,知其当体全空,如梦如幻。是故得亦梦之得耳。失亦梦中之失耳。富贵亦梦中之富贵,贫贱也梦中之贫贱。去来进止,行住坐卧,无非梦中。何喜怒哀乐毁誉恩仇之可言哉。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此接上文言之,谓本无五蕴也。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此十二者,名为十二入,亦即是五蕴也。惟就众生根器,改换言之耳。
所谓眼者,即人身之眼,此为人所共知。耳鼻舌身亦复如是。所谓意者,即受想行识四蕴是也。
所谓色声香味触者,即眼耳鼻舌身所对之外尘是也。在眼根所对者名色,又名色尘。在耳名声,又名声尘。在鼻名香,又名香尘。在舌名味,又名味尘。在身名触,又名触尘。
凡此五尘,乃与五根相对者也。法尘则是与意根相对者也。今且就易知者言之,即色声香味触五尘所谢落之影子是也。例如去年曾与一友人分别,今日颇念此友人。此时心中所念之友人,盖即法尘是也。何以故,因即是去年所留之影子故。又如今日预定欲于明日启程遄返故乡耶,此时心中所思之故乡,亦即是法尘。何以故,因即是往时所曾住过故乡,留有影子在心中故也。既使心中想一生平所未闻未见之事,或未闻未见之地,然细为分析之,亦无非各方面之归影耳。
以上十二种名目,除意根之外,凡有十一种。此十一种者,皆即上文五蕴中之色蕴也。上文将此十一种合为一名,此处则将上文之一名,演为十一名也。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此即十八界也。略言之,则云乃至意识界也。若详言之,则应云无眼界,无耳界,无鼻界,无舌界,无身界,无意界,无色界,无声界,无香界,无味界,无触界,无法界,无眼识界,无耳识界,无鼻识界,无舌识界,无身识界,无意识界也。
眼耳鼻舌身意谓之六根。色声香味触法,谓之六尘。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谓之六识。共为十八,故谓之十八界也。
眼耳鼻舌身五根,上文已明。
意根者,即上文十二入中之意也。今则演之为意根,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之七种名也。
所谓眼识者,谓依于眼根,而能了别色尘。此能了别色尘者,即眼识也。
耳识者,谓依于耳根,而能了别声尘。此能了别声尘者,即耳识也。
鼻识者,谓依于鼻根,而能了别香尘。此能了别香尘者,即鼻识也。
舌识者,谓依于舌根,而能了别味尘。此能了别味尘者,即舌识也。
身识者,谓依于身根,而能了别触尘。此能了别触尘者,即身识也。
意识者,谓依于意根,而能了别法尘。此能了别法尘者,即意识也。
上来所说之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皆是就妄念所现之妄境,方便言之,假立此种种名字耳。
实则一切皆是妄念所现,一切皆如空花。花虽宛然现有,有而性常自空。性既全空,更有何五蕴十二入十八界之可言哉,皆梦境耳,皆假名耳。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上所言者,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皆名为凡夫法。今此所言,直至下文之无智亦无得为止,则皆圣人法也。
此假名为十二因缘,亦名十二支。即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者是也。
一曰无明者,谓违背道理,妄有执着也。
二曰行者,谓因有妄执,造作诸业也。
此二支乃过去世所作之因也。
三曰识者,谓因既有前之二支,遂有脱胎之识。盖过去世中,幻形方谢,神识即驰,复讬母胎也。
四曰名色者,从脱胎后,复具受想行识等名,及形质之色也。
五曰六入者,既有名色,胎中遂具六根,遂有入尘之用也。
六曰触者,既有六入,出胎便与六尘相接触也。
七曰受者,既有接触,便有苦乐等之领受也。
此五支乃现在所受之果也。
八曰爱者,心既领受,便贪爱种种美妙事物也。
九曰取者,谓对于所爱之境贪求不息,而生取着心也。
十曰有者,谓因有爱有取,遂造种种之因,将来必有种种之报,故曰有也。
此三支乃现在所作之因也。
十一曰生者,即造种种之因,则来生复于四生六道之中受生也。
十二曰老死等者,谓既已有生,则自必有老死等事,具足忧悲苦恼矣。此二支乃来世当受之果也。
此十二因缘,众生迷而不悟,是以三世轮回,无有休息。
缘觉乘人,观此道理,依之而修,遂得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于是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灭。此十二因缘无论何处,只需一处灭,则一切皆灭矣。譬如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等等是也。此缘觉修行之法门也。
若在大乘菩萨,则知一切皆是梦幻。举凡十二因缘,一切名目,一切境界,举体全空,一无所有。故云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也。
无苦集灭道。
苦集灭道,名为四谛。
苦者,即世间一切苦事也。
若就人道言之,约举之有八苦。八苦者,一曰生苦,二若老苦,三曰病苦,四曰死苦,五曰爱离别苦,六曰怨憎会苦,七曰求不得苦,八曰五阴盛苦。
所谓生苦者,有五种。
一者受胎,谓识讬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
二者种子,谓识讬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
三者增长,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臓之下,热臓之上,间夹如狱。
四者出胎,谓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及衣服等物触体,肌肤柔软,如被物刺。
五者种类,谓人品有富贵贫贱,相貌有残缺好丑。
是五者,皆生苦也。
老苦者,有二种。
一者增长,谓从少至壮,从壮至衰,气力赢少,动止不安。
二者灭坏,谓盛去衰来,精神耗减,其命日促渐至朽坏。
是二种者,皆老苦也。
病苦者有二种。
一者身病,谓四大不调,众病交攻。若地大不调,举身沉重。若水大不调,举身胖肿。火大不调,举身蒸热。风大不调,举身倔强。
二者心病,谓心怀苦恼,忧切悲哀。
是二种者,皆病苦也。
死苦者,有二种。
一者病死,谓因疾病,寿尽而死。
二者外缘,谓或遇恶缘,或遭水火等难而死。
是二种者,皆死苦也。
爱别离苦者,谓常所亲爱之人,远离分散,不得共处,是名爱别离苦也。
怨憎会苦者,谓常所冤仇憎恨之人,本欲远之,而反集聚,是名怨憎会苦也。
求不得苦者,世间一切事物,心所爱者,求之而不能得,是名求不得苦也。
五阴盛苦者,五阴者,即五蕴。谓五蕴炽盛,众苦聚集,故名苦也。
此外五道众生,亦皆有种种苦事。
集者,即谓一切可以招引苦果之种种恶因是也。
灭者,谓一切苦恼永灭也。
道者,谓一切圣道,修之即能灭除苦恼者是也。
声闻乘人,厌一切苦事,断一切苦因,欣羡烦恼灭尽之可乐,修一切道行以求之,此皆声闻乘人所观之境。
大乘菩萨则照了此境,当体全空,故皆云无也。
无智亦无得。
智者,即能观能照之智。得者,即所观所照之理也。
非但无前诸法,即此能观能照之智,亦复全空。
非但能观能照之智全空,即此所观所照之理,亦不可得。
故云无智亦无得也。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一切万法,既当体全空,大乘菩萨依此修行,初用功时,则依此道理,念念观照一切万事万物,知其当体无有,如幻如化如梦。虽是宛然现有,而体长自空。
久久观照,熏习纯熟,便能对境无心,妄念不起。
妄念不起,则自心无挂碍。
心无挂碍,则自无有恐怖。
无有恐怖,则颠倒梦想自然远离。
妄想都尽,一念不生,是名究竟涅槃矣。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非但菩萨依此而修,即三世诸佛,亦莫不皆依此般若而得最高无上之正觉。
由此而观,故知般若之法,能趋生死烦恼之魔,能破生死长夜之暗。一切法门,无有高于此者。般若为一切法门之母。依此能生一切无量功德。其他之法门,再无有能与此相等者。故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也。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佛法有显说密说之两法,上文所说者,皆显说般若也。此段之咒,则密说般若也。
佛之密咒,不可强为意解,但宜依法诵持。其收功之速,有不可思议者也。
心经全文
居士
心经
6
相关微文
在家居士应知的50条戒律,你做到了几条?
四种出现修行偏差的居士,你身边有吗?
居士家中“供佛”,有三个事项须要注意!
在家居士,怎样和睦家庭?
居士无病,您的妙药还您
《心经》全文注音及译文
索达吉堪布:在家居士与出家人的巨大差别!
在家学佛居士最致命的六大问题
在家居士的几大误区,看看你有吗?
《心经》
法王如意宝:作为居士和出家人,希望大家不要业际颠倒!
这四句话是《心经》的精华要理!见者增福!
当你累了默念《心经》这三句话,不论什么事,都会改变!
维摩诘大士圣诞 | 金粟如来的化身,佛陀时代第一居士
居士间为什么互称“师兄”?其中大有深意!
常诵持《心经》,可身心康宁,度一切苦厄!
作为护法居士,如何快速累积福慧
简体注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栴檀恭诵)
《心经》的禅观
《心经》注音
文章点评
提交评论(Ctrl+Enter)
2024-12-28
常读命会越来越顺
1、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
<详情>
地藏菩萨平台
2024-12-27
长期拜忏,是无量劫种的福德
能拜忏是经过无量劫种的福德大乘法要我们拜忏,不论拜哪一个忏本,都是大乘的。不论哪个经论,一说拜忏的时候,要你观想回向法界众生,这就是属于大乘法。凡是能..
<详情>
地藏菩萨平台
2024-12-26
这样回向,你身上的业障会消失得很快!
我们要想求福德的话——我们多分是求解脱的,但是我们也求福德,在你回向的时候,你要特别地回向。回向得愈大,功德辗转增胜——不是那个物质多少,这是一般的物..
<详情>
地藏菩萨平台
2024-12-25
燃灯节暨宗喀巴大师圆寂日丨点起智慧灯,温暖众生
2024年12月25日,藏历十月廿五,是宗喀巴大师圆寂纪念日,这一天也被称为"燃灯节"。通过点灯来表达我们对宗喀巴大师的怀念之情,愿这光明火炬,驱散黑暗。愿佛..
<详情>
佛答
2024-12-24
在家居士应知的50条戒律,你做到了几条?
无戒不能修佛,修佛不能不持戒。世俗万事皆然,无戒无律,则无纪无纲,万事不偿,故凡佛子千万不可废戒不学,或认为束缚执着之事,则定堕三恶道而不得度,慎哉!..
<详情>
地藏菩萨平台
2024-12-24
空云梦到鹤王观音说她是“观音弟子”
空云看到我月初的公众号文章《空应梦见鹤王观音:坚持初一和十五敬香的感应》,即告知:两年前她也梦到鹤王观音。观音菩萨千手千眼,随类化现,众生有感,菩萨..
<详情>
道了法师
2024-12-23
晚上难入睡,或半夜醒了,睡在床上默念佛号,这合法吗?
问 : 晚上难入睡,或半夜醒了,睡在床上默念佛号,这合法吗?大安法师答 : 行走坐卧都能念佛。你晚上难以睡眠,你睡在床上,心里默念佛号是很好的。你专心默念佛..
<详情>
地藏菩萨平台
2024-12-22
人未有不愿自己及与子孙悉皆长寿安乐者
文钞原文:人未有不愿自己及与子孙悉皆长寿安乐者。若于色欲不知戒慎,则适得其反,诚可痛伤。故孔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孟子曰,养心者莫善于寡欲。..
<详情>
地藏菩萨平台
点击查看更多 >>
最近更新
别让心灵受到束缚、眼界变得狭隘
16小时前
学佛先从做人起
16小时前
观音圣号解“贪嗔痴”三毒
16小时前
现代人淫欲心都比较重,该如何降伏这颗淫欲炽盛的心?
16小时前
五戒中为什么说酒戒是遮戒?
16小时前
世界众多,分四大种类
16小时前
修行念佛时,莫将次第全部颠倒了
17小时前
净觉法师: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
17小时前
想要离苦得乐,就要减少苦因
17小时前
反省自己的错误
17小时前
济群法师开示佛教在家居士的戒律问答
17小时前
生命的价值何在?自觉人生来体现【双语开示】
17小时前
发生在玉米地的奇迹
17小时前
为什么要福慧双修?一个有关“福慧双修”的公案
17小时前
净界法师: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调伏烦恼
17小时前
佛教中的色是指女人吗?不要误解佛教色的意思!
17小时前
友谊\快乐\死亡
17小时前
饿鬼道有几种?悭吝贪心的人可能堕到饿鬼道!
17小时前
常读命会越来越顺
17小时前
净界法师:改变外在的环境,不如改造我们的心念
18小时前
念经要专念一本吗?可以念不同的佛经和心咒吗?
18小时前
净界法师:突破对癌症的恐惧
18小时前
如何助人为乐,还能让自己快乐?
18小时前
净界法师:这是改变自己最好的方式!
18小时前
藏族都有哪些宗教节日
1天前
长期拜忏,是无量劫种的福德
1天前
给自己定的功课就一定要做到底
1天前
发心才是决定行为属性的根本因素
1天前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
1天前
如何理解“神识随业走”?
1天前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
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