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孔子出世与释迦入世

人物故事

孔子出世

孔子是入世的吗?答曰是的,但孔子同时也是出世的,他以自己的方式出世。孔子生活在一个立谈可至卿相的时代。多少国士、游士、策士、辩士,布衣杖策,贸贸然去扣朝堂的门。然后升殿接膝,纵谈天下大事。一言称意,则怀金曳紫,位重公侯。

孔子有声望,鲁、陈、卫诸国的君主,纷纷慕名延请,待如上宾。有手段,可以利用手中短暂的威权,立诛他所认为的奸邪。有担当,曾经面折廷争,使国力微弱的鲁国在外交上不落下风。有志向,天生德于予,常以命世之才自诩。

也有狡猾的世故,懂得在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不愿见的阳虎。子张问到干禄,他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做官与行世,孔子显然都有一套。这样的人在这样一个国君可以举一国之力任其施展的时代,一展抱负正如探囊取物了吧。

但孔子却高悬标格,不肯稍稍假借。现实与自己的政治理想略有扞格,立刻抽身远引,绝不回头。最终,他留下了一个空白的事业。而这空白的事业,便是孔子最大的事业。

子赞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用其道则出身行道,一往无前;不用其道则退身守道,传之后世。孔孟所佩服的圣人,如尧与伊尹,是入世的榜样。如吴太伯,如夷齐,如柳下惠,如孔孟自己,是守道的楷模。

有入世的精神,行出世的作为,一入一出之间,不变的是一个道字。这种秉一身节操,而矫矫不群的豪杰之气,正是中国读书人的根骨。有这根骨在,那么一时功业成败,竟变了鸡虫之争的小事,出世入世,又何必计较呢。

因此孔子出世,而不出世。孔子说他自己: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他尽了一切努力,而又归之于命。命是天意,又是有所为的条件和力量,既在人力之外,人便无所萦怀。孔子知命,只是为所当为,不计成败,于是就永不失败。

五十五岁他周游列国,不论人知或不知,总可以嚣嚣然不改其乐。他的学说是生活的哲学,做成功了普通的人,也就成功了一个圣人。出世入世,儒者总在世间。

释迦入世

释迦是佛。佛自然是出世的,但若不入世,何以言出?世人每云佛家是植根于痛苦辛酸的土壤而开出的超脱飘逸的奇葩,是看破红尘后的无奈的微笑。

如此实际只是小乘。盖印度佛教,先有小乘,后有大乘,中国亦不逾斯轨。但小乘之行于中国,时期甚短,势力亦弱,非如印度西域之以小乘为正统、而大乘为闰位。

八世纪之后,印度婆罗门教中兴,佛教渐至陵夷衰微,而中国自罗什西来,大乘靡然成风,故谈佛则不得不语大乘。若一生持戒只知回向自己,即使修到极至,玄虚寂灭,枯木死灰,不过一自了汉,早为五代时禅林豪杰所笑。

大乘菩萨道欲对世界和人生追根究底,并引人去把握其底蕴。这就是所谓终极关切。佛家的话讲慈悲,同体之慈,无缘之悲,虽然解释不同,总含有两重意思,与一切乐与拔一切苦。

菩萨的华译,叫做觉有情。一切有情众生均具佛性,却不能自觉,菩萨有大智,能自觉,有大悲,能觉一切有情,菩萨实在是最多情的人。修佛总要有缘起,《大智度论》讲五菩提,起首是发心菩提。

凡夫于生死之中,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愿,如是方能证菩萨摩诃萨。己未度而欲度人,称菩萨愿,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是大悲心行。

这已将单纯的戒定慧化为积极入世的精神,不但要证道,更加要度人,不但要度化善人,而且要度化恶魔,不但赞叹笃信佛道的善信,同时也赞叹实践着同一原则的外道。

这种以无争的出世心情,毫无条件而入世救众生的自愿,已远非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理想所能望见,较墨家的摩顶放踵以利天下也勇猛得多。

弟子有问佛者曰:谁当下地狱?佛曰:佛当下地狱。不惟下地狱也,且常住地狱。不惟常住也,且常乐地狱。不惟常乐也,且庄严地狱。

也因如此,释迦时时现相说经,指示方便道。释迦有时发光动地,有时平等如如,使众生知道寻常处即有万法,自己与三世诸佛其实并无不同,出世入世,也非方枘圆凿。出世间法是不离世间法的,出世间的般若妙慧是与世间的日常生活分不开的。

奔走尘劳的生活中,有多少利他的事,或大或小,到处自然地充满了大乘菩萨的精神。凡夫不必发大愿心,也不必信解受持,只要见本性爱人,则何处不是道场。

1
文章点评
2023-05-22
苏东坡指使歌妓试探佛印,结果……
佛印与苏东坡既成莫逆之交,自然无所忌讳,两人常常喜欢开玩笑。有一次,东坡带了个歌妓去游润州,这个女孩子名叫琴娘,长得娥眉莲脸,体态轻盈,雅淡自然,如花.. <详情>
2023-05-22
诵经驱虎的苦行僧:明得法师
明神宗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 1620年),有一位苦行僧,他白天总是不辞功苦,为寺庙里挑水打柴,烧火煮饭,伺侯大法师和其他师兄弟,真可谓无微不至,他却依然欢.. <详情>
2023-05-22
十个孩子九个残,洗心革面“治”好残疾
《迁善录》公案:我们来看《文昌帝君阴骘文》中引用《迁善录》中的一则公案故事:宋朝的时候有一位士大夫叫蒋瑗,他生了十个孩子。然而这十个孩子,一个驼背、一.. <详情>
2023-05-22
如见文殊,但睹老人
佛菩萨不违大悲愿力,来娑婆世界游化众生,让我们众生偶然能够碰到、见到。但为什么说若逢不逢,或见非见,见了跟没见一样,碰到了跟没碰到一样蹉过呢?下面就举.. <详情>
2023-05-21
永明延寿大师是古佛再来
永明延寿大师是古佛再来,他悲悯我等众生才到这里来示现,观机逗教。他是生活在唐五代和北宋前期,当时北宋赵匡胤在北方统一之后,当时杭州钱王还拥有着江浙一带.. <详情>
2023-05-21
窥基大师为什么被叫做三车和尚?三车和尚的故事
窥基大师为什么被叫做三车和尚?窥基大师被叫做三车和尚是因为其出家时带着一车美女、一车美酒、一车财宝。窥基大师三车和尚的故事当年玄奘大师去西域取经途中,.. <详情>
2023-05-21
阿阇世王与提婆达多的故事
摩揭陀国的国王频婆娑罗王的王子叫阿阇世,他出生时有过一段奇特因缘。频婆娑罗王的夫人韦提希生下王子后,请相师观相,相师说此子将有杀父祸行。频婆娑罗王十分.. <详情>
2023-05-21
长耳和尚衣着破烂坐首席 殊不知竟是燃灯古佛化身
永明延寿大师不仅是净土宗第六代祖师,也是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而且生于五代十国――正当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一个乱世,佛法在那个时期经过唐武宗会昌法难..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