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打开报纸可以看到一些人犯了“杀、盗、淫、妄(欺诈)”的新闻。在这些作罪者的行列中,一个真正的佛教徒是不会挤到里面去排队的。因为一个在家佛教徒最少要严守下列五种基本戒律:
1不杀生:不残害生灵;
2不偷盗:不偷、不抢别人的财物;
3不邪淫:不拈花惹草,不红杏出墙,只维持正当的男女关系;
4不妄语:说话句句真实,不虚伪,不说谎;
5不饮酒:酒能乱性,使人失去理智,导致违犯以上四戒,因此必须戒绝。
《论语》中孔子也有“不为酒困”一语。不过酒在当药用医病时,暂可通融。大家想想看,这五戒不是刚好与儒家所提倡的仁(不杀生)、义(不偷盗)、礼(不邪淫)、智(不饮酒)、信(不妄语)不谋而合吗?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也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
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只要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这样,这个社会不就成为宁静、安乐的社会了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