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真正​“开悟”过的人,应该是这样的状态

悟性时光

真正“开悟”过的人,应该是这样的状态

佛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古德又言:“心即是佛。”昔日佛陀于雪山修行,日食一麻一粟,苦行六年终无所得。随即毅然放弃苦行,在尼连禅河畔接受牧羊女的乳粥供养,又在河水中洗净身躯,结跏趺坐,日夜参悟,终于睹明星而悟道。

释迦牟尼彻悟成佛的典故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不过,佛世时尚有大机缘的众生从佛修行,得圣贤果位,而佛入灭后,开悟明心者可谓寥寥无几。

俗谚说:“鸡寒上树,鸭寒下河。”用它来说明世人开悟的方式,虽然言辞粗糙,但道理去不粗糙。毕竟每个人的机缘不同,开悟的方式也必然是千差万别。

开悟,虽然听上去很玄乎,但在祖师们看来,并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事。历代祖师几乎都有小悟多少,大悟多少的说法,密教的密勒日巴尊者说得更通俗,他直言发现错误就是开悟,改正错误即修行;发现所有错误即彻悟,改正所有错误,那就是圆满了。

也就是说,尽管显密教均认可开悟是一刹那的事情,所谓“顿见佛性”,就像黑夜中划过一道闪电,“三际坐断,豁然开朗”。但是,它有一个从浅入深,次第修证的过程,真正开悟的瞬间就像捅破一层窗户纸。然而,开悟了并不是一悟百了,最多通过窗纸上那个“窟窿眼儿”一窥佛法全貌,所以才有“悟了还同未悟人之说”。所谓的登堂入室,成佛作祖,只有释迦牟尼佛那样福慧两足的大修行人才能做到。

我们非常熟悉的憨山,他开悟的经历就颇为耐人寻味。经籍中载,憨山时年三十岁,前往五台龙门精修。期间专修念佛,勇猛精进,甚至到了不识一字的境界,身心安乐,如同在极乐净土一般。但是次年,山中风雨不定,雷雨声响若惊雷,风吹山林似万马狂奔,憨山因此不能入定,于是请教同参妙峰师兄。

妙峰对他说:“境自心生,非从外来,听古人道:‘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根,当证圆通。’”憨山听后心有所感,就到小溪旁静坐念佛,开始的时候水声潺潺不断;后来动念时能听到水声,不动念则不闻水声;一日忽然忘却身心, 一切声响突然消失不见。又一日憨山漫步途中,摄心归一,忽然立定,不见身心,唯一大光明藏,圆满湛然,如大圆镜,山河大地尽现其中。及出定,则智慧朗然,自觅身心了不可得。

开悟法门众多,唯独念佛最为方便,古德云:“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倘若众生皆如憨山,一句弥陀念到雷声入耳而不闻,何愁不开悟呢?

南无阿弥陀佛

文章点评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