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门慧开禅师(11831260)是宋代着名高僧,字无门,杭州人。幼年出家,广识经论。于万寿寺崇观参赵州无字公案而得悟,绍定二年(1229),为给皇帝祝寿而撰写《无门关》一卷,被誉为禅门三大圣书之一,与《碧岩录》、《十牛图》齐名。
无门慧开禅师不仅是一位高僧,而且是一位诗僧。他一生写了大量禅诗,表述自己的修行体验和对禅法的见解,他的很多诗歌都以富含禅理禅机,成为佛诗佳作,在禅门中代代相传。
他的《饭熟已多时》便是其中的代表,诗云: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
无门慧开禅师的这首诗歌是根据赵州禅师系列平常心是道的公案而作。为更好的分析本诗偈,我们应当首先了解一下赵州禅师的生平及公案。
赵州从谂禅师(778-897)是唐代着名高僧,常住河北赵州大弘其平常心是道的禅法,世称这一禅系为赵州禅。赵州禅师经常以吃茶去、洗钵盂去、庭前柏树子等公案接引学人,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世禅子经常拈提的公案,在禅门中广为流行。
赵州从谂禅师的生平事迹,各种灯录中都有记载,据《五灯会元》所载:赵州禅师是曹州(今山东曹县)郝乡人,生于唐大历十三年(778)。
因晚年久居赵州观音院,故时人多以赵州相称。他幼年即孤介不群,根性颖利,自幼辞亲出家,在曹州扈通院随师受业。师勉之听习于经律,他仅染指而已。后参礼南泉普愿而悟理,深受器重。
后往嵩山琉璃坛受具足戒,再返回普愿处依止20年。其后又参礼黄檗、宝受、盐官、夹山等诸禅师。80岁时结束游方生涯,定居河北赵州城东的观音院,主持40年。
在此期间,他受到燕王的供养,并移居真际禅院。乾宁四年(897)圆寂于真际禅院,当时通俗车马数万人,哀声振动。后谥为真际大师。各种僧史灯录对他的评价很高,世人称之为赵州古佛。
赵州禅师继承南泉普愿禅师平常心是道的禅法,在赵州大力弘扬,并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公案故事。如其赵州茶公案。
师(赵州)问新到: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
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
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师曰:吃茶去。吃茶是丛林中日常僧事。赵州禅师就是让禅者在日常生活中体会禅法。
另有一则与此相仿的赵州洗钵盂公案。有僧问:学人乍入丛林,乞师指示。师曰:吃粥了也未?
曰:吃粥了也。师曰:洗钵盂去。来僧听罢赵州禅师之语,豁然有悟。
在禅门中,饮茶、吃粥也是平常之事,赵州的洗钵盂去,指示参禅者要用心体会禅法的奥妙处,要知道禅不离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中的洗碗、吃粥都是修行,赵州就是让学人在日用中认识本来面目。
无门禅师的这首诗偈正是根据赵州禅师的以上公案而作,诗歌前两句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是说很多禅子都是以一颗向外驰求的妄心来寻觅悟道的方法,其结果是越心外求法,却与道越远。
于是在禅宗史上,有很多禅僧为了早日明心见性,便行脚朝山想得到名师的指点,其结果花费了很多功夫,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最后也没能悟道,反而弄得自己面容憔悴。
禅宗史上有很多高僧都反对禅子外出行脚参访,认为这样并不能够使人早日悟道,反而会障碍自己的证道。赵州禅师曾在八十岁时行脚参访,结果非但没能证道,反而还消耗了时间和精力。
于是禅门便有人评价赵州禅师行脚一事说:赵州八十犹行脚,只因心头未悄然。及至归来无一物,始知空费草鞋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