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俗称钟撞堂、钟堂、钟台、钓钟堂,为七堂之一。即寺庙中悬挂梵钟之堂宇。古时与经楼相对,通常与鼓楼分居伽蓝之两翼。盖钟楼虽渊源于印度祇园精舍无常堂之悬挂颇梨钟,然印度及锡兰等地并无其制,唯中国与日本别设之。此外,依寺塔记平康坊菩萨寺条载,古制以钟楼建于东边。
梵钟的外形一般是上端有雕成龙头的钓手,下端有相对的二个莲华形撞座,称为八叶,撞座以下称草间,下缘称驹爪;以上则分池间、乳间二部分,且乳间有小突起物并列环绕,又连结撞座,呈直角交叉的条带称为袈裟,又名六道。另外,钓手傍有呈圆筒状的插通内部。此类钟多悬于钟楼,作为召集大众或早晚报时之用。增一阿含经曰:阿难即升讲堂,手执犍稚,并作是说:我今击此如来信鼓,诸有如来弟子众者,尽当普集。尔时复说此偈:降伏魔力怨,除结无有余。露地击犍稚,比丘闻当集。诸欲闻法人,度流生死海。闻此妙响音,尽当云集此。
寺院早晚叩钟一百零八响,寓意众生能脱离一百零八种烦恼,又钟声能令三恶道众生暂时息苦,故寺院僧众不吝慈悲,早晚叩钟。叩钟的时候唱念叩钟偈,一句一叩,以祈愿受苦众生听闻钟声之后,能够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
钟楼下面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寓意地狱救苦,度化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