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军生
大宝积宫是云南丽江白沙古建宫殿。根据檐匾额之“万历壬子”落款,此宫殿建于万历四十年壬子(公元1612年)。宫内留存壁画12幅,较大的有三幅。这三幅是正面的《如来讲经说法》图,右面的《观世音普门品》图,左面的《南无孔雀明王大佛母海会》图。
大宝积宫的名字以及宫内这三幅较大的壁画名字和内容,均取之汉传佛教藏经的内容。
大宝积宫名字取自藏经“宝积部”之《大宝积经》。
汉传佛教大藏经中有大乘五大部,即:般若部、宝积部、华严部、大集部、涅盘部。大宝积宫则取名于“宝积部”之《大宝积经》。《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唐.菩提流志于武后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开译,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完成。
大乘深妙之法谓之“宝。”譬喻此经“珍贵、妙用”,是大乘之“正法”,系无上甚深微妙法宝。积聚无量之法门谓之“积。”此《大宝积经》共演说“三律仪会、广博仙人会”等四十九会。是佛说菩萨修行法及授记成佛等之诸经而成。佛陀讲记四十九会,积聚无量法门而成。“大宝积宫”故取其意而为名。
《如来讲经说法》图取自《大宝积经》四十九会之第五会《佛说无量寿如来会》。
《如来讲经说法》图的内容是《大宝积经》四十九会之第五会《佛说无量寿如来会》经变。经文是说佛陀住耆阇崛山,(汉语拼音:耆阇崛qí shé jué)与万二千大比丘俱,皆是诸大声闻众所知识,复有菩萨摩诃萨众,皆来集会。阿难问佛光瑞希有之故,佛为说往昔法处比丘四十八愿,现成无量寿佛。广宣弥陀净土之信仰。
佛陀说有法处比丘,“法处白言。唯愿世尊。大慈留听。我今将说殊胜之愿。若我证得无上菩提。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趣者。我终不取无上正觉。”法处比丘发此等四十八殊胜宏愿。佛陀告诉听会者,此法处比丘在世间为自在王如来,修成正果。但在诸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等前,广发如是四十八大弘誓愿,皆已成就,世间稀有。“佛告阿难。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彼有世界。名曰极乐。法处比丘。在彼成佛。号无量寿。”佛陀广赞极乐世界依正之妙,极劝发愿往生。
《如来讲经说法》图是展示的是《佛说无量寿如来会》的盛大场面。主尊为释迦牟尼佛,佛陀朱衣金身端坐正中,听众是诸大声闻众,菩萨摩诃萨众。另有明王、诸天,龙部等诸护法众,佛为说往昔法处比丘四十八愿,现成无量寿佛。
《观世音普门品》图取自《妙法莲花经》二十八品之二十五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妙法莲花经》後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八品,近七万字。第二十五品则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文说无尽意菩萨请问观世音菩萨的神通因缘,佛为说观世音菩萨的普门示现,说观世音菩萨得名的过程和因缘。佛为说观世音菩萨十四种无畏,说当国土众生遭遇灾难时,观世音菩萨会变为佛身、辟子佛身、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毗沙门身;小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优婆夷身、长者身、宰官身、婆罗门身、妇女身、童男身、童女身;天龙身、夜叉身、乾闼婆身、阿修罗身、迦楼罗身、紧那罗身、摩侯罗伽身、人非人身、执金刚神身而为其说法。随缘应现,救度世间众生。
佛说观世音菩萨此三十二种(三十三)应化身之种种形式,随三界六道之不同状况和需要而变化为适宜的形象和身份,普救众生随时所遇之十二大难。说观世音菩萨的神奇法力,众生但能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苦难即得解脱。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图所展示的是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和众生所遇十二大难事。主尊是三面七臂观音。七臂右三左四,右手持钺斧、竹箭、宝剑;左手持镑鉾(戟)、宝弓、与愿印、宝瓶(?)。结跏趺坐於金莲花座。十圣观音菩萨绘在群山上方彩云间,图下两边绘四大天王。主尊两边绘推落大火坑、各执刀加害、临刑欲寿终、气毒烟火然、降雹澍大雨等诸难事。
《南无孔雀明王大佛母海会》图取自《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和他的仪轨《佛说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唐.不空译,三卷约两万五千字。经文说有位叫莎底的比丘,劈柴而为大家烧洗澡水。有大黑蛇,从朽木孔出,螫了莎底苾刍右脚拇指,莎底痛苦万分。阿难陀见状赶快去向佛陀求救,“佛告阿难陀,我有麽哈—麽由—哩佛母明王大陀罗尼,有大威力,能灭一切诸毒”,“汝持我此佛母明王陀啰尼,为莎底苾刍而作救护。”莎底苾刍被救,苦毒散尽,从地而起。由此因缘,孔雀经法广传于世。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本身就是一部大陀罗尼。在《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中,诸如七佛、慈氏菩萨外,还有大梵、帝释、四大天王、二十八药叉、八大女鬼、八大罗刹女、十二天母、一百七十七诸大龙王、九种执曜和二十八宿等等,组成以孔雀明王为中心的坛场,同共宣说此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护持佛法,加倍持诵此经人。
唐.不空译《佛说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则把经文中此诸一切佛、菩萨、天、龙、鬼、神、人、非人等八百多位神袛,浓缩为六十多位,分为中院、第二院、第三院布位。中院安位七佛八菩萨和四辟支佛、四大声闻。第二院安位八天与诸眷属以及龙王、天众、往古大仙、诸鬼怪等。第三院则安位二十八药叉大将、九种执曜和二十八宿以及十二宫等。此乃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大曼陀罗也。
《南无孔雀明王大佛母海会图》所展示的是“孔雀经”和“孔雀经仪轨”中的内容。
仪轨中的孔雀明王为一面四臂,壁画中的孔雀明王则是三面八臂。右手持宝剑、法轮、宝棒(?)与愿印;左手持宝幢、宝瓶、孔雀尾、托钵中有宝珠。头着宝冠,一脸慈祥,结跏趺坐在金莲花座上。紧靠孔雀明王两边的是众弟子声闻缘觉。须弥座两边是胁持菩萨。座前两边是辟支佛与弟子。辟支佛身后是四大天王。图正中下方画展翅飞翔的孔雀。孔雀上方则是孔雀经曼陀罗图。
壁画上方云彩中绘有二十八宿及十二宫。中有双层六面红色宝盖。其余各诸神袛分别绘于主尊两旁。左侧上一组四人似雷公电母,孔雀经中是为“行雨罗刹女、震雷罗刹女、击声罗刹女、击电罗刹女。”或为“震声龙王、雷电龙王、击发龙王、降雨龙王。”似八大天女者,孔雀经中是女鬼之代表—八大女鬼。或是罗刹女代表—八大罗刹女。右上图诸龙王者,应该是代表孔雀经中一百七十七大龙王了。主尊座下有金书藏文题名“南无孔雀明王大佛母海会。”
《南无孔雀明王大佛母海会》图描绘了《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中诸佛菩萨等神明齐聚此的壮观场面。当然,海会并无海。形容诸神袛无量无边如海一般,齐聚此孔雀经坛场,同共宣说此“佛母明王大陀罗尼”。
大宝积宫中的三幅图,《佛说无量寿如来会图》居中,位置高于其他两幅图,面积相当于其他两幅图面积之和。“如来会”图上方的宝冠是“八面四层红顶金裙宝冠”,而其他两幅图中的宝冠则是“六面三层红顶宝冠。”
唐朝时期盛行大型壁画,用壁画的形式演绎佛教经变。唐末武宗会昌五年(845)法难,佛教在京都受到限制,加快了向长安以外的地区传播。壁画这个形式也同样加速向边疆,向少数民族地区传递。宋元明时期佛教又趋发达,佛教绘画的形式就又多起来了。
壁画最初的画本可能是来自经文中的插图。在红河建水指林寺就发现明永乐年间留下的三幅壁画。这三幅壁画和和丽江大宝积宫的三幅壁画是同样的内容。大殿正面墙是“如来说法图”。大殿左侧墙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图,图名:“南无观音三十二应□□□□(遍尘刹界)。”大殿右侧墙是“孔雀明王”图。只是两地 “观音图”和“孔雀明王图”左右位置不同而已。从绘图的尺寸和绘画的精细程度来看,白沙壁画当属皎皎之作。大宝积宫之观音三面七臂宝相,更为珍贵,实属罕见也。
丽江处在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北传佛教从中原南下。从海路传入长江下游之佛教,再传云南。特别是两宋时期,四川密教盛传,经古道传入滇南有之。藏传佛教随贸易的走动亦布诸镇。滇南的佛教吸纳百川,已经成了“全方位”的佛教。元代郭松年着《大理记行》云:“大理一邑,僧寺之多,是冠南省,宏博壮丽,彷佛庭殿宫阙。此帮人士,西去天竺为近,其俗多尚浮屠法。家无贫富,贵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戒过半。绝不茹晕饮酒。”足见佛教传播在此之深入,受道之细微矣。
丽江白沙大宝积宫的三幅壁画,是佛教显密圆融的图画,然而又增添了滇南地域的民族特点,杂糅着多种风俗文化,烙上了重重的历史印迹。汉传佛教在“彩云之南”留下了美美的一笔。
丽江白沙壁画壮哉!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