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娱乐一下
看图猜成语
五子棋
泡泡龙
连连看
工具箱
佛历查询
藏历查询
藏历查询二
老黄历
拜佛祈愿
首页
分享
社区
招聘
微圈
善书
登录/
注册
搜索
净界法师: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调伏烦恼
净界法师: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调伏烦恼《
楞严经
》的法门,就是一个转,转因缘之法而回到不生不灭的本性。这个转字是很重要。你看我们大乘佛法,有人说修学大乘佛法很像打太极拳,它就是把你的力量转到外面的力量去,就是一个转字。古德说调心之道犹如调水。你看大..
https://sushijiameng.com/wei-sushi-86451
第四卷 第十一章 六根是一还是六?
第四卷 第十一章 六根是一还是六?(下)《大佛顶首
楞严经
》原文:由恬变等二种相参。于妙圆中粘湛发尝。尝精映味绞味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舌体如初偃月。浮根四尘流逸奔味。由离合等二种相摩。于妙圆中粘湛发觉。觉精映触搏触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身体..
https://sushijiameng.com/wei-sushi-86410
菩提心的特点是什么?
我们在《
楞严经
》中讲到,我们要成佛,证无上菩提,首先要知道,佛的菩提心是我们要成就的果,所以在因地我们就要发成就菩提果的心,也就是菩提心,以菩提心为因才能证菩提果,如是因如是果。菩提心有二决定义,只有这两个条件具足才是真正的菩提心。第一,佛陀所证得的..
https://sushijiameng.com/wei-sushi-86120
妄想最怕时间的考验
我们不是利根人,怎么办呢?先从不动下手,不要动。一般修《
楞严经
》的人有一个特点:反应不要太快。越重要的事情越不要那么容易反应,因为你的感觉跟妄想会误导你。妄想有一个天敌,因为它没有实体,时间是它最大的敌人,因为它是生灭性的。什么叫妄想?因为你的根尘碰..
https://sushijiameng.com/wei-sushi-86033
楞严经
都说明了什么
在修行
楞严经
的时候,大家不仅要知道经文中讲解的含义,还要懂得
楞严经
是怎样念的,这样才能在自己修行的时候,从经文中理解到更多的知识,可以多去了解
楞严经
的注音,自己就能有更好的认知,让自己从经文中认知到非常多的含义,时间久了之后懂得的知识也就是更多的,能..
https://sushijiameng.com/wei-sushi-85913
净界法师:六根的见闻觉知,全是自己的东西
净界法师:六根的见闻觉知,全是自己的东西我们一生当中,你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全部是你自己的东西。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心中,《
楞严经
》是这个意思。就是水泡的概念,每一个人都活在心中的水泡,当这个水泡破的时候,你又换一个水泡,只是说有些水泡比较漂亮..
https://sushijiameng.com/wei-sushi-85754
守住天真 智能大开
宣化上人开示: 你们若打坐,就能看见佛,和佛沟通。佛说什么话你也听得见。天津有一班人(按:这班人指果卿居士和他的学生),看我的《开示录》、《华严经》、《
楞严经
》、《法华经》批注,他们都得到利益,开了五眼六通。佛说话他也听得懂,佛做什么他也看得见,天上他..
https://sushijiameng.com/wei-sushi-85739
净界法师:你的痛苦,跟别人完全没有关系
净界法师:你的痛苦,跟别人完全没有关系本文节录自净界法师《
楞严经
修学应用》讲记。诸位要知道一个事情,当你看到某一个人,你起快乐的感受,你跟他之间有善业的因缘,一定是善业的因缘。跟他没有关系,跟你你自己有关系。佛教的根本思想都是莫向外求。其实,你今生..
https://sushijiameng.com/wei-sushi-85733
僧伽禅修教育之未来展望
僧伽禅修教育之未来展望发表于中台禅寺座谈会我认为,禅与教即使在宗下也是不该对立的。从达摩祖师传来禅宗,就提出藉教悟宗,早期的《楞伽》到后来的《
楞严经
》、《圆觉经》,乃至《般若经》,都是禅宗重要的典籍。那么,我们为什么说禅宗是教外别传?根据我的理解,主..
https://sushijiameng.com/wei-sushi-85703
如何才能修得念佛三昧
如何才能修得念佛三昧文钞原文: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别种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则妄想自渐渐消灭矣。即默念,也要听。以心一起念,即有声。自己的耳,听自己心里的声,仍然明明了了。
楞严经
大势至菩萨..
https://sushijiameng.com/wei-sushi-85607
对治方法:不净观
佛陀立教法,从远的来讲固然是要人成就佛道。而成就佛道就要「自利利他」,自利就是自己要解脱生死。说到 自己解脱生死,自己有什么生死不能解脱的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各式各样的。《
楞严经
》讲:「男女大欲是生死之根本」。 由此可知这个男女之贪欲危害甚烈! 如果这个..
https://sushijiameng.com/wei-sushi-85578
如本法师:如果当淫欲炽盛,应以何方便令其离欲?
如果当淫欲炽盛,应以何方便令其离欲? 凡夫在修行的历程,尚未证得果位,有时会淫欲炽盛,是在所难免,因为众生所以为众生,就是以淫欲为生命的所依所归,动不动淫欲即时现前,的确难调难伏。
楞严经
云: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 藏经云:贪爱如水,能润生..
https://sushijiameng.com/wei-sushi-85513
宣化上人:
楞严经
是照妖镜
宣化上人:
楞严经
是照妖镜宣化上人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九日开示于台湾高雄元亨寺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阿罗诃帝三藐三菩陀写。南无萨怛他。佛陀俱胝瑟尼钐。南无萨婆。勃陀勃地。萨多鞞弊。南无萨多南。三藐三菩陀俱知南。娑舍罗婆迦。僧伽喃。南无卢鸡阿罗汉多喃。南无苏..
https://sushijiameng.com/wei-sushi-85498
一切唯心所现和一切唯识所变的区别是什么?
一切唯心所现和一切唯识所变,唯心和唯识的区别一切唯心所现,在《
楞严经
》上说,一切法非因缘非自然,而是真心所显现。迷了真心,就有身心世界现前,除了真心的本体以外,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妄想。所以三界唯是一心,心外无法。有情的三界,乃至无情的器世间,也就是我..
https://sushijiameng.com/wei-sushi-85418
学佛,不要在眼耳鼻舌身意上面琢磨纠结!
学佛,不要在眼耳鼻舌身意上面琢磨纠结!宏海法师讲述《
楞严经
》第56课如果从根出,若从根出,那么寤寐二相,随身开合,离斯二体,此觉知者,同于空华,毕竟无性。这个也很有意思,如果觉知性是单从意根出,从意识出的,从根来的,就跟寤寐生灭二尘没有关系。可是我们想..
https://sushijiameng.com/wei-sushi-85329
第一卷 第十五章 若离前尘,即汝真心
第一卷 第十五章 若离前尘,即汝真心《大佛顶首
楞严经
》原文: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
https://sushijiameng.com/wei-sushi-85307
禅宗修行以三见阐明破“三关”
修行要在实行,不是口说就能起作用的。此事无形无相,佛在《
楞严经
》上说的见、得、了、证, 指亲见、亲得、亲了、亲证,是无相实相,不能开口,开口即错,动念即乖。用心参念佛是谁,昼夜追究,如猫扑鼠,要用到三心尽了(即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https://sushijiameng.com/wei-sushi-85175
因缘的修证是分成内外两个因缘
佛教的因缘观,当它从一种理论的思想转化成一种实际的修证的时候,这个因缘的修证,它是分成内外两个因缘来看。外在的因缘在《
楞严经
》的意思,是一个充满障碍的因缘;而我们内在的因缘,是充满解脱的因缘。首先我们要清楚内外两种因缘,外在的因缘是由过去的业力所变现..
https://sushijiameng.com/wei-sushi-85173
让众生念观音菩萨比念佛更容易生起信心
文钞原文:一心念佛,无事不办。而观音慈悲寻声救苦,当此极苦之时,令念观音,校(比较)彼令念佛,尤易生信。以佛之威神,人多不知。经中于救苦救难之事,绝少发挥。观音救苦救难之事,则大乘经中屡屡发挥。如法华经普门品,
楞严经
第二十五观音耳根圆通章,华严经善财..
https://sushijiameng.com/wei-sushi-85146
听闻正知正见的佛法是学佛中的重要环节
佛法修学的次第是闻思修,听闻正知正见的佛法是修学佛法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佛陀在世的时候,佛以一音说妙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而今佛陀已经示现涅粲,又值末法时期,《
楞严经
》云: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处在这个时期的众生,障深慧浅,很难听闻到佛法。就算听..
https://sushijiameng.com/wei-sushi-85071
按频道搜索
全部频道
微分享
微圈
数据
资讯
善书
名录
招聘
拜佛
商城
今日实时热搜
1
人造肉
2
素食海鲜
3
心经
4
地藏经
5
华严经
6
大悲咒
7
金刚经
8
无量寿经
9
药师经
10
楞严经
11
法华经
12
植物肉
13
素食主义
14
阿弥陀经
15
素食餐厅
16
素食日
17
素食者
18
观无量寿经
19
素食黄油
20
素食加盟
21
素食汉堡
22
地球公民
23
素食厨师
24
素食披萨
25
素食学校
26
畜牧业
27
无肉星期一
28
周一请吃素
29
植物奶
30
长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