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佛法实修禅定则是要我们修行时,必须同时“持戒、修定、观慧”,一般经典里云:“戒律如树根,禅定如树叶,观慧如结果”指的是没有戒律的树根,永不生起禅定的树叶,没有戒律的树根和禅定的树叶,永不生观慧的结果。所以三者相辅相成,原则上以持戒为先。
我们一讲到禅修,就会想到在禅堂里面两腿一盘,监香师父扛着香板走来走去。各自闭目用功,或者数自己的呼吸、或者看话头、或者参话头、或者持咒、或者观想、或者念佛等等。所见都是有人卯足劲头、有人攥紧拳头、有人拧紧眉头、有人凡事不理等等用功的样子。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禅修中得到好处,甚至明心见性、开悟成佛。
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禅修之前要明因识果。因为一切的好处、明心见性或者开悟成佛都离不开智慧,而智慧就是明白因果的发展规律。所以离开了明因识果的禅修是毫无用处的,甚至是危险的。因为不先学好因果,不去守好戒律,那么我们的禅修只能说是呆坐,毫无意义。
我们往往只看到禅师们开悟后:“事事无碍,如意自在。手把猪头,口诵净戒。趁出淫房,未还酒债。十字街头,解开布袋。”等等潇洒不拘的情景,觉得戒律、因果完全是束缚我们明心见性,开悟成佛的枷锁。认为因果是梦幻,戒律是绊脚石,这真是大错特错。
我们随便看看祖师大德的开示就会知道,一切的开示是应病与药的。他们说因果是梦幻是对的,但是并不是没有。因为他们所教的对象是已经知道了我们现在活着就是梦幻的人,我们是这样的人吗?我们的功夫到了这个程度了吗?如果到了那么可以心里不用装戒律这个东西,如果没有到,那么还是要先老老实实守好戒律,明因识果。
比如虚云老和尚的《参禅要旨》,一开始就是讲要如何地明因识果。如果连因果的规律都不明白,想要明白生从何来,死向何去岂不是笑话!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开始参禅如果不明因果会有很多的干扰,尤其是戒律上的缺陷使很多人根本就坐不住。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自己就见到很多。
再比如来果老和尚,他是如何明白现在活着就是梦幻的?这里讲一个他的经历。有一年他父亲生病,病得很严重。当时的医疗条件差,要救命就要用一种药,而这种药需要亲人的肝脏做药引。来果老和尚在没有任何医疗措施的情况下自己用刀,开腹割下一块肝脏做药引。我们做得到吗?做不到还是先不要说因果是梦幻的好。
因果规律在他们开悟的人身上,并不是不按因果的发展规律发展了。而是因为开了悟的人,明白了因果的发展规律,掌握了因果的发展规律。他们会利用和随顺因果的发展规律去做事情,这样就事半功倍。我们不了解的人还以为因果在他们身上不起作用了,这是很危险的错觉。
他们违反戒律一样是要受到惩罚,但是这些惩罚对于他们来说或者可以承受,或者有其他目的。有的惩罚他们即使承受不了他们也去做,是因为要帮助别人,希望通过这种极则的手段去开悟别人。比如船子和尚,他为了让他的徒弟夹山禅师死心塌地,翻船而亡。我们会认为是他淹不死吗?
中国佛教的禅宗不管是禅堂的设备、每天作息时段的安排、或者运作方式都有其独到之处,但是它的修持方法与参禅和古老佛法所指的实修禅定的方法,在层次上是不太一样的。古老佛法所教的禅定是先持戒,然后禅定,禅定要前行六法,正行依靠九住心法等层次与按次第禅定的方法;
中国佛教的禅宗则是要当下就认识本来面目,当下就能知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禅宗所教的参禅方法比较高超。禅宗要求不管是初学或老参,都是同一个目标:就是“当下”。对初学者来说,当下就要知道本来的面目就在“不思善、不思恶”的那个时候,实在不容易,严格来说是不可能的。就算要修到入定,修到能够“不思善、不思恶”,也是有次第的。参禅的关键不在于打不打坐,而在于你怎样去修心,只有心先行进入禅的境界,人才可能修成禅。佛经里“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所以心是一切的基础,要想修行,必须先从修心开始的。修禅和参禅都是修心的。
一般古老佛法的禅定不提倡顿悟,禅宗经常提倡顿悟。古老禅定提倡前行六法和正行九住心,但禅宗不提倡那些。禅宗经常提倡当下,但古老禅定不提倡当下,所以有区别。现在很多学佛人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在参禅还是在修定,也不明白自己修禅定的进度,老是说当下顿悟,没有人指点与引导,自己看几本书,乱参乱定乱修乱打坐,最后神经叨叨的,这些都是没有认识实修禅定和参禅区别的原因。
所以注重因果,守好戒律是我们参禅的先决条件。不要光看到开悟后的人自在,而把自己迷惑了,那就太可惜了。应该知道,不明因果就是没有智慧,不守戒律就无法参禅,更无法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