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如何教导培养孩子的伦理道德观念

佛教常识

问题:现在的小孩受环境媒体的影响,慢慢丧失伦理道德观念,尤其对父母予取予求,稍有不顺就恶言相向。一个人如果不懂孝道,就不可能对社会有正面的贡献。请问应如何教导小孩,培养他们的伦理道德观念,让他们将来在社会上能产生正面的影响力。

◎大宝法王开示:

那有关于孩子跟父母之间的关系,孩子们常常会被宠爱太深、太过,对于父母的给予视为理所当然,当他们的愿望没办法满足时,就会产生不满、生气、瞋恨心,这样子的念头不可能对于社会有很正面的贡献。我想对于到中心来的父母亲,都会有这样的忧心。天下的父母亲不可能不去爱自己的小孩,但是对于如何教导小孩,对于社会有正面的贡献,这需要大智慧,因为父母与子女连结太深了,没有办法放下。这样的心境,对于孩子的教导就是一个很大的弱点。

基本上,小孩子会对父母常常埋怨,因为人心是没有办法满足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当父母非常辛苦,努力地把孩子的每一个欲望给满足的时候,孩子心中的欲望只会愈来愈大。有少数的小孩,他们有节制,知道要感激、要回馈,可是这种人毕竟是少数,这是他们过去修行的成就,到这一生当中才会有这么非常正面的行为。可是大部分小孩没有办法有这样子的了解以及修行的基础来帮助他们去选择该怎么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有善心的小孩。

所以,当孩子有这样一个不知感激、不懂得一个适宜的行为,父母可能要先去思考有没有教导小孩子去了解人的欲望是不可能完全满足的,而且有些欲望根本是不可能被满足的,如果说,父母可以在一个适当的时机,让小孩了解什么的欲望是好的,什么的欲望是不好的,好的欲望要鼓励,不好的欲望要斩除。不好的欲望这种习性是很深的,要改可能不容易,可是你要真正去学习到人心的本质,你才能够真正去教导孩子去辨识、去自我训练。

有些孩子非常自动自发,有些孩子是非常懒散,如果没有教导,是不可能会有一个节制的。所以你们在面对小孩时,要先去思维如何找到一个施力点,接下来要去思考如何改变他们的行为模式,你们要把无法舍、放不下的心好好地做一个净除。因为舍不得、放不下,不可能帮助你们去改变小孩的行为变成你们想要的方向。前面可能做了一些教导,后面可能还是会功亏一篑。

你们在教导小孩时,也要有戒律,这不是只有大人该遵守的,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也要去遵守。你们要把这些规范融入他们的生活之中,不需要父母的耳提面命去提醒他们,如此小孩才能有善的行为,而不会被其他小孩影响,他们会有自己的判断力。

你们希望小孩子能够成为有善心,能够帮助别人,希望他们能够成为有能力、对社会有贡献,希望他们将来有更美好的生活,如此可以对他周遭的每个人有好的影响,在达到这样的目标之前,你们的教导是很重要的。孩子学习若不好,要给予适当的惩戒,不可以放不下。要想想你们也有你们自己的生命要去圆满,在这个阶段,你们已经走到一个该把你们将来的生命目标慢慢地变成你们的生命重心的阶段。在这之前有些放不下的事情,就去把它做一个处理,到最后,你们还要有一个认知,孩子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们想要再影响他们去转变他们的个性和人格,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那个时候,他们必须自己去承担他们的业力,你们不要去承担他们的业力,因为这种业力累积久了,可能连你们都卷进去。这在你们修行的过程中,你们要去了解,清楚地判断。你们永远都会有老师给你们指导和建议,当你们学习到了之后,孩子的问题就不再那么困扰。

2
文章点评
2022-06-11
佛教安葬方式之一“坐缸”
近几年,各地纷繁呈现某位法师去世后坐缸数年而效果不坏肉身的报导,好像坐缸变成肉身不坏的必备条件或代名词,致使许多佛教信徒也格外热衷于坐缸,把坐缸当作佛.. <详情>
2022-03-11
祈福的四种方法
培福有福大多数人都喜欢享福,所以人老了,就要享老福;儿女孝顺,就享儿女福;太太贤惠,享太太福;丈夫可敬,享先生的福。一般人的观念总认为有福不享的人是傻.. <详情>
2022-03-11
僧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世人多羡慕僧人,就连宋朝的仁宗皇帝也说:“若得为僧,出入于金门之下,行藏于宝殿之中。春听莺啼鸟语,妙乐天机;夏闻蝉噪高林,岂知炎热;秋睹清风明月,星灿.. <详情>
2022-03-11
修行的人过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
问:修行的人过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那是为何?成刚法师开示:过午不食,就是所说的持斋,斋就是和佛法相应之意。由于饮食也是五欲之一,贪著饮食只能增益存亡。.. <详情>
2022-03-11
普贤菩萨为什么坐骑是“六牙白象”?
普贤菩萨多以六牙白象为坐骑,与骑乘狮子的文殊菩萨,同为毗卢遮那佛之胁士,合称为华严三圣。普贤菩萨代表悉数菩萨行德本体。白象代表愿行殷深,勤劳不倦;六牙.. <详情>
2022-03-11
净慧长老:醒悟人生,贡献人生
讲台后边的横幅上说是要我讲日子禅的真理,连我自个都莫明其妙,不知道日子禅的真理究竟是什么。我想,既然是说日子禅,往常我讲日子禅离不开两句话:在日子中修.. <详情>
2022-03-11
真实的修行,源于体验
修行和做研究不一样,研究要讲究理论严谨,要讲究证据,修行是一种生命体验,那他要去哪里给你找证据呢。所以禅宗才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要去体验,比如说.. <详情>
2022-03-11
详解地藏法门
1、《地藏经》的功用分为二种:1.1《地藏经》是一部记载着万物众生其生、老、病、死的进程,及怎样让人自己改变命运以妙手回春的方法,并可以超拨过去世的冤亲借.. <详情>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