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教授讲解《心经》

佛经首页

 潘宗光讲解《心经》

紫山居士

国际知名科学家、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教授,近十多年来潜心佛学研修佛学,他以睿智敏锐和客观实证的科学精神,探求和解说佛教义理,推动佛教人间化理念,正引起海内外佛教界和科学界的极大关注。

学佛令人心静智增

二○○五年五月三十日晚,潘宗光在理大综艺馆主讲《色即是空》的佛学讲座,以量子力学测不准定理、相对论等现代自然科学理论,阐述大乘佛教的心要经典《心经》,其深入浅出的精彩妙解,博得满堂上千各界听众的阵阵喝彩,一时间在香江掀起《心经》热,人们纷纷争相购买和阅读他的著作《心经与生活智慧》、《心经与现代管理》和《佛教与人生》,以及《十二因缘》讲座录像光盘。

潘宗光表示,现代社会人身处在疾风般变化万千的环境,如何使心灵平静自在不受困扰,从而提高心智的效率,成为现代人的一个重要课题。佛教中有个故事,旗幡在疾风中飘动,幡下的人在争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答案是: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心在动!这故事并非否定风动或幡动的外在环境变化,却是告诉我们佛教不是以外物,而是以心灵作为首要对象。

无常无我的空性

谈到《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时,潘宗光解释,佛说的色即物质;物质不能离开空性而存在,空性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空作为佛教用语,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含意,不容易用语言固定它的含义。

他说,有些人听到佛教讲空,就以为是虚无缥缈什么都没有的意思,其实并非如此!这就像我们对零这个数字的错觉一样,表面看来它好像什么都没有,其实却是包罗万有,变化多端,任何数字与零结合起来,都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变化,例如:在100的后面加上0,就马上增大变成1000;零亦可吞噬一个数目让它消失得无影无踪,只要把一个数目乘上零,它便会消失得只剩下零的答案;但若以零除一个数目,也可以将之变为无限大;零亦可以对其他数目保持中立而不作干预,因为任何数目加上或减去零也不会改变其本身数值。空就好像零一样富于包容性。

随后,潘宗光又分别以现代自然科学理论量子力学、测不准定理、相对论、物质与能量可以互相转变的原理,深入浅出地阐述空的无常性、无独立性和包容性。

潘宗光谈到无常无我时说:在我们的世界里,牛顿定律规限着我们的思维。我们认为,任何可触摸到的东西,都可以准确量度其长度、高度、重量和速度。其实,任何东西都由分子组成,而分子是由更细小的原子、粒子等组成。而在微观世界,牛顿定律就不合用了,要用量子力学才能了解它的运作。

潘宗光表示,在量子力学中,最基本的原理是测不准定理。这个原理指出,在处理很微细的粒子时,根本不可能量度到它的真正位置、方向、大小等等。它的存在是或然率式的存在,是变幻的,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由此可见,在极微小的空间里,物质是无常、无我的。

潘宗光又表示,在宏观世界,我们也能体会无常、无我。例如我们坐飞船作星际旅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当飞船的速度接近光速时,整个宇宙空间在不断缩小。换句话说,我们所认识的宇宙会依我们的飞行速度而变幻。

潘宗光指出,既然,在微观世界,物质是无常、无我的;在宏观世界,也是无常、无我的;由此推论,在我们所生活的空间,可以触摸到的世界,也应该是无常、无我的,因为既然两端是无常、无我的,中间便不会是恒常不变的了。

潘宗光说,爱因斯坦还认为,物质的质量与能量是可以互相转变的,世界上有很多现象、事件都是因为能量、质量的互相演变产生出来的,核能发电就是一个例子。

因此,综上所述,潘宗光认为,所以世事是变幻莫测,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个体,一切事物都是无常、无我的,没有一个定数。既然没有什么是不变的,还有什么可执着的呢?!

潘宗光指,基于因缘所生法,事物呈现出变化无常的表面现象,由好到坏,由爱到憎,看似两边对立,其实是互动依存,佛教称之为空。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就是不要执着表面现象的任何一边,要深入认识其中的因缘,从而超越两边的对立,这就是与空相应。

佛教和科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潘宗光自一九九一年至今担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他还是多家中外大学的名誉教授。他早年从香港大学毕业后,先后再入英国伦敦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及南加州大学深造,获伦敦大学化学科哲学博士学位,后因其著作及研究成果卓著,再获伦敦大学颁授科学博士的资深博士学衔。

有人对他这位理学博士、名副其实的自然科学家学佛感到好奇,问他:作为一个从事科学研究的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是否会与学佛有抵触?

他回答不会之后,引用孙中山先生和爱因斯坦对佛教的看法作响应:

孙中山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

爱因斯坦说:完美的宗教应该是宇宙性的,它超越了一个人格化的神,扬弃了死板的信条教义及宗教理论,涵盖着整个自然与精神,它应该是建基于对万有的体会而生起的宗教意识,将自然与精神结合成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佛教就正符合这些条件。

谈到他的佛缘,潘宗光说,虽然他的母校圣保罗男女中学是一间基督教中学,但读书时每日听早会对基督教也起不了共鸣。而十多年前的一个悠闲的日子,偶然去听了一个佛教讲座,讲座的讲者讲得非常的好,潘宗光由此发现,佛教的义理跟自己看事物角度及生活态度很配合,于是对佛教产生了兴趣。

潘宗光说:后来深入研究佛学,发觉佛教是很科学的宗教。佛教不要求信徒信一个主,佛教相信,世界没有主宰,而是靠人,人类自己帮自己。理论中的佛陀并不是神,而是二千多年前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他了解宇宙的变动,将世界的一些问题整理成为理论,并将之简化,教世人如何修行;而修行的同时,也配合了宇宙的发展。

从事科学研究数十年,研修佛学十多年的潘宗光说:佛教和科学的范畴虽然不同,但两者对因缘的探索是不谋而合的,甚至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所说的科学,说的也是将宇宙的变幻规律约化为一些方程式,这种方式的哲理跟佛教是一样的;佛教的一些基础义理都是很科学的,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跟佛教义理很配合。

潜心佛学体验修行

潘宗光表示,通过多年来的学佛,他深切的体会到,佛教不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而是一门深奥渊博的哲学,很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深入学习。仅仅空谈信佛还不够,还需要多方面而恒久的实践。

积极推动佛教人间化理念的潘宗光,还将《心经》运用在现代管理上,他在《心经与现代管理》的自序中表示:如果我们能按《心经》的指示把心灵管理好的话,要把事业管理好也就不太难。他希望对管理有兴趣的朋友藉此对佛学产生兴趣,同时亦希望对佛学有兴趣的朋友能把佛法应用在管理工作上。

潘宗光表示很喜欢《金刚经》其中一段经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并把它放在办公室座位后面,提醒自己处事勿太执着。

潘教授潜心佛学之后,亦体验过修行的生活,曾到台湾、缅甸等地禅修参学;2000年赴中国河北省皈依柏林禅寺住持净慧法师。潘宗光近年来通过著书和讲座录像光盘等出版物,引导读者正确了解佛教大义,启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体味佛法,实践佛陀倡导的利己利人精神。

文章点评
2023-02-01
礼敬佛陀竟能得到这五种殊胜功德
【原文】世尊告诸比丘:承事礼佛有五事功德。云何为五?一者端正,二者好声,三者多财饶宝,四者生长者家,五者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所以然者,如来无与等也。.. <详情>
2023-02-01
远离妖媚的女人!这八种姿态为智者所厌恶
【原文】佛告大王:妖蛊女人有八十四态,大态有八,慧人所恶。何谓为八?一者嫉妒,二者妄瞋,三者骂詈,四者咒诅,五者镇厌,六者悭贪,七者好饰,八者含毒,是.. <详情>
2023-02-01
震撼心灵的棒喝!人类贪图淫欲的恐怖恶果
【原文】夫淫欲者,譬如盛火,烧于山泽,蔓延滋甚,所伤弥广。人坐淫欲,更相贼害,日月滋长,致堕三途,无有出期。夫乐家者,贪于合会恩爱荣乐因缘,生老病死离.. <详情>
2023-02-01
至心念佛!能消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原文】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 <详情>
2023-02-01
《法华经》里的一个真相!
【原文】我今应当教,令得于道果。即为方便说,涅槃真实法。世皆不牢固,如水沬泡焰。汝等咸应当,疾生厌离心。诸人闻是法,皆得阿罗汉。具足六神通,三明八解脱.. <详情>
2023-01-31
佛陀开示何为怨妇?
【原文】何等怨家妇?见夫不欢,恒怀瞋恚;昼夜求愿,欲得远离;虽为夫妇,心常如寄;乱头勤卧,无有畏避;不作生活,养育儿子;身行淫荡,不知羞耻;陷入罪法,.. <详情>
2023-01-31
若做到这四点能远离各种障碍速证清净
【原文】妙慧!菩萨成就四法,能离法障,速得清净。何等为四?一者、以深意乐摄三律仪;二者、闻甚深经不生诽谤;三者、见新发意菩萨,生一切智心;四者、于诸有.. <详情>
2023-01-31
佛陀开示一切法的本质
【原文】观一切法,皆无所有,犹如虚空,无有坚固。不生不出,不动不退,常住一相,是名近处。《法华经》【注释】观一切法,皆无所有,犹如虚空,无有坚固:要静.. <详情>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