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一阿含经》中,记载过一则公案帝释天供养释尊时,曾向释尊提问:该用人世的食物仍是天界的妙食来供养佛陀呢?释尊的答复是:可以用人世之食供养如来,由于我生于人世、善于人世,于人世得佛。还说:我今亦是人数,父亲的名字是真净,母亲的名字是摩耶,出转轮圣王种。初始佛教常常偏重佛陀各种工作成办于人世,这与大乘佛教中重复表述的佛于久远劫前现已成佛,并且是在天界成佛观念不一样。比如《增一阿含经》中便有这么的言语:佛世尊皆出人世,非由天而得也。佛来人世成佛是随诸佛法,不只释迦牟尼佛在人世成佛,跨过不可胜数无量诸佛世尊都是在人世成等正觉的。诸佛为何选择人世而非天界成佛?首要,这与轮回中六道的特征有关。六道可分为善恶两部分,人、天二道为善趣,地狱、饿鬼、畜生、修罗四道为恶趣。其间天界有无量福报可享,恶趣则有很多苦楚不得不受,而人道的特征是苦乐参半。印度有很多宗教家把苦行作为修行的标志和必经之途,释尊早年也在这么的大环境下修了六年苦行,天天仅以一麻一麦坚持生命,直至皮包骨头仍未悟道。由此,释尊悟出了中道之理,扔掉苦行,这才有了菩提树下成道的原因。苦的日子简略策励出离心,恰是修行增上之因;而天人福寿隆长,多耽于喫苦,顾不上出离,人道福报的有限反而成了最大的福报。过火喫苦使人松懈,而过度的苦则使人身心热恼,执着苦痛。如同恶道众生,历尽苦难,自顾不暇,更无时机听闻佛法,谈何修行?而人生之乐可以带来身心的安定,有助于修行,所谓身安然后道隆。其次,人的根性猛利,更易接受如来教法,这一点是天人无法比拟的。《立世阿毗昙论》将这殊胜的修行条件分说为八种:一聪明故,二者胜故,三意微细故,四正觉故,五才智增上故,六能别真假故,七圣道正器故,八聪明业所生故。《大毗婆沙论》还认为人可以令心意幽静,其他道的众生在这点上都不如人。《长阿含经》中也谈及了咱们这个国际南阎浮提洲人类修行的优势:一是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是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是勇猛强记,佛出其土。这三件事不只胜过诸天,也超胜了其他的三大部洲。再次,天道众生可以往来人、天道中,而人道众生不可随意去往天道,如佛在天道效果后再化生人世,会引起猜疑而使世人难以生起决计,所以佛在人世成道。在前期佛典的描写中,释尊带领众弟子游化诸方,乞食露宿,于幽静处安居修行,向世人宣说国际与人生的真理。佛在人世,这是一个布满人文颜色的佛陀观,充沛显现出佛教的人本特征,一直把人作为修行的起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