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佛法本是一味的,由于接受者的程度,即根性的高下不一,以及生存时代与生活环境的差异,对于佛法的看法,也就因人而有不同的解释了。八大宗派的特点可以用一偈浅而概之: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
佛教传人中国后,在两千多年来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在与中国本土宗教的长期抗争、调和、渗透过程中,佛教朝着普及化、世俗化、汉化方面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浓厚中国文化思想色彩的三大佛教派别,即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云南上座部佛教。
汉地佛教八大宗派
自从西汉末东汉初佛教传人中国,随着佛经译介的发展,佛教越来越被更多的中国人所理解与接受。到了南北朝时期(420—589),由于佛经的大量翻译,出现了诸多的佛教学派。这些佛教学派各自以研究某一部分佛典佛经为宗旨,独尊一经一论,各学派分别以大小乘佛教的佛典佛经中的某一部为研习对象,进行不同的阐释,互相辩论、争鸣。
佛教学派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并为佛教宗派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到了隋唐时期(589—907),为了满足各个阶层广大佛教徒对教义、教规和修持的要求,以适应佛教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各个佛教寺院的经济利益,从印度传人的“判教”(也称教相判释)得以广泛流行。
佛教各宗为了树立自家的理论权威和地位,对佛教的经典著作和各派教义作出了不同的综合分类,判别浅、深、大、小、权、实、偏、圆等,判定哪一部佛经、哪一种教义是佛祖的最终和最圆满的说法,同时把自家的阐述理论摆在最高地位,以此作为立宗的依据,这就是“判教”。这样,中国佛教宗派产生了,其中影响最大的有八大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