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破邪显正的三论宗学说

入门首页

破邪显正的三论宗学说

三论立宗

印度发展

三论宗乃中国佛教的宗派,由隋吉藏所创立。此宗由于继承印度中观派的思想,以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及提婆的『百论』等典籍为依据,故称为『三论宗』。中观学派在印度的发展,首先由龙树创立体系,弟子提婆予以弘扬,罗睺罗、青目及西域的须利耶苏摩等予以继承,再由鸠摩罗什把它传入中国。

汉土成宗

鸠摩罗什印度人,曾跟从须利耶苏摩学习般若、中观。姚秦弘始三年,〈公元四零一年〉罗什被迎至长安,译出经论三百八十多卷,有系统地介绍了般若、中观的学说,廓清东晋以来玄学化了的般若思想,为三论宗建立了正确的思想基础。在罗什门人中,僧肇、僧睿、道生、道融都是传三论学说的。到南北朝期间,僧肇一系经僧朗、僧诠、法朗的相传,继承所谓关河旧说。最后由吉藏全部加以继承,并博采南北朝时三论诸家所长,把龙树、提婆的中观学说组织得更周密更完善,而创立了三论宗。

三论典籍

所依经论

三论宗所依据的典籍有所谓『四经三论』。四经者自罗什、僧肇、僧朗、法朗相承以来,本宗就以『大品般若经』、『法华经』和『涅槃经』为所依据的经典。至于所据的论典除『中论』、『十二门论』、『百论』外,尚有龙树的『大智度论』。这些论典,是此宗思想直接的渊源。

吉藏著述

龙树、提婆所造的三论,吉藏均有注解,如『中论疏』、『百论疏』及『十二门论疏』等,又把南北朝时期佛学界热烈探讨的二谛、佛性等问题,依三论宗的思想加以批判,着『大乘玄义』、『三论玄义』、『二谛章』和『法华经玄论』等,这些都是研习三论思想不可缺少的重要典籍。

思想概述

破邪显正

三论宗的主要思想是透过『破邪显正』、『真俗二谛』、『八不中道』等途径,把『般若经』中的『空义』加以阐释及发挥。

『破邪显正』是三论宗的根本精神。破邪是破有所得的执着。所谓有所得是把事物或道理,看作可以运用语言、文字等加以解释或传达的实在东西,在他们看来,不单外道、小乘有这种执着,就是大乘的人也有这样的情况,故此必须把有所得的妄想打破,才能将超越思虑、知识、分别的正理显露出来,达到无所得空的境界。这种『空』的境界绝对不是一种新的有所得的道理。一般来说,当一种错误的见解给破斥后,新的见解便会被把握为正理,这是一种常见的情况;但在三论宗看来,选取任何一种见解也等于产生另一种新的执着,因此必须要破除一切的执着,而且破而不立,在破除谬误执着的同时也就是显正,就是透过破邪,好使般若正智能直观地认知中道正理,故此三论宗强调『破邪即是显正』。

八不二谛

八不是指龙树在『中论』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等八方面的否定。其实,这种否定不单是四对观念,应该是意味着一切相对性都要否定,因为在龙树的中观立场来说,凡是相对都是有所得的执着,都应该要扫除,才能显示无所得的中道。

另外,三论宗又用『二谛』的方法深一层去分析八不的性质,提出『五句三中』的说法。现以八不中的生灭为例,加以说明如下︰

一、单俗︰把现象界的一切事物看成是实实在在地『有生有灭』,这是以执着俗谛为实的见解来认识诸法,故有种种实有的执着。

二、单真︰把佛、菩萨以般若所证的空理看成是实实在在的『不生不灭』,这是从执着有实在的真谛来了解法体。以上二句都是违反中道的偏执见解。

三、世谛中道︰空理不可说有,不可说无,为使众生明白这种道理,便假借语言,将现象界的活动变化,『假说为生,假说为灭』,这是就世谛的立场把离言空理的用显示出来,用意在于遣除第一句所说的单俗是实生实灭的偏执。

四、真谛中道︰若要表示空理的体性是湛然常寂的,便须假借语言,说此离言的空理是『假不生假不灭』,这是从真谛的立场把理体显示出来,用意在于遣除第二句所说的单真是实不生实不灭的偏执。

五、二谛合明中道︰空理的体性作用是离言的、『非生灭非不生灭』的,一切思虑言谈都不能表示,若就中道的空理本身来说,是包括俗谛的假『非』生灭和真谛的假『非』不生灭二者,故称『二谛合明中道』。以上三句都是合乎中道正理的,把中道从用上施设『假生假灭』、从体上施设『假不生假不灭』、从离言的体用上绝一切的思虑,示『非生灭非不生灭』。

其实,『五句三中』的分析方法,不单把生灭的性质,从三个层面去认识,更可运用到其余六不乃至一切的相对性之上,作同样的认识,这是三论学说在中观学派的理论基础上向前的发展。

文章点评
2022-11-24
第二十一课圆满菩萨道
第二十一课圆满菩萨道《法华经.譬喻品》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法句经.世俗品》亦云:「世皆有死,三界无安,诸天虽乐,福尽亦丧。」众生流转于此生死炽然,苦恼无量的世间里,如何安住身心?金钱为五家共有,无法.. <详情>
2022-11-24
第二十课 佛教的第一
第二十课 佛教的第一有了第一次,才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无数次;无量无限,就有无尽的希望。例如,佛教有了佛陀第一次转*轮,于是有今日无量的法宝,有正法住世。对于根源,不能忘本,因此,佛教徒对于佛教的许多「第一」,不能不知。兹分印度、.. <详情>
2022-11-24
第十九课 佛教的法数
第十九课 佛教的法数数字代表次第,并有计数的功能。在佛教经典中,有以法数为核心,再加以解说法数的意义者,例如《增一阿含经》、《本事经》、《法集名数经》等皆是。另外,明代一如、圆静等高僧先后将经典中有关法数的名相收录,归纳成书,而有.. <详情>
2022-11-24
第十八课 修持常识
第十八课 修持常识「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佛教的修持应不离生活,生活亦不离修持,所谓:「即生活即修持。」修持的类别除了行、立、坐、卧之外,并有止、观等,内容则不胜枚举,例如早晚课诵、禅七净七、般舟三昧、.. <详情>
2022-11-24
第十七课 生活法相
第十七课 生活法相人世间的生活有人事、感情、金钱等各方面的生活规范与法则,做一个佛教徒,也有一些在生活上应知应行的生活法相,今以数事略述如下:一、三业:身口意所造作的行为,称为三业。业是主宰轮回的主体,也是决定一个人智愚、美丑、贫.. <详情>
2022-11-24
第十六课 佛语典故
第十六课 佛语典故俗云:「世间好语佛说尽。」佛教不仅义理幽微深奥,佛经中的词语典故更是优美动人。根据统计,佛教传入中国后,共为中国增添了三万五千多个新词汇,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内涵,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许多用语也都是从佛教名相演变而来.. <详情>
2022-11-24
第十五课 民俗神只
第十五课 民俗神只佛教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有许多节日与当地的民情风俗融和在一起,例如泰国的泼水节、卫塞节,西藏的晒佛节,乃至在中国也有浴佛节、腊八节、春秋二祭等,都是深植人心的民间节庆。除了民俗节日以外,各种神只的礼拜也几乎包容在佛.. <详情>
2022-11-24
第十四课 佛教节日
第十四课 佛教节日每一个宗教为纪念其教主或信仰的对象,都订有特殊的节日。如耶稣教、天主教有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等;伊斯兰教有圣纪节、古尔邦节、开斋节等;道教有三元、三清、三会等节日;佛教也有许多特别的节日,其中以农历四月初八佛诞..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